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變懶”是科技進步的表現,汽車行業同樣如此,汽車改變了人們的通勤,增加了路途的舒適感,節省了時間,提升了效率。
這其中,“效率的提升”是“變懶”的核心,因為有更多的時間去做更需要的事兒,哪怕是聽聽音樂,放松身心,哪怕是睡一覺后精力百倍的去應對棘手問題。
現在車圈越來越流行一個詞:“車坐不開”,這指的就是汽車只需要乘坐,不再需要駕駛,很明顯,駕駛員也開始“變懶”了。
那么,汽車不需要駕駛了,還能被稱為汽車嗎?汽車的未來究竟是什么樣子的呢?
“自動駕駛汽車”還是汽車嗎?
我理解,到目前為止,甚至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兩者之間始終是一種“包含關系”。
雖然它們具有自動駕駛功能,但它們仍然具備傳統汽車的屬性,如輪式車輛、由人進行操控等。
換句話說,自動駕駛技術也可以被視為汽車技術的一種進步和拓展,使汽車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而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汽車或許會飛、會游,但其“通勤”的核心功能是不會被改變的,同樣是出行的方式之一。
不再天馬行空,汽車的發展方向究竟是什么?
我認為,這個問題可以從4個方面來展開聊聊:電氣化、自動化、智能化和輕量化。
其實這些大家也都在做,但看似簡單的4個方向,背后卻是對低能耗和高效率的追求。
先看“低能耗”。
電氣化和輕量化,其核心無疑就是環保和節能,而這和電氣化分不開了。
有人會說,除了用綠色能源發電,不然純電動車無法做到真正意義的零排放。
這說的的確沒錯,但電能轉換成動能的效率要遠遠高于燃油的轉換,并且還有低噪音和低維護成本等優點。
再談“零排放”。
這絕非一蹴而就的,目前的純電動汽車從源頭到最終的電池回收等環節的確無法做到零排放,但這并不代表未來的材料科技、能源效率不會有突破,讓電力制造不再依靠煤炭也不是不可能。
何況目前已經有企業在固態電池和氫燃料電池上的持續投入,我們看到了汽車產業慢慢的向零排放靠攏,這是油車無法做到的。
輕量化的目的也同樣如此,減少車身重量,提高能耗效率和性能,這不就是在節能減排嗎?
“效率”是未來汽車的根本?
這看似是個很大的議題,但細細一想,高效率,說輕一點就是節省時間,說大一點的確就在加速社會發展。
就拿自動駕駛技術而言,隨著人工智能和傳感器技術的發展,未來的汽車將更加智能化,汽車知道自己該如何規劃路線,最節省時間,這省的不僅僅是個人的時間,而是整個交通組織架構的運行時間,整個組織省出來的時間,也就意味著社會運轉的速度更快了,那也就是發展的本質了。
對于個人而言,自動駕駛意味著原本駕駛員可以把時間花在更重要的事兒上,而智能座艙也是必不可少的輔助工具之一。
是不是未來語音交互能覆蓋到所有汽車功能?
是不是AI機器人除了駕駛之外,還能輔助你的工作和生活?
所謂智能化,其實是在智能助手的幫助下,為我們帶來舒適,為我們帶來輕松。
那你呢?
接著去干更重要的事兒,這何嘗不是效率的提升呢?
結束語:
汽車的未來究竟是什么?
其實,目標已經很明確了,就看我們的這些目標能做到多么極致,屆時,車還叫不叫車,其實已經不重要了。
當然,要實現這一目標,技術層面、法律層面、道德層面等等的建設缺一不可,但毋庸置疑的是,我們已經走在這條通向未來的道路上了。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二師兄玩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21315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