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二師兄研究所》第85期
放眼汽車圈,你見過哪些逆襲成功的品牌?
比亞迪應該算一個,從“比3萬”到全球冠軍,它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
但還有比比亞迪更猛的,例如問界!
10月份問界累計銷量達到12700輛,其中,問界新M7一款車就賣了10547輛,后面還排著7萬多的大定訂單。
那么,這個逆襲故事,我們到底該怎么解讀呢?
1、問界這下真成了?
問界是個很有意思的品牌,它2022年年銷突破7.8萬輛,被人強行稱為“華為問界”。
隨后的2023年,它銷量持續下滑,又被稱為“原形畢露”。
但在新款問界M7上市之后,它又成了當紅炸子雞,問界也在剛剛過去的10月再度沖入萬輛俱樂部,這也是2023年的首次。
一切皆是因為華為。
從產品的角度來看,問界新M7搭載的是鴻蒙3.0智能座艙、ADS 2.0高階駕駛輔助系統以及來自華為的Drive ONE增程電驅平臺,外觀、內飾均未發生明顯變化,卻實現了原地飛升。
其實,去年的問界也多次沖入月銷萬輛俱樂部,但那個時候它的人氣主要來自華為。
而現在,它的主要賣點還是來自華為,但手里卻有了真家伙。
不單單是問界M7,50萬起售的問界M9,訂單也超過2萬輛了,而且是訂金5000元的盲訂訂單。
這次,問界大約是真的成了。
2、問界為什么能成?
過去一年多時間里,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很少出現新玩家了,某些品牌累計虧損直逼千億,月均交付不到2萬,這種案例直接嚇退了大部分的場外資本。
但問界卻是個例外!
賽力斯名不見經傳,華為又再三說自己不造車,那么它是怎么逆襲的?
首先,流量的力量。
華為是個自帶流量的品牌,它做點什么都有一堆人盯著,出個什么產品都被人放在放大鏡下研究。
對于那些手里沒真東西的企業,在這種曝光度下會見光死;但對華為這種真有技術的,流量就是個品牌影響力的放大器。
其次,它有真東西。
問界M7能火,主要是因為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和智能座艙。
問界M7的ADS 2.0智能駕駛測試視頻滿天飛,其它廠商到現在拿不出同等級別的視頻,應該不是不想拿吧?
至于智能座艙,問界M7車里邊的幾個屏幕,可以單獨播放視頻,各干各的,也能在中控屏上操作后排的液晶屏。
最近某品牌出現的智能系統不能同時適配橫屏和豎屏的問題,華為看了估計會直搖頭。
3、問界的上限在哪里?
問界新M7首戰告捷,品牌士氣大增。
問界M9延續熱度,品牌有可能站穩50萬元以上的高端市場。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國產品牌做到過這一點。
那接下來的問題便是:問界未來會達到什么水平呢?
首先,它會成為一個“加大號”的造車新勢力。
只要不出現大規模的質量問題,它就有可能沖入造車新勢力第一梯隊,與其產品正面對戰的理想汽車有可能受到不小的沖擊。
其次,它不太可能成為比亞迪、吉利那樣鋪大攤子的巨型廠商。
賽力斯的規模偏小,華為也不像是那種想在高中低端市場通吃的品牌。
當年任正非曾犀利質問下屬:一部手機就掙30元,這算什么高科技公司?
所以,最適合問界的還是“精品戰略”,而不是攤大餅。
第三它不會變成“華為問界”。
這也是外界質疑得很多的一點。
華為此前已經決定不造整車,不會推出華為牌汽車,這個戰略至少能堅持好幾年的時間。
不過,對余承東來說,這個過程可能比較煎熬,他要壓制自己的造車沖動。
4、為了吃掉半瓶醋,華為包了一頓餃子?
“不造車,就算賣得好也不造車,幫助用戶造好車”,華為圖的到底是什么呢?
我想,裝載在華為基因里的,還是萬物互聯,汽車上的各種大屏,是鴻蒙系統的載體;汽車產生的數據,會被納入鴻蒙大數據。
華為理想中的鴻蒙系統,能夠適配包括汽車在內的各種智能終端,這是與基礎設施有關的。
還有一部分是與利益有關的,例如把零部件賣給第三方,或者搞點銷售分成什么的。
對于一個商業公司而言,賺錢還是第一位的。
所以,華為深度參與問界,真正的目的不是造車,而是把問界打造成一個成功案例,告訴其他廠商,“我的東西真的好用,沒吹牛。”
那么,那些車機系統卡頓的、智能駕駛識別能力差的、車載應用不豐富的……,都可以來找華為。
這是一個為了吃掉半瓶醋,專門包了一頓餃子的故事。
5、繼續剛還是選擇加入?其它廠商怎么選?
問界新M7大獲成功,給了其它廠商不小壓力,這個壓力不僅是銷量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或者說,它讓其它廠商很糾結:到底跟不跟華為合作?
跟華為合作有多香?問界已經給出答案了。
從8月底問界新M7預售到現在,賽力斯的股價已經成了飆升了3倍,銷量是不會騙人的。
而且,于大多數車企而言,華為在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方面的成就短期內真的不好超越。
但很多廠商也在擔心這樣的問題,賽力斯是小廠,什么都能交給華為;而我們是大廠,交給華為有點太虧了。
而且,就算是愿意交給華為,這些廠商大多數都有比較成熟的研發體系和供應鏈,要達到華為與賽力斯那種合作水平,基本上等于推倒重來,成本太高。
不出意外的話,大多數成熟的新能源廠商會糾結比較長的一段時間。
現在已經有耐不住及寂寞的,例如奇瑞,它選擇拿一部分重點車型來跟華為合作,其它的還處在觀望階段。
華為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還需要更多的成功案例。
但設想一下,如果智界S7、阿維塔12能大賣,境況會是怎樣?
結束語:
問界品牌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的一個特殊案例,也是整個汽車圈的一個經典案例,它證明了智能系統+智能駕駛的路子是可行的。現在的問題是,其它廠商真的有勇氣跟華為合作嗎?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二師兄玩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21359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