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幸拜讀了某位大師撰寫的一篇抨擊國內微型電動汽車的文章,文中將目前市面上的微型電動汽車批判的一無是處,并且從全方位多角度來闡明他們不應該出現在道路上的原因,諸如生產工藝不達標,安全性沒有保障,駕駛感受和制動力差等。筆者恰好在近幾天也試駕了一部被專家所唾棄的微型電動汽車——雷丁D50,與該“專家”的經歷不同,筆者之前所駕駛過的車輛還算說得過去,沒有破普桑,老富康之流。那么,我這個與之相比起點還算高的人,對這部微型電動汽車的看法到底如何呢?
Q1:生產工藝是否達標?
A:目前,國家對于微型電動汽車的生產確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這點所言不假。但是,正如專家所說,各種粗糙爛制的產品充斥著市場嗎?國人可不是傻子,你的產品如果真有問題,人家才不會買,年銷量幾十萬這個數據不是破爛貨可以做到的。筆者曾參觀了山東雷丁等微型電動車生產企業,生產車間整潔有序,各種自動化機械作業,現代化的生產技術,從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到整車測試,幾乎與目前一些小型汽車的生產線完全一致。
以雷丁D50為例,山東省濰坊市,是雷丁D50“出生”的地方。雷丁的生產線、生產車間管理相當嚴格。像逛公園那樣走在這里是不允許的,行人需要乖乖的在白線內行走,避免和生產車輛發生剮蹭。
整裝車間采用目前比較主流的半自動化生產方式,流水線將焊裝完成的車殼送到工人手中,再由人工將門板、中控、電池、電機、座椅等部件一一安裝到車身上。
裝配完成后,雷丁在出廠前將經過6道檢測工序,以保證車輛的地盤、制動、燈光、防水等性能。
[page]
Q2:微型電動車安不安全?
A:個人認為,安全這一詞對于任何車來說,都不是絕對的。一臺性能再優異的車,配上一個整天拿命在開車的司機,那么它肯定稱不上是安全的。筆者在駕駛這部雷丁D50的一天中,一直在公路的最右側行駛,注意避讓行人、自行車和后方閃著大燈要超我的私家車就可以了。至其他的,我這最高車速40km/h的電動汽車只有被超的份兒。
而且目前市面上的微型電動汽車多數采用了前盤后鼓的制動形式,介于成本問題,也多不具備能量回收裝置,這一點反而增強了制動系統的表現,剎車前段的減速效果就非常明顯,深踩則可以在幾米內完全停住。開起來給人的感覺還是比較安心的。
Q3:這車到底怎么樣?
A:雷丁D50是一部好車還是壞車呢?如果以配置來說,它沒有ABS,沒有安全氣囊,沒有大屏導航,沒有自動泊車。但是它的新能源汽車身份和最高180KM的續航里程完全可以對得起2.98萬這個價格了,每公里不到1毛錢的成本,你還要要求它什么呢?所以,雷丁D50可以說是一輛合格的微型電動汽車,不算好也絕對不壞!
從外觀來說,雷丁D50與目前多數微型電動汽車的路數一致,夸張的前臉和整體比較圓潤的造型是它們共同的特征。據廠家人員透露,雷丁電動汽車的漆面工藝比其他電動汽車要好很多,可以比肩在售的很多汽車品牌,不過這一點有待驗證。
[page]
雷丁D50的內飾風格給人的第一眼感覺很時尚,黑色內飾+啞光灰飾板的風格顯得年輕前衛,做工比較細致。
整體看下來之后,有需要吐槽的地方,也有值得點贊的地方。為了給用戶更好的體驗,雷丁在內飾設計上還需要努力。
[page]
之前的謎題在最后可以告訴大家答案了。
編輯想說:在工廠里,我看到了成百上千的工人為微型電動汽車而辛勤工作,在外面,更有成千上萬人對微型電動汽車抱有興趣。如果僅僅因為沒有規范它的法律,和一些莫名的揣測就將它埋沒在初生階段,顯然是不公平的。
電動車親民才是硬道理,從雷丁D50的身影不難看到,所有微型電動車企業都在努力向上,期待獲得一個“合法”身份。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花格大棉褲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34426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