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 12 月 17 日,搭載第二代 DM 技術的秦 DM 正式上市,也由此拉開了「王朝」的序幕。
4764 天后,隨著秦、漢、宋、唐、元等車系的熱銷,「王朝」網(wǎng)絡已經(jīng)發(fā)展為比亞迪的銷量支柱,在 2024 年共售出約 209 萬臺新車,占到比亞迪 427 萬總銷量的將近一半。
有報道指,比亞迪的 2025 年銷量目標或為 550 萬臺,對比 2024 年有著超過 50% 的增長。這意味著,「王朝」銷售網(wǎng)絡在 2025 年將面臨著更大的壓力。
如何是好?目前來看,比亞迪王朝網(wǎng)絡的「招」,有以下兩個。
首先,推出「夏」車系,進軍高端 MPV 賽道,尋找新增量;其次,推出更多車型填滿價格區(qū)間,提升全價位段的競爭力。
尤其是第二點,2025 年 1 月 17 日,比亞迪漢 L、唐 L 在「工信部亮相」后火速迎來官方首秀。
比亞迪以一場「設計發(fā)布會」拉開了漢 L、唐 L 的面紗,設計背后的思考、「龍顏」設計語言的更迭升級,被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
然而,相比「技術」,「設計」并不是比亞迪的傳統(tǒng)強項。在漢 L、唐 L 這兩款重要的產(chǎn)品上,比亞迪選擇先講設計,后講技術,這或許意味著,比亞迪在 2025 年的一些打法要改變了。
「設計發(fā)布會」的核心重點,是比亞迪王朝車型設計體系的升級——從過去的「Dragon Face 龍顏」,升級為「Loong Face 龍顏」。
圍繞「傳承」「共鳴」和「平衡」三大設計核心,我們能從漢 L 和唐 L 上看到一些設計變化。
先看前燈組,「Loong Face 龍顏」的特點之一,是加長了「龍須」的比例,而且在視覺上會呈現(xiàn)往后延伸的效果。
從實車設計也可以見到,「龍須」的前段為貫穿式日間行車燈,隨后從翼子板延伸到左右前門板的飾條,正是「龍須」的后段。一個頗有意思的設計是,隱藏式的門把手,也成了「龍須」的一部分。
在漢 DM-i 上率先使用的「中國結」尾燈,將會成為未來「王朝」車型的家族式設計。
不過同為「中國結」,漢 L 和唐 L 不盡相同——漢 L 的尾燈是融合了「鳳之翎」元素的中國結,而唐 L 則是融合了「竹之韻」。
對比實車的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漢 L 的「中國結」尾燈形狀更扁平化,會給人羽毛般「鱗次櫛比」的感覺;唐 L 的「中國結」尾燈會讓人想起竹子,層次分明,「交錯感」更強。
漢、唐 L 的側面均融入書法筆鋒的元素,主要體現(xiàn)在一些裝飾部件上——就像剛勁有力的書法筆鋒一樣,凌厲、決斷,但又點到即止。
至于其他的設計細節(jié),漢、唐 L 的車漆從陶瓷中取得靈感,內飾則融入了傳統(tǒng)建筑——屋脊的元素,借以強化座艙內的平衡感。
材質方面,漢 L 和唐 L 都加入了「木竹」材料,既能呼應傳統(tǒng)文化中對應的意向,也能為消費者帶來視覺和觸感上的新鮮感。
就實車來看,比亞迪漢 L 的設計相比起其他的漢車系,絕對有明顯的提升——元素更豐富但能和諧地整合到一起,顯得更具「精致感」;更大的尺寸也帶來更大的氣場,整車在視覺上的「豪華感」更進一步。
但唐 L 的設計個人更傾向于見仁見智,該車前燈組「線條化」要比漢 L 更甚,作為一款尺寸更大、體積更大的 SUV 車型,前燈組如果顯得過分「細小」,有可能會導致比例上的失衡。
不過,最終漢、唐 L 的設計水平如何,能否得到市場的認可,正式上市后的銷量表現(xiàn),會告訴我們答案。
雖說本次發(fā)布會以設計為主題,但在接近尾聲的階段,比亞迪王朝網(wǎng)銷售事業(yè)部總經(jīng)理路天還是向外界透露了漢、唐 L 的部分信息。至于這兩款車型的真正發(fā)布時間,暫定為三月份。
