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調侃「不務正業」的蔚來,又狠狠的秀了一把技術肌肉。
7 月 27 日,在蔚來第二屆科技創新日上,先是由蔚來研發團隊接連分享在整車智能架構、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的最新進展,接著李斌發布了第二代 NIO Phone。
前者展示了蔚來全棧技術體系的實力,后者則是蔚來強化車手互聯壁壘的手機戰略。
不同于去年首屆科技創新日展示蔚來龐大的研發布局,今年的 NIO IN 更像是蔚來研發體系上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比如蔚來技術旗艦 ET9,目前已經完成開發、驗證和測試的階段,全車共搭載了 17 項首發技術、52 項同級領先配置和超 500 項的專利申請。
再比如蔚來謀劃 4 年的自研芯片——神璣 NX9031 成功流片,這也是全球首顆車規5 納米高性能智駕芯片,李斌還展示了神璣 NX9031 對比業內旗艦智駕芯片的 ISP 處理能力。
在同樣的 800 萬攝像頭的感知下,暗光環境用神璣 NX9031 解析效果更清晰,李斌評價道:「這不是一般的領先。」
有多不一般?看芯片的制程工藝就知道了。
在全球范圍內,5nm 制程芯片的玩家除了已量產的高通和安霸,第三位就是成功流片(2025 年量產)的蔚來。
作為對比,大部分國產車芯片的制程在 14nm 和 28nm 級別,英偉達 Orin-X 和特斯拉 FSD 二代芯片制程為 7nm。
雖然制程并非代表一切,但越先進的制程往往代表著,更低的能耗和單位體積下更高的計算能力。
整體上來看,長達 3 個小時的發布會,蔚來充分詮釋了對于一家智能汽車公司的思考,并且較為系統全面的展示了蔚來的技術實力,高舉「技術蔚來」的標簽。
正如李斌在發布會現場說的,技術創新是蔚來的底色。
01、一把 6499 元的「車鑰匙」,貴嗎?
先來看第二代 NIO Phone 有哪些變化。
外觀方面,蔚來聯合三星實現了業內彎折最深的等深四曲屏,第二代 NIO Phone 以 724 微米刷新了業界此前最深的 572 微米彎折深度。
用李斌的話來說,為了這一塊研發上千萬的屏幕,都值得買 NIO Phone。
配置方面,蔚來同樣給出了一臺安卓旗艦的檔次。從原來的高通 8Gen2 領先版升級到第 3 代驍龍 8 芯片,最高 16G+1T 組合,5000 萬像素三攝,5020mAh 電池。
提升性能的同時,第二代 NIO Phone 的價格與一代 NIO Phone 保持一致,甚至還保留了 NIO Phone 不靠廣告掙錢的理念——0 系統廣告、0 商業預裝。
相比其他手機廠商一年上百億的商業廣告植入,第二代 NIO Phone 可以干凈到什么程度?
用戶可以自定義設置任何 APP 的開屏廣告跳轉攔截,將看不看廣告的主動權交給用戶。
從產品角度來看,第二代 NIO Phone 的硬件足夠硬,李斌也多次強調這是一部不忍心不做主力機的手機,但蔚來做手機總逃不掉一個問題:對蔚來用戶有什么用?
