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于輿論猜測中央的極越,終于現身。
今天下午,一封署名為極越汽車 CEO 夏一平的「內部信件」傳出,用極越進入「創業的 2.0 階段」間接回應了甚囂塵上的「原地解散」傳聞。
這意味危機解除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相反,隨著夏一平的公開信,極越的危難時刻毫無疑問是到來了。這也讓之前的許多傳聞,譬如管理層被架空、CFO 跑路等等變得再次喧囂起來。
但根據一位接近極越內部的人士透露,這次風波本質上是股東層對極越發展的意見分歧。
傳聞中跑路的 CFO 是其中一位大股東派駐的,與管理層的意見分歧此前已經很多,因此選擇了離開。但用跑路其實不妥。
而在員工層面,該有部分消息支持,這次全員會后,有許多崗位的員工將會被離職。甚至在崗員工的社保也會有暫停的可能。
風雨欲來,是極越現階段的基調。
夏一平在信中提到,當下的汽車行業正在醞釀一場提效風暴,而未盡之言,可能是極越的前進步伐遠未能跟上大部隊,更需要調整步伐。
于是,極越要開啟創業 2.0 時代。
夏一平今天的內部信中,核心信息點有五個。
其中最為顯眼的四個,是極越在創業 2.0 階段要做好的四個方面:
1、堅持核心技術的長期投入以保持領先優勢;
2、加強銷售和服務能力建設以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
3、合并職能重復的部門與崗位,變革低效的內部工作流程:
4、削減短期內無法提升財務表現的項目。
而支撐極越走向下一階段的關鍵支持,是緊隨上述四點后面的:「公司確定了各個業務線下階段的目標、執行計劃和需要的資源,已經得到股東們充分的了解和全力支持。」
站在燈光下的信息無需贅述,針對夏一平提到第 3、4 點,我們從內部消息人士與近期傳聞中或能猜測一二。
夏一平信中提到的「合并職能重復的部門與崗位」,是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高頻語句之一,通常在這句話后面,用隱形墨水寫下的是「裁員降薪」。
社交媒體已經有帖子稱,許多崗位員工將被離職,且部分崗位員工的社保已經停繳。
而第四點「削減短期內無法提升財務表現的項目」,在昨天的傳聞中,透露出來的信息很悲歡,甚至說極越將于本周關閉整車業務。
上述內容用八個字概括,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降本增效、資源整合」。
這是 2024 年年末全球汽車行業的共識,也是我們從夏一平內部信中感受到的緊迫感。
但值得深思的是,有關「整合」的消息,極越內部人士表示其也覺得非常突然。
這或許與極越股東構成有關。
誕生于百度與吉利合作的搖籃,兩大公司的合作難以避免博弈與爭論。
這體現在夏一平身上,就是一直傳言的「被架空」,有人士透露稱主要還是兩大股東的管理方向有一定分歧。
極越確實在「迎著更大的風浪」前行。
對于公眾而言,他們對夏一平最深刻的記憶點,是 8 月 28 日的極越端到端 AI 智駕系統發布會上,他因極越 7 月份訂單突破 3000 份喜極而泣。
而后隨著極越 07 的發布,人們期待這個以「汽車機器人」為定位品牌,能夠再上一層樓。
殘酷的是,這是 2024 下半年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僅僅算「7 系」,極越 07 就有小米 SU7、小鵬 P7+、極氪 007 等強勁對手。
新品牌車型、定價不夠親民,再加上部分設計存在的爭議,極越 07 聲量明顯不足。
懂車帝數據顯示,11 月份,極越共售出 1932 輛新車,其中極越 07 1030 臺、極越 01 902 臺,在經歷 10 月份的 1936 臺后,極越 07 的表現并未與極越 01 拉開差距。
面對周銷量榜單前十品牌愈發以月銷萬輛為門檻的趨勢,極越顯得較為吃力。
因生產資質而更名導致極越宣傳斷檔、首款車型極越 01 上市時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已經進入價格戰的白熱化階段,再加上近期的各種傳聞,極越這一路走得頗為坎坷。
但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到今天,容錯率和市場耐心都在大幅降低,駐足等待調整幾乎不可能,極越接下來的每一步都要走得更為謹慎。
猶記 9 月 10 日極越 07 上市時,夏一平的傲氣與拼勁十足:「別人的成功是因為他已經有了體系化能力,所以你不可能去學別人。」
極越,還能走出自己的一條陽光大道嗎?
(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25693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