路天表示,漢、唐 L 要做「劃時代車型」,除了「580kW 后電機」這一產(chǎn)品點外,這兩款車還會在底盤、電控、座艙、智駕等多個領域,首發(fā)「至少領先一代」的新技術。
關子暫且埋下,不過工信部此前的申報信息,還是告訴了我們有關這兩款新車的部分細節(jié)。
先來看動力配置,漢 L 和唐 L 都將提供四種版本,分別是純電兩驅、純電四驅,插混兩驅和插混四驅。值得注意的是,漢 L 和唐 L 所用動力總成完全相同,可以認為這兩款車,是基于同一平臺打造。
無論漢 L 還是唐 L,純電兩驅版本都搭載了型號為 TZ210XYR 的永磁同步電機,最大功率達到 500kW。
而純電四驅版本,動力總成進一步升級至前 YS230XYD 電機+后 TZ210XYW 電機的組合,系統(tǒng)總功率來到了 810kW(前 230kW+后 580kW)。
官方已經(jīng)證實,純電四驅版本的漢 L 零百加速來到 2.7 秒,而唐 L 質量稍大,但也來到 3.9 秒水準。可見,驚人的動力,會是漢 L、唐 L 車系的一大看點。
而其他信息,漢 L 的長寬高為 5050×1960×1505mm,軸距2970mm,要比現(xiàn)款比亞迪漢 EV 更大;唐 L 的長寬高為 5040×1996×1760mm,軸距 2950mm。
此外,漢 L/唐 L 均可選裝激光雷達,意味著具備高階智駕能力;唐 L EV 的四驅版,還能選擇加裝車頂無人機套件,或能實現(xiàn)類似于仰望 U8 的無人機跟拍功能。
外界也有爆料,只比亞迪漢、唐 L 有機會首發(fā)新一代刀片電池、新一代充電技術和新一代電控技術等,且會是比亞迪向下普及高階智駕的「排頭兵」。
種種名頭加身,顯然技術能力才是這兩款新車的「殺手锏」。
回到開頭的問題,素來以技術見長的比亞迪,在漢、唐 L 這兩款車型上選擇先以「設計」打招呼,也足以說明這兩款車型的「打法」已經(jīng)改變。
不同價位的車型有不同的打法,漢、唐 L 瞄準 30 萬元級別、不區(qū)分能源形式的宏觀市場,對手除了新能源車,燃油車也會被考慮在內。
而且,「30 萬元」,是傳統(tǒng)豪華品牌的主要陣地,這意味著漢、唐 L 的主要對手,就包括「BBA」。
這次「設計發(fā)布會」傳達的信息是,比亞迪希望將漢、唐 L 打造成「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其中的設計細節(jié),經(jīng)得起任意形式的「溯源」和「推敲」。
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是漢、唐 L 應對新能源競爭對手的反擊手段,那么講「設計故事」,其動機就很可能是迎合傳統(tǒng)豪華品牌燃油車用戶的口味,從「認同感」的角度攻占用戶心智。
「設計」的意義分兩層,表層是審美的直接體現(xiàn),而深層價值在于品牌底蘊和積淀。回看奔馳 C 級、寶馬 3 系、奧迪 A4L 等車系,他們能夠在中國市場上持續(xù)熱銷,除了「品牌光環(huán)」外,設計上的下功夫也非常重要。
而如今比亞迪的品牌號召力,在中國市場已經(jīng)不輸「BBA」,緊接著將設計的「故事性」提升,在 30 萬元價位叫板「BBA」的籌碼將更加充分。
不過回到漢、唐 L 這兩款新車上,我們心知肚明,「設計」充其量只是鋪墊,而最終「技術」依然是真正的決定性因素。
智駕到底能否交出滿意的答卷?智能底盤會有哪些驚喜?電池、動力總成會有何種突破?最重要的是,價格能否讓人「跌破眼鏡」?
三月,見分曉。
(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電動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26073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