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臺上的何小鵬眉飛色舞,容光煥發。身后站著一輛鮮紅色的小鵬汽車。
有了身旁的小鵬做倚仗,小鵬說話的氣場分外地強。這個著名的互聯網老兵對造車理念侃侃而談,另臺下觀眾唏噓贊嘆,而當硬件、軟件、極致、用戶體驗等典型的互聯網字眼從那張滿滿的南方普通話的口中不停蹦出的時候,恍惚中給人一種被湖北老鄉雷軍附體的錯覺。在此刻,他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在當下中國,小鵬在它所處的造車新勢力集群中算是個比較特殊的存在,它是唯一一個以創始人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品牌(開云汽車以是創始人王超他爸的名字命名),這意味著這位已功成名就者在不惑之年(40歲)的節骨眼上選擇All In上前半生的榮耀和下半生的身家,投入到未來出行服務的時代洪流之中。
勇氣可嘉。
為了避 “PPT造車”之嫌,他還是堅持在最為重要的小鵬首款量產汽車下線儀式上不用PPT,脫稿演講。
其實大可不必,在河南鄭州的海馬汽車工廠的偌大車間里,第一批15輛量產版的小鵬SUV分外吸睛。這主要歸功于合作伙伴海馬汽車在當下階段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海馬不僅替尚無自己工廠的小鵬制造汽車,還幫他拿到了國家工信部產品公告,這意味著這款小鵬SUV產品取得合法上市的資格。
雖然同類互聯網造車公司早已公布了相關產品的下線和上市計劃,比如車和家的SEV已在8月下線,蔚來的ES8將在12月上市,奇點和前途的首款產品將在明年上市,而威馬自己的工廠已經主體完工,生產設備正在加緊調試。
但拿到產品公告的,小鵬汽車是第一個。
走在前列的還有,小鵬汽車已經打通了整條產業供應鏈,這就意味著其能夠規模化和可靠化生產和上市,可以看做是這個項目實現正式落地的重要標志。
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這第一批15輛量產車只限于內部使用,今年內小規模上市的產品也僅僅針對“擁有極客精神的,擁有超強探索精神的”小鵬汽車的粉絲發售。
這代小鵬口中1.0版本的小鵬SUV,還將會在小規模粉絲用戶的使用過程中完成多個功能、品質和細節的升級和迭代。在不斷完善之后,將會在明年推出大規模量產版本并上市。
這是典型的互聯網公司的打法,不怕犯錯和試錯,快速升級、完善和迭代。把用戶當成技術研發的伙伴,傾聽用戶的反饋和意見,并不斷改進并實時更新,讓發燒友參與到整個開發流程之中。用戶產品經理制,可以在另一家企業身上找到影子,小米。
沒錯,可以說小鵬汽車就是互聯網造車界的小米手機,而無巧不成書,雷軍正是20年前何小鵬創建UC時的天使投資人。
就像小米自身定位不僅僅只是一家手機硬件制造公司,而是創新型科技企業一樣,小鵬也將自身從 “造比特斯拉好的車”進化到一家面向未來的智慧出行服務公司。未來,只專注于設計、研發和生產制造的汽車企業必將淪落為代工廠甚至被淘汰的境地,而小鵬則著眼于從研發到生產、銷售以及售后服務體系、軟件服務和超級充電等一系列環節的完整布局,利用互聯網理念、精神和技術創新、開發和改進整車制造和未來出行。
硬件+軟件+互聯網是拉動小米持續狂奔的三駕馬車,而何小鵬把小鵬汽車的未來定義為“硬件+軟件+云+全球化”的出行公司,按照他的觀點,未來的大型公司應該是三種運作模式,第一種是建立了自己生態體系,類似阿里騰訊等;第二種在2B2C建立起規模和技術平臺壁壘,類似Intel、富士康等;第三種是建立硬件+軟件+云+全球化基礎上的,類似蘋果華為小米等,而且上面三類公司都正在努力跨界。當下,小鵬汽車正在第三條路上狂奔不止。
小鵬在公司內部提出一個“631”原則。即在當前以“互聯網電動車”為代表的出行服務硬件服務里,按所占的價值和所消耗的資源的比例計算,“車”占6,包括輕量化、電池、電機、電控和超級充電站和充電整體的服務在內的“電動”占3,而車聯網和自動駕駛只能占到1。小鵬希望經過未來5到15年時間把這個比例反過來,即車聯網和自動駕駛占到6,“電動”占3,“車”占1。
有著天然互聯網基因的出行公司,小鵬認為把車賣給用戶只是服務的開始,而非傳統觀念里的結束。未來的出行服務領域中,其主要收入來源除了源于硬件產品的銷售利潤,還有軟件帶來的長尾收益、其它形式的服務收益和售后服務的收益等,并且后者將遠超前者。從硬件入手,迂回包抄軟件和互聯網領域,是這類出行公司的打法。
未來,何小鵬對小鵬汽車的期望是融資達到200億元,擁有數千名員工,完成全球網絡的布局,收入達到上百億的規模。
當前,汽車產業變革大潮風起云涌。接下來的未來,小鵬汽車面對的不僅是眾多同樣是大量資本加持和互聯網理念武裝的造車新勢力們的正面競爭,更將與諸多在這一產業升級大潮中意圖站立潮頭引領風騷的,實力雄厚的傳統車企短兵相接。
市場無情,競爭嚴酷。
BAT三巨頭紛紛展開在未來出行領域的謀篇布局,背靠阿里大樹的小鵬或許有著先天的資本和市場布局優勢,但一些關鍵因素仍舊是令其頭疼的艱巨考驗。
例如人才,雷軍說在小米創建之初,他耗費時間和精力最多的事情就是組建隊伍。而同樣問題也擺在小鵬這家初創公司面前。至今小鵬汽車依舊在廣州、北京和硅谷存在大量的人才缺口,從汽車設計、三電、座椅、內飾、品質控制、生產、銷售、售后、充電到互聯網系統、產品、app開發(地圖,音樂等)、測試、設計、論壇、大數據,從車聯網到L3和L4自動駕駛、從PR、GR到法務、行政和人力。
以至于何小鵬親自在微博發出高額懸賞的求賢令:只要推薦人才成功,就能拿iPhone X手機、小鵬汽車公眾版頂配等大獎,動心了有木有?
但不管怎么說,一眾互聯網造車新勢力正在你追我趕的急速前行,其中的小鵬汽車,是沖在最前頭的幾個之一。在未來嚴酷的競爭中也許最終存活的只是其中為數不多的幾個,但至少在整個社會和行業普遍對互聯網造車存在觀望和懷疑態度的當下,其中的佼佼者總能給這個行業帶來信心,而這,是最難能可貴的。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建約車評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57305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