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舊金山灣區南部。一個全球高科技產業聚集的地方,去過的人都說,這里四季如春。盡管一個世紀之前,這里還僅僅是一片果園,但是自從英特爾、蘋果以及谷歌、雅虎、Facebook紛紛涌進這長約25英里的谷地后,一切變了模樣。
這里成為了全球高科技集散地,一如中國的小商品集散地義烏,當然,也成為了全球新技術的搖籃。不過不能否認,因為硅谷的出現,改變了世界。
不料,不僅高科技產業占領了硅谷,連相距舊金山三千多公里之外的“老汽車城”也嗅到了這里的一絲生機,于是正在積極轉型的美國汽車業開始從寒冷的底特律,遷移到太平洋西海岸。
當然,在轉型遷移的過程中,以特斯拉為代表的美國電動汽車行業開始靈光乍現,先是在美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硅谷為圓心,畫出了一個輻射世界的圓圈。就像有人說,美國市場就是一塊試驗田,如果能在這里取得成功將是在全球市場上成功的第一步。所以只有獲得充滿著創新與顛覆的硅谷和風投們的首肯,才能具備完全滿足美國人審視需求的信心。
你看,哪怕賈老板在國內已回不了頭,他也一定要以硅谷最為最后的陣地。 來看看今天故事的主角SF MOTORS公司(下文簡稱為SF公司),在2018年3月29日(中國時間)這一天,其在硅谷總部向全球首秀其電驅技術領銜的智能電動汽車領域的看家本領,收獲了無數贊譽,甚至平時素來極少吹捧的業界大佬們都放出了諸如撬動全球直面特斯拉、為“造車新勢力”正名的言論。 那么SF 到底是誰?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 你是誰? 通過現在所常見的新聞通稿可知,“SF公司是誕生于美國、從美國出發、具有硅谷DNA的智能汽車全球品牌企業,身處智能電動汽車這一全新的領域,并有著全球化的視野和研發、設計、制造、銷售能力。” 聽上去十分高大上,不過如果認真起底SF可知,其實SF是小康股份(小康股份公司全稱: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外文名稱縮寫:SOKON)的全資子公司,其主要基礎來自于對美國公司的收購。 一家來自重慶的汽車企業如何能夠做到海外注資并且在海外研發并銷售的呢? 據了解,小康股份于1986年成立,最初以產售電器簧和微車坐墊簧起家。21世紀初開始整車制造,目前是一家以發動機、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整車為主營業務的汽車制造企業,旗下擁有有東風小康汽車、小康汽車動力、瑞馳新能源汽車等產品。 成立逾30年來,歷經從摩托車到微車再到SUV的數輪主力產品轉換。在2016年6月上市一個月后,宣布由傳統車企的身份進軍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新能源是小康股份在股市上最重要的“概念”。 鮮有人知曉,小康股份的轉型其實是在上市之前就開始向乘用車和新能源汽車進行雙布局。“小康股份的新能源汽車轉型相比此前循序漸進式轉換路徑來說,要更激進,在布局方式上顯得別具一格。”某業內人士直言,其是個具有代表性的轉型樣本。 這種說法也得到了其他人士的認可。“國內傳統車企在布局新能源汽車之際,通常會選擇混合動力技術及純電動技術雙線押注的策略。而類似于小康股份這樣旗幟鮮明地單純押注純電動技術的傳統車企較少。” 不過國內目前已經泛濫的新能源是小康股份的終極目標,而在此之前,小康股份要做的事情還很多,譬如進軍海外,再殺個回馬槍。 于是乎小康股份也這么做了。 在2016年,小康股份投入3000萬美元在美國硅谷正式成立了SF公司,這家公司宣布從事智能電動汽車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等。但主要的發展模式還是以收購海外成熟資產為路線——2017年6月,SF宣布以11000萬美元收購美國汽車解決方案集成供應商AM General公司(簡稱AMG)的民用汽車工廠,包括與AMG民用汽車工廠相關的土地、廠房、工廠設備和配套設施等。 “戰略布局需要人才來實現,而全球新能源汽車創新研發人才主要集中于美國硅谷。”通過技術、研發、制造、產品、品牌等推行美國本土化,并將生產交由曾連續多年生產民用悍馬H2車型和奔馳R系列車型等品牌車型AMG,自然可實現產品在美國市場的順利落地。 在這次收購的基礎上,小康股份通過收購打造一個海外高端電動汽車的計劃開始有了雛形。同時還額外注資對AMG工廠生產設備及工藝進行全新改造升級,用于生產其正在研發的高端電動車型。 