眾所周知,國內允許乘用車使用電子外后視鏡的GB 15084-2022《機動車輛 間接視野裝置 性能和安裝要求》標準于2023年7月1日正式實施。慕尼黑車展上阿維塔汽車最新推出的阿維塔12所搭載的電子外后視鏡可謂是生而縫時,并且可預見的是,后續會有大量車型會跟隨這個配置,電子外后視鏡將會成為最新的潮流。
對于這一配置,網絡上有著聲量不小的討論。那么,你是否了解電子外后視鏡到底有什么優缺點呢?
先看優點!
1.降風阻。
電子外后視鏡更加流線型,和空氣的接觸面積減小,從而降低風阻,提高續航里程,這對于目前純電車型尤為重要。
2. 可視面積更大。
傳統外后視鏡的視角相對固定,你可以在有限范圍內進行調整,但攝像頭就不一樣了,簡單的一個全景攝像頭,可以將周圍盲區排摸清楚。
3. 智能折疊。
電子外后視鏡小巧靈活,折疊后可以進一步縮小車寬,方便在狹窄空間內駕駛。
4. 夜視功能。
這個很好理解,是傳統后視鏡辦不到的。
5. 集成車聯功能。
外后視鏡電子化之后,就可以變成智能采集的一部分,與車內中控集成,提供更多車輛狀態信息。
6. 輕量化。
電子外后視鏡顯然重量更輕,對于操控和續航都是好的。
再看缺點!
1. 故障率。
雖然風險可控,但不可否認的是,電子設備比傳統機械鏡面更易發生故障,不僅是攝像頭,還有車內的屏幕。
2. 維修維護。
由于電子外后視鏡的功能強大,也意味著不低的成本和維修難度。
3. 使用習慣。
部分用戶可能需要時間適應車內的屏幕成像,如果遇到功能強大的3D全景成像,可能還需要一定的空間思維考慮一下。
4. 延遲問題。
既然是成像采集,那么視頻傳輸可能存在延時的風險,在時刻需要警惕路況的駕駛環境下,會影響判斷距離感。
5. 費電。
電子外后視鏡作為耗電設備,可能加速電池消耗,從這一方面來看,對于續航會有一定的副作用,當然,從功耗來看,就一點點。
6. 價格昂貴。
外后視鏡+車內屏幕,包括成像的精度要求,電子外后視鏡系統價格會遠高于傳統后視鏡,因此不適合低端車型。
7. 安全隱患。
正如前面所說,一旦電子故障時駕駛盲區擴大,這將增加潛在安全隱患。
結束語:
每一項創新技術量產之初,總是無法完美。正如電子外后視鏡,拓展了視野、降低了風阻,還能集成車機成為智能駕駛的一部分,但隨之而來的是故障率等風險,但這也是新技術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
給企業一點時間增加冗余、完善可靠性,這將極大地幫助用戶體驗的升級。這一點,需要給包括阿維塔12在內的新技術先行者點贊!
從實際的應用來看,電子外后視鏡的應用或許開始有些不習慣,但我還是強烈支持的,那么你呢?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二師兄玩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20978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