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組織召開了2017年第一期電動汽車熱點問題系列研討會,聚焦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與測試需求。來自政府、研究機構和企業的嘉賓圍繞國內外自動駕駛的發展情況、測試內容和方法的建立,以及自動駕駛的法律法規的建立等問題展開探討。
無人駕駛作為一項極具挑戰性的新興產業,已成為最火的汽車概念之一,也是世界強國的“必爭之地”。作為自動駕駛的終極目標,無人駕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從輔助駕駛到無人駕駛逐漸過度。在這一過程中,技術需求、政策監管、法律法規、使用環境等多項因素都是影響自動駕駛發展的關鍵問題,成為行業關注的重點。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首席專家張永偉主持了此次會議。工信部電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副總工程師何霞、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ITS中心副主任汪林等十位嘉賓作了引導發言。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進行了總結發言。
自動駕駛是車聯網未來發展方向
車聯網是以車內網、車際網和車載移動互聯網為基礎,按照約定的通信協議和數據交互標準,在車分別與車、路、行人及互聯網等之間,進行無線通訊和信息交換的大系統。而車聯網是為自動駕駛帶來根本性變化的最核心技術。何霞表示,車聯網全新業態尚待構建,目前車聯網服務還比較初級,構建全新業態還需一定時間。車聯網的最終發展階段是實現完全智能網聯。駕駛者將注意力釋放,汽車環境真正開放給業務開發者,車聯網業務形態將進入快速迭代和極大豐富階段,形成全新汽車業務生態。而實現這一目標將在2022年之后。
何霞指出,我國需要更多的推動車聯網的發展。支持和保障更多車輛聯網,需要改變過去僅關注單車的做法,通過移動通信網絡和DSRC、LTE—V技術等實現車車聯網。同時,深入研究歐盟推進E-call相關立法及實踐、跟蹤美國V2X的立法進程,加強我國汽車聯網相關政策和立法研究,以保障更多車輛聯網。
交通環境多樣 無人駕駛測試壓力大
測試環節是由人工駕駛到無人駕駛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特別是在自動駕駛發展的初級階段,需要通過大量的測試來確保車輛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并及時進行技術迭代。目前,國內外發展自動駕駛的相關企業都在進行測試,并且已持續很長時間,如谷歌,已進行了長達7年的道路測試。國內的百度、長安汽車、福田、宇通客車等也都在進行相關的工作。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高級測試技術經理邢亮表示,由于測試場景的數目巨大,并且呈不斷增加的趨勢,給測試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他指出,谷歌進行了七年的測試依然沒有上路,未來隨著測試場景的增加,需要進行測試的時間仍是未知數。
寶馬(中國)服務有限公司中國研發部戰略規劃高級經理郭平芳指出,在國內,目前道路測試是被禁止的,希望未來可以在非封閉的道路上進行測試。這將有利于數據的收集和技術的驗證,并對自動駕駛汽車早日實現商業化有重大意義。
由于封閉及半封閉的道路逐漸無法滿足自動駕駛汽車的測試需求,這就對自動駕駛標準和規范的制定提出更加迫切的要求。汪林表示,交通部即將發布《關于智能駕駛及車路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而《營運車輛自動駕駛發展技術路線圖》也正在制定當中。
多部門協調 實現“四化”融合
智能駕駛汽車是跨領域的技術融合,未來的自動駕駛汽車將不僅僅從行駛這項單一功能發展,而是從交通、城市的角度進行一體化協同發展。陳清泰在總結發言中強調,如果電動汽車單純用行駛功能和燃油車抗衡非常困難,而電動汽車真正的優勢則在于它和分布式能源、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結合,這些是燃油車永遠無法實現的。目前大多數車企僅將焦點集中在電動化這一項是遠遠不夠的,實現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結合是發展電動汽車的發展和改革方向。
陳清泰指出,自動駕駛需要很多政府部門的協調,涉及到跨行業、跨學科、跨產業的協作,百人會應發揮好平臺作用,對此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建議,對政府及企業起到參考作用。張永偉表示,2017年,百人會將聯合公安部、交通部、工信部、發改委等部門,進行關于自動駕駛頂層設計的重大課題研究,推進建立自動駕駛的體制架構,包括協調機制、戰略的制定、監管法規、標準和技術路線等。
會上,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新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榮輝、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院長吳禮軍、奧迪中國法務經理Tobias Schoener,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主任陳濤,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王泉、上海國際汽車城集團(有限)公司項目經理邰欣也分別就自動駕駛測試及法律的制定等問題進行了引導發言。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50842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