在李斌眼里,這是一款為蔚來車主而生的手機,有了 NIO Phone,車鑰匙真的不需要再用了。
這相當于用戶出門只要帶個手機就行,但目前市面上的汽車品牌只要帶遠程控制功能都能實現。
而且,蔚來的 APP 同樣也可以實現,蔚來用戶實在是找不到非要花 6499 元去買一個車鑰匙的理由。
所以,NIO Phone 有多大的價值,取決于其跟車輛互聯的場景,這才是蔚來手機的核心競爭力。
比如全行業首發的超感泊車。
手機遙控泊車功能已經不罕見了,但目前業內普遍的操作需要用戶下車掏手機,打開遙控泊車,接著手動控制泊入/泊出,前提是在藍牙的有效范圍內和信號良好。
相比之下,NIO Phone 用戶只要把車開到車位旁邊,在車機上點擊無感泊車,下車后車輛就能自動的泊入車位了。
再比如隨行直播功能。
利用車內和車外攝像頭,支持用戶在微信/抖音平臺開啟直播,并且開車時還可以共享車外風景,優勢在于能夠實時同步車內/外畫面,而其他玩家現在頂多只能像行車記錄儀一樣先記錄,再調取出畫面。
除此之外,類似 NOMI GPT 搬到手機上、跨端記事等功能,蔚來也進一步擴大了車手互聯的邊界。
這就是蔚來作為汽車主機廠造手機的最佳切口,主打的就是汽車與手機之間的互聯體驗,不同的功能完全圍繞著蔚來用戶的用車場景展開。
拿數據來說話,單純一個 NOMI 就具備 16 項車控功能,而整個手機共支持 63 個快捷車控、21 個應用上車。
這里順便向大家提個問題:
比起奔馳、寶馬一個遠程控制功能賣 2700 元(3 年)和 1398 元(6 年),蔚來一款既能夠主力機,同時能夠實現業內最深度的車手互聯功能的手機,賣 6499 元貴嗎?
連續推出兩款旗艦手機,蔚來是否會推平價走量產品?
李斌表示,蔚來手機團隊目前主要資源是建立車手互聯的壁壘,后續會考慮針對樂道品牌、第三品牌做取舍推出相應的手機產品,覆蓋更多的人群。
02、上了 AI 的智艙和智駕
對蔚來而言,NIO Phone 承載的核心能力是 NIO Link,但這只是整個技術體系的其中一環。
在本次創新科技日上,蔚來還宣布了關于智艙、智駕領域上的最新研發成果。
先說 Banyan3.0,這是蔚來首個基于 AI 底層能力的智能系統。
相比上一代 Banyan2.0 系統,Banyan3.0 核心變化在于智能底盤、智能座艙、智能語音。
在智能底盤方面,蔚來過去先后 6 次針對底盤進行了升級優化,尤其是 4D 舒適領航功能,通過主動調節懸架,減少顛簸、坑洼路面帶來的不適,給用戶帶來 4D 維度的舒適安全體驗。
蔚來產品副總裁李天舒表示,4D 舒適領航功能目前已經解決了超過 1.5 億顛簸事件,覆蓋全國 94.91% 的縣市。
在 Banyan3.0 系統上,4D 舒適領航功能將升級為 4D 全域舒適領航,不用開啟導航就能使用 4D 舒適領航功能,并且只要帶 CDC 動態阻尼控制的車型就能用。
這也相當于,過去只有帶空懸、CDC(ES8、ET7/EC7)能用 4D 舒適領航的車型,現在不帶空懸的 ES6/EC6 也能用上了。
在智能座艙方面,蔚來聯合 QQ 音樂支持 AI 實時生成調音方案,其實就是從過去的 P 圖升級到 P 音樂。
這還只是一個開胃菜。
更重要的是,蔚來接入騰訊出行服務小程序,相當于你可以直接在車機上,點外賣、點咖啡等本地生活的功能。
在智能語音方面,免喚醒、多人對話、連續指令已經是基操了,如今的 NOMI 還引入了 NOMI Agents 多智能體,重構 NOMI 的認知和復雜任務的處理能力。
舉個例子,用戶只需要通過 NOMI 語音就能預約代駕服務,不需要再通過手機手動預約,包含在四季度推出停車場地圖后,NOMI 會自動帶用戶到距離目的地更近的車位,以及自動根據行車記錄儀剪輯紀錄視頻等。
根據規劃,Banyan 3.0 計劃下周開啟用戶領航團招募,8 月底正式推送。
其次就是上車世界模型的智能駕駛。
為了應對更加復雜的駕駛環境,蔚來通過類似人腦的空間認知作為想象重建,以時間的認知作為想象推演,推出蔚來世界模型 NWM(NIO World Model)。
蔚來智駕研發副總裁任少卿解釋道,10 年前 2D/3D 模型是粗糙簡筆畫,近兩年的 BEV、OCC 是更精細的簡筆畫,但依然還是處于馬賽克的階段,而 NWM 能想象出更真實的道路環境。
