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中國純電動汽車行業經過快速發展之后進入了調整期,關于對純電動汽車行業走向的理解我想談談自己的看法,如果有差錯和不同意見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
1.補貼的流向
補貼以后只會流向滿足達到以下規范的企業:
前兩條基本保證了,補貼流向中國汽車企業+中國地區“技術+生產”的電池企業。換個角度理解,納稅人的錢往這里投了,這里沒有任何不同的意見,只是一切來得太“突然”了。最后的規則保證了汽車的基本安全性。
我把純電動汽車的相關規范梳理了一下:
好的方面是:
1)基本把所有涵蓋的部分,從源頭部件、子系統到整個車的安全形成基本管控。
2)保證了標準的權威性,不照此執行就別想混了。
3)管理嚴格,肥水不外流,基本保證了電池和動力系統與新能源汽車的強相關,明確責任,后面該咋辦咋辦。
2.其他好處不多說,有些疑問之處我說一說:
1)純電動汽車開始面臨長期的低油價考驗,現在基本是依靠車企的戰略投資來維持,所以,下一代突破車型是往300公里、3.5-3.75萬元售價趨勢走。
2)電池安全其實是依靠整體性來解決,前一陣這一系列組合拳,基本把壞的打死了,也基本把低成本的努力打沒了,所以面臨苛刻的車輛要求,我相信國內電池產業將會維持一個價格均衡的模式走。
這里是啥意思呢,就是說界定了高循環壽命、高的(單體、模組、電池包)三級安全性要求的中國電池系統,很難做便宜了^_^。
我們現在再來評估一下這些50Kwh以上的電池系統,認真來思考下,是產品車的系統安全性在各種條件下的安全性重要,還是單體、模組和電池系統單個維度重要?
案例:
我想說的個人判斷說完了,后續洗沙子的過程也會讓某些事情失去回旋的空間,我現在覺得也許只能大量做去插電混動(PHEV)了……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朱玉龍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44185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