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北京市首個自動駕駛車輛封閉測試場——“國家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區海淀基地”——正式啟用。福田汽車、百度、北汽新能源等企業攜旗下自動駕駛車型在該基地進行了測試。
由北京市經信委批復成立的北京智能車聯產業創新中心攜手北京海淀駕校共同打造的測試場,不僅在北京是第一家,而且還是“全國首家”。
該測試場地的啟用,距北京發布“自動駕駛路測實施細則”,只相差了7天時間——2月2日,北京市經信委、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三部門聯合發布《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能力評估內容與方法(試行)》及《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封閉測試場地技術要求(試行)》,明確了“什么樣的智能駕駛車輛能上路”、“什么樣的場地能開展自動駕駛能力測試與能力評估活動”。
這個占地面積約200畝的測試場涵蓋京津冀地區城市與鄉村復雜道路環境,可構建上百種靜態與動態典型交通場景,并搭載了網聯通信(V2X)設備與系統,支持網聯駕駛研發測試。測試場還提供背景車輛、模擬行人等模擬交通流設備,模擬公交車站、模擬施工路段等模擬設施,可為乘用車和小型商用自動駕駛車輛車提供研發測試與能力評估服務。
測試場完全符合T1-T3級自動駕駛車輛研發測試與能力評估場地標準,甚至可以說,它就是以一周前發布的兩份“實施細則”為藍圖打造的。但一周時間肯定建不成一個測試場,我們可以理解為:測試場的運營方北京智能車聯產業創新中心參與了之前的“實施細則”的制定。
這個北京智能車聯產業創新中心是什么來頭?
自2016年10月,創新中心由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牽頭,汽車、通信、互聯網領域的多家企業聯合成立,定位為自動駕駛與車聯網研發測試、驗證評估與檢測的第三方公共服務平臺,為產業提供技術支撐;
2017年6月,創新中心在北京亦莊建設完成國內第一條基于實際道路的V2X智能網聯測試道路,并于9月對外提供服務‘
2017年下半年,在北京市交通委、經信委、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的領導下,協助編制了北京市道路測試多項技術規范。
通過這一系列前瞻性的技術和標準研究工作,北京智能車聯產業創新中心積累了豐富的模型、場景和通信測試技術成果,由此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建成符合要求的自動駕駛封閉測試場。
測試場的另一運營方海淀駕校,很值得玩味。“駕校的生意會受到無人駕駛的嚴重沖擊”,已經是一個很流行的說法, 因此,駕校在這個時間點上去參與到無人駕駛的服務環節,就很有意思了。
我們猜測,有這樣兩種可能:1.駕校參與到自動駕駛產業,是為了對沖風險——“你要沖擊我?好吧,我先加入你,跟著你一起去沖擊我的’友商‘。”2.在L4技術尚不成熟之前,L2、L3級自動駕駛汽車批量上路時,車主仍然需要駕照,并且,他們需要的不是傳統駕照,而是“自動駕駛汽車專用駕照”。
如果說“對沖風險”是一種無奈之舉,那么,瞄準自動“自動駕駛汽車專用駕照”,則是一種在危機來臨前的商業嗅覺。特斯拉出的多起事故已經表明,L4以下的自動駕駛汽車,很多車主并不知道怎樣合理使用其功能。因此,即便是法規并不強迫車主必須擁有“自動駕駛汽車專用駕照”,車主也是有必要接受專業培訓的。
扯遠了,言歸正傳。從封閉測試場走向公共道路測試,是自動駕駛車輛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的關鍵環節。本次海淀基地正式啟用,標志著北京市已經基本完成了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前的技術準備工作,這是北京市全力打造智能汽車創新生態圈的新開始,將推動自動駕駛技術進入加速迭代階段。
此外,北京市一個占地更大、場景更豐富、技術更先進的封閉試驗測試場地也已開始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動工建設。新的測試場占地650畝,將依據T1-T5級別測試需求建設,涵蓋高速公路、山路、鄉村道路、城市復雜環路、鐵路、隧道等多種交通場景,預計在2018年6月竣工使用。
最后,再爆料一則消息:本周二,在中國汽研舉辦的《中國智能汽車指數評價規程(征求意見稿)》發布會上,據重慶市經信委副主任周青披露,重慶將在下周出臺“自動駕駛汽車路測細則”。重慶是一個山路很多的城市,它的路測細則會跟北京有怎樣的不同呢?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建約車評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62687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