簡單來說,NWM 可以全量理解數據,具有長時序推演和決策能力,在 0.1 秒內推演出 216 種可能發生的場景,并找出最優的一條路線。
你也可以理解為,NWM 類似于人類老司機的預判能力。
拿常見的道路施工場景來說,其他智駕系統的決策是有變道機會就上,但蔚來 NWM 會跟老司機一樣,想象前面車輛什么時候會變道繞開障礙物,自己什么時候變道不會影響其他車輛等,尋找最優的決策。
在算法層上,蔚來智駕技術架構 NADArch2.0 引入了世界模型的端到端,直接從原始傳感器數據生成駕駛決策,減少傳統方案中的信息損耗,提升預測能力。
任少卿表示,NADArch2.0 中的端到端 AEB 算法,大幅提升了對于風險場景的覆蓋能力,尤其是應對原本無法響應的場景,提升響應覆蓋 6.73 倍。
基于 NADArch2.0 架構,點到點全域領航輔助和智能安全將同步升級為 2.0 版本;其中,點到點全域領航輔助 2.0 計劃今年下半年推送。
截止目前,蔚來全域領航里程累計開通 389.9 萬公里,所有用戶累計跑了 11.12 億公里。
03、蔚來的長期主義,打臉了傳統車企
展示了基于 AI 核心的底層能力打磨的智能化后,蔚來搬出了這些功能背后的「靈魂」——SkyOS·天樞。
這是蔚來歷時四年研發,投入超 2.3 萬人月打造的智能汽車底座,進而取代 AUTOSAR 操作系統。
AUTOSAR 是海外車企聯手供應鏈巨頭博世、大陸等聯合建立的汽車開放系統架構,是目前各家汽車公司開發智能汽車的底層操作系統。
所以,SkyOS·天樞就好比是跳出別人畫好的圈,用上自研的整車底層操作系統。
一方面是降低成本,同樣一個域控制器,不同的車型都需要單獨再買一套操作系統,甚至硬件的替換也要重新買一套系統。
比如蔚來在 2022 年花了 2000~3000 萬元購買 AUTOSAR。
另一方面是實現軟件升級自由,AUTOSAR 需要服務的客戶很多,支持客戶的速度自然慢,而 SkyOS·天樞可以實現供應鏈完全自主可控。
以福特旗下車型為例,福特一臺車型需要把所有的控制模塊軟件外包給 150 家供應商,包括車身控制軟件、引擎軟件、車窗控制軟件等,而 150 家供應商就會有 150 個軟件、150 種代碼結構,車企不可能整合在一個系統里。
用福特 CEOJim Farley 的話來說,汽車軟件太難搞,根本就改變不了「諾基亞結局」。
這就是自研整車操作系統的意義。
蔚來數字系統副總裁王啟研表示,SkyOS·天樞覆蓋了車控、智能駕駛、智能座艙、云服務、手機應用和車聯。
作為參考,華為鴻蒙系統覆蓋智能座艙、云服務和手機應用三個領域。
那么這對蔚來的用戶什么用?
拿 4D 舒適領航、離車自主換電功能來說,底層原因就是實現了智駕、座艙、導航、云端、底盤、車控和補能等全車資源的統一調度,蔚來實現一整套從設計、研發到集成的工具鏈。
簡單說,SkyOS·天樞就是一個地基,拉高了整車智能化的上限,讓智能化的想象空間不僅僅局限在單點應用,而是擴展到整車全功能的聯動上。
據李斌透露,計劃 9 月上市的樂道 L60,將首發搭載 SkyOS·天樞系統。
本質上來說,這正是蔚來在技術研發領域,堅持長期主義帶來的成果。
在活動現場上,李斌強調蔚來研發團隊超過 1.1 萬人,光今年一季度研發投入就達到了 28.61 億元。
李斌想表達的是,蔚來將技術和產品置于首位,這既是長期主義的堅守,也是一個高端品牌必備的定力和思考。
如今來看,左手成功流片的 5nm 智駕芯片,右手業內首個整車全域操作系統,蔚來做到了「有芯有魂」,
智能汽車的核心競爭力從汽車變成了智能,相比較冰箱、彩電和大沙發,用戶最在意的是技術所帶來的綜合體驗的提升,恰巧蔚來也在朝著這個方向在開花結果。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之心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23931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