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嚴翠
去年7月,華為曾發布問界M7,9月12日,問界新M7系列正式發布,24.98萬元起。
“我們在AITO問界新M7系列上重金投入五個億,光內外飾就花了1個億進行全新設計升級,除了華為鴻蒙智能座艙和華為ADS 2.0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新車升級了更強車身結構、底盤用料等。”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在發布會上表示。
24.98萬元起
AITO問界是華為與賽力斯共同推出的品牌,隨著新車發布,AITO問界車型矩陣已囊括M5、M5純電版、M5智駕版、M5純電智駕版、M7、新M7,另外,AITO問界M9擬在第四季度發布。
針對問界新M7,余承東將其系統與近日火熱的Mate 60 PRO作類比,“問界新M7系列車機系統像Mate 60 PRO一樣流暢”。
余承東介紹,問界新M7搭載HUAWEI ADS 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實現了不依賴于高精地圖的高速、城區高階智能駕駛,預計在今年12月,問界新M7將覆蓋全國城區NCA(智駕領航輔助),做到全國都能開的高階智能駕駛,“全國都能開,越開越好開”。
另外,問界新M7新增HUAWEI MagLink?魔吸車載接口,結合鴻蒙生態進一步拓展出空間場景新玩法,華為平板即掛即連,實現多設備聯動,使智能座艙輕松實現個人創作室、多人會議室、兒童書房靈活切換。
在滿油滿電工況下,問界新M7綜合續航1300km ,純電續航240km,饋電工況下油耗低至5.6L/100km。
問界新M7共有六座和大五座兩個版本,M7 Plus五座后驅版官方指導價24.98萬元、M7 Plus五座四驅版28.48萬元、M7 Max五座智駕版30.98萬元;M7 Plus六座后驅版26.98萬元,M7 Max六座智駕版32.98萬元。
發布即交付
去年 8月,問界交付量突破1萬輛,10月達1.2萬輛巔峰。今年4月,AITO問界交付新車4585輛,5月交付5629輛,8月交付5018輛,8月埃安、理想、蔚來、深藍等9家造車新勢力銷量均過萬。
針對問界銷量,余承東此前曾回應稱,銷量只是某一發展階段的結果,背后反映的其實是和用戶之間的關系。因經驗不足和閱歷不夠,走了一些彎路,這時候更需發揮自身優勢,要有定力,堅持做極致的產品。余承東透露,面對外部沖擊,公司會加速改進,如今年在零售、服務、交付等領域優化,同時優化機制,增加門店暗訪等手段,提升整體服務能力。
從近幾個月情況及問界新M7交付情況來看,華為確實正著力提升用戶體驗等。
今年6月,華為受讓21個“問界”商標,這被外界解讀為,未來問界或成為華為智選車模式統一品牌命名。今年7月,賽力斯汽車和華為成立的“AITO問界銷服聯合工作組”開始全面負責營銷、銷售、交付、服務、渠道等業務端對端閉環管理,雙方稱,成立工作組與雙方話語權無關,整體旨在完善問界銷售、渠道、服務相關管理,提升客戶體驗。
此次新車發布會上,余承東為成都車展期間的小訂用戶舉辦交車儀式,問界新M7做到了上市發布即交付,大幅縮減了用戶下訂后的等待周期,提升消費者的購車與用車體驗。
至于華為汽車業務投入產出情況,在去年7月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余承東曾透露,華為在汽車業務上一年花掉十幾億美元,汽車業務是華為唯一虧損業務。
今年3月,華為2022年年報會上,華為首度披露智能汽車業務營收,2022年,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實現收入21億元,8月底,華為披露的2023年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營收10億元。
9月12日發布會上,余承東透露,在AITO問界新M7系列上,華為與賽力斯重金投入超5億元,用于車身、底盤和性能,空間設計和布局,以及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
賽力斯方面,2022年,得益于M5、M7售價較高、銷量增加,賽力斯營收同比翻倍,但因銷售費用增大、投入研發增加等原因,虧損同比翻倍達38.32億元,今年上半年,賽力斯未扭虧,營收同比下降11.14%。
責編:陳英
校對:陶謙
z聲明:以上未標明來源、無水印的圖片來自圖蟲創意及相關網圖。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End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車資本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21000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