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推廣量超百萬,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電動汽車出行背景下,充電樁建設也愈發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但“有車無樁”“有樁沒電”“有電不通”等問題依然突出,這些既是電動汽車便利出行的“絆腳石”,也是破解產業發展瓶頸的新方向。
“找不到樁”“充不了電”成車主之“痛”
經過政府的大力推廣,越來越多的電動汽車進入千家萬戶。然而,這些常常面臨無處充電尷尬的電動汽車,經常被網友戲稱“還不如自行車來得好。”
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推廣量已超100萬輛,占全球市場保有量的50%以上。與此同時,充電樁產業發展迅速,2016年,新增公共充電樁10萬個,是2015年的5.5倍,累計建成公共充電樁15萬個。
對于公共充電樁,有的安裝位置隱蔽,好不容易找到了,卻發現該車位被占用;有的充電插口不兼容,充到一半死機;有的看起來整齊光鮮,實際上根本沒有通電,或者始終在維修中;還有的安在停車場內,要么進不去,要么得額外再掏一筆停車費。
從私人充電樁看,盡管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時,一般會免費獲贈充電樁,但所在小區經常以“用電安全”“條件不足”等為由不讓安裝,不少消費者甚至因此“棄號”。
“拉線充電”成了車主們無奈的選擇。“拉線充電”雖然方便,但安全隱患卻無法避免。據媒體報道,好多小區就曾有住戶因給電動汽車充電不當引起火災。
“充電難”只因充電樁建設更難
1月18日,市規劃局發布《關于加強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管理工作的意見》,這一規定的出臺,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個利好。
但是,一個樁的背后,不僅是“建”,還涉及規劃、運營、安全等問題。
有業內人士反應,新能源汽車之所以數量少、難充電,究其根源,還是因為充電樁的建設有難度。據介紹,對于充電樁企業來說,要找到合適建設充電樁的地方并不容易。“好的地方客流量大,但價格不菲;偏僻的地方價格便宜,但相對客流量就要減少。”
各車企、充電樁企業在投產之初,所設計的充電容量并不兼容也是新能源汽車在充電問題上走入困局的原因。“有的充電需要220V,有的需要380V。”
不僅如此,充電樁設施的監管也是一大難題。公共樁良莠不齊、小區配電設施無配套、市民無奈“飛線”所帶來的消防隱患,都是新能源汽車發展中必須突破的“攔路虎”。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樁到家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49085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