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馬也
編輯 |德新
一場座艙大模型的競賽,正在拉開序幕。
8月,英特爾在深圳舉辦AI座艙產品暨車載獨立顯卡發布會上。
會上,其發布了首款銳炫車載獨立顯卡ARC A760-A,這在已經高度內卷的座艙市場,又投下一顆重磅炸彈。
英特爾副總裁、汽車事業部總經理Jack Weast在發布會上說,這是未來導向型的高性能AI產品。
ARC A760-A算力達229TOPS,搭配了16G的DDR6顯存,與集成顯卡相比TFLOPS高4倍;支持4K,以及最多8塊獨立顯示屏,并搭載Xe圖形引擎及XMX計算引擎。
「將獨立顯卡帶入汽車行業,這樣可以在汽車中運行大語言模型,在車里體驗到在家里一樣的3A PC游戲,創造如同PC般的座艙體驗。」
在汽車行業,憑借在手機行業積累多年的IP、功耗等優勢,高通在近幾年迅速吃下了大部分智能座艙芯片的份額。
去年5月,英偉達和聯發科宣布合作,將共同打造完整的AI智能座艙方案。
隨著英特爾產品的接連發布,PC和移動時代的芯片巨頭們,再度聚首汽車市場,座艙芯片必將迎來新一輪血雨腥風的爭奪戰。
早在2017年前后,英特爾曾經以車載處理器Apollo Lake進入車用芯片市場,主要服務于數字座艙、數字儀表以及娛樂系統。
這一戰略隨著其對Mobileye的收購,逐漸轉移到智能駕駛上。
而今年CES之后,英特爾希望在座艙上首先實現「王者歸來」。Jack Weast在近期的采 訪中表示,「我們的方向非常明確,主要注重在車內座艙這一塊。」
在今年美國CES上,英特爾發布汽車業務的首款新產品:第一代軟件定義汽車SoC。
加上這一次發布的獨顯產品,英特爾車載的產品逐漸完善。
入門級和中端車型可以搭載英特爾軟件定義車載SoC,而高端車型則可以通過部署英特爾車載獨顯,利用其帶來的強勁算力來獲得更多先進功能。
與目前主流的座艙芯片相比,英特爾新發布的GPU可以用性能猛獸來形容。
目前,高通正在逐漸輔貨的8295座艙芯片,其AI算力一般為30TOPS。
英特爾銳炫A760-A則提供了229TOPS的平臺算力,搭配了16G的DDR6的高速大容量顯存,可以提供各種AI能力的組合,也是目前座艙內最強大的3D渲染芯片。
英特爾中國區技術部總經理高宇,在發布會上解釋了如此高算力的考量:
「隨著AI技術快速發展,必然有很多當下難以預料的場景會快速出現。所以我們呼喚車廠,把AI算力進行預置。
迎接未來兩年,艙內AI應用的大爆發。」
得益于大算力、大容量顯存,平臺可以承載更大的模型。
從目前的優化結果來看,它直接覆蓋了從6B、7B、10B、13B,甚至是18B參數規模的模型。
「今天,凡是為端側專門設計的大模型,都可以在英特爾銳炫A760-A上流暢運行。」
A760-A還可以實現多模型并發,將不同的模型能力進行組合,從而更加出色的完成任務。
它可以 同時運行兩個7B的模型來完成不同的任務,甚至可以同時運行4 - 5個2B以上的模型來實現不同的任務矩陣。
另外,A760-A還實現了超低的時延和極快的輸出。
根據實測的結果,6B模型在這款顯卡上,首Token的時延是0.058秒,而它的吞吐量達到了1秒88個Token,相當于150個漢字,響應速度極快。
相比之下,如果將7B的大模型壓縮到30 - 40TOPS的芯片平臺上,首Token的響應速度可能在3秒左右,無法實現流暢的用戶體驗。
在車機交互上,憑借強大的算力,英特爾的合作方中科創達,還開發了新一代座艙UI,該產品同時支持7塊高清屏幕進行3D圖像渲染、6個車載攝像頭和交互功能。
新的UI將要求極高的3A游戲大作引入車載環境,同時還能運行AI PC豐富的應用程序,實現智能移動辦公。
當然,僅有算力還不夠,英特爾還看準了大模型上車所帶來了新機遇。
早期的車載應用,不論是導航、音樂等,更像是手機功能的補充,可能就是一個放大版的手機,車廠、Tier1不需要做太多的工作,就可以實現。
但在大模型、生成式AI時代,新型的應用無論是對算力,還是對中間的細分軟件提供的服務、安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戰,以前的計算平臺很難滿足需求。
這種變化,甚至會將芯片廠商重新拉回起跑線。
英特爾副總裁、中國軟件和先進技術事業部總經理李映認為,「現在生成式AI對算力的要求和對未來車載的軟件定義。
實際上無論是我們還是競爭對手,都在面臨一個全新的未來,大家的起點是一致的。」
他表示,現在市場上有的車機用30 - 40TOPS的算力就能跑大模型,但基本上只能做Demo展示,離真正落地還有一段距離。
要實現良好交互體驗,車機上整體可能要跑一個ASR自動語音識別模型,一個2B參數的意圖識別模型,一個7B的大語言模型,再加一個TTS語音合成模型,需要四個模型并發。此外,車機還要兼顧其它娛樂場景。所有這些需求在30-60TOPS算力的芯片上,基本是無法滿足的。
「在可見的將來,真正能夠讓座艙實現大模型、3D非常良好的互動的唯一解決方案,就是今天發布的這款GPU產品。」
在發布會上,英特爾特別強調了其與國內外多個主流大模型的適配,包括智譜、商湯絕影、百川、百度等。
我們現在看到的AI應用還只是冰山一角,未來在生成式AI時代中的應用還會井噴式發展,成為AI座艙上的主流。
芯片平臺的競爭,說到底還是生態的競爭。英特爾座艙芯片的最后一塊拼圖,則著眼于應用生態。
除了新興的大模型應用,英特爾對傳統的ARM架構的移動應用,也做了準備。
在過去的幾年當中,英特爾投入了很多的技術,解決跨指令集、跨操作系統的應用支持。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技術就是投入了五六年的IBT技術,其目的是不管是基于ARM的指令集,還是其他的指令集,都可以在X86的指令集下實現無縫連接。
比如,騰訊的PC商店很大一部分是基于英特爾的IBT技術,上面已經有幾千種的傳統移動應用,都可以移植到X86平臺。
李映表示,「我們在車載的應用是基于同樣的架構,所以非常有信心,可以很好地應對未來生成式AI應用的井噴。把傳統的移動應用,無縫移植到車載環境中。」
此外,Jack Weast在發布會上提到,英特爾在PC上形成的包括AI模型與工具組成的生態系統,與汽車業務的路線圖完全兼容。
目前,英特爾的AI PC加速計劃已經與超過100家ISV合作伙伴,實現了300項新功能,并在AI PC平臺上優化了500多個AI模型。
「可以利用這個龐大的生態系統,將所有軟件引入汽車,從而獲得AI PC體驗,無論是生產力、娛樂還是社交內容的創新。」
可以說,這次的車載GPU產品,是英特爾重回汽車市場的關鍵落子。
作為座艙芯片領域的后發者,英特爾勢必不能只是拿出一個中規中矩的產品。
在這場車載芯片的戰爭中,英特爾有足夠強烈的決心。
隨著高通更高端的平臺,以及英偉達與聯發科艙駕融合方案推出,一場硬戰即將開打。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HiEV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24234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