講到這里,其實大家也能看出,SF 就是小康股份通過海外收購然后進行改造用于量產高端電動車的新品牌。那為什么小康股份要通過繞道海外市場,來發展其心心念念的新能源汽車呢? 從哪來? 本來中國車企海外收購已司空見慣,最著名的就屬吉利收購沃爾沃,畢竟全世界都知道中國車企不差錢。 所以小康股份想要在美國市場站住腳,那只能是“買買買”了。 2017年10月,SF與美國當地的電動汽車電池系統研發設計公司InEVit簽署《合并協議》,以3300萬美元收購后者100%股權。據其官方介紹,InEVit稱其設計的電池模組系統,可大幅降低量產成本。此外,該公司創新研發的激光焊接技術可推動電池模組的快速制造,這項技術目前獲得了奧迪30萬歐元訂單。 人們之所以關注,一來是因為InEVit自帶明星光環。InEVit的創始人之一馬丁·艾伯哈德曾經擔任特斯拉首任CEO,也是特斯拉的創始人之一。二來,很少有人注意到這家比起吉利、比亞迪、北汽、上汽等“大哥級”車企來說,無論從體量上還是從名氣上都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康股份。 在此之后,SF又計劃收購美國的電動汽車動力系統公司AC Propulsion Inc(以下簡稱“ACP”),但在該計劃進行了兩年之后,于今年3月初宣布計劃終止。小康股份發布的公告表示,“由于協議各方對香港億馬和億馬先鋒的收購主體為境內公司或境外公司,以及對應的款項支付方式為人民幣或美元等事宜,最終未能達成一致意見,協議各方于2018年3月2日簽署《終止協議》,確認各方將不會繼續《意向書》中所述的股權轉讓。” 資料顯示,ACP是美國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的先驅,主要從事電動汽車動力系統核心技術的開發。 2006年,ACP將電動驅動技術授權給特斯拉TESLA,之后其在2008年與寶馬合作開發推出MINI-E純電動車,還曾與福田汽車、長安、廣汽等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展開合作。有業內人士猜測,該計劃終止可能與美國企業提高售價有關。 “不過小康股份直接從傳統汽車轉型新能源,在技術積累方面難以給人以足夠的信心,所以只能單靠收購來維持整個企業的大戰略布局。”據相關媒體統計,截至去年6月,小康股份已收購4家新能源公司,累計投入近60億元人民幣。 那么這60億元背后的“金主”是誰?如上文所述,小康股份上市成功后,其小康股份董事長兼總裁張興海的身家一夜之間超過了25億元。張興海持有小康控股50%的股權,是小康控股的控股股東,而小康控股又持有小康股份62.6%的股份,張興海通過小康控股間接控制小康股份。 30年前,張興海從做彈簧的手工作坊開始創業,到2003年時,張興海決定進軍汽車產業,由東風公司和渝安集團合資的東風渝安車輛有限公司成立。當時,生產出的東風小康微型汽車,僅一年時間市場占有率就升至全國第四。2008年還一次性出口2,000輛打入歐洲市場。這是當時重慶造汽車單批出口數量最大的一單。 小康股份董事長兼總裁張興海 然而隨著微車的沒落,在三十年后,2017年小康股份積極推動乘用車轉型加大高毛利SUV的投放比例,實現凈利潤的大幅提升。不過就像張興海自己所言,“窮怕了”,所以決定下“血本”轉型做新能源智能汽車。 不過就在張興海海外布局SF的同時,國內某個新能源品牌幾乎同時應運而生?!艾F在這個市場已經很大了,我們擠進去也沒多大競爭力。”在張興??磥?,小康要做中高端新能源智能汽車,并打造全新品牌——重慶金康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簡稱“金康新能源”)。 那么SF同金康新能源又有什么瓜葛呢? 要到哪里去? 2017年12月,小康股份宣布投資30億元進行新能源汽車的布局,涉及投資新建高性能電池項目、設立新能源子公司、設立新能源汽車產業基金、設立新能源股權投資基金等。在此之前,其進行了多輪融資操作,期間還獲得了國內第八個擁有新能源生產資質。 外界紛紛認為未來SF將借用新能源生產資質的金康新能源進入中國市場。小康股份內部人士表示,兩家公司的關系并非如此。 “金康是國內第八個擁有新能源生產資質的企業。在中國,SF公司未來將使用小康股份全新投資建造的智能整車工廠和電驅動工廠,進行生產SF公司智能電動車型,滿足中國市場消費者需求。金康目前只限于提及新能源資質和生產工廠,除此之外不再做更多闡釋/關聯聯想?!痹赟F發布的某注意事項中,拒絕與金康有更多的關聯。 從目前小康股份的布局來看,其在國內已經完成整車產能和電池等主要零部件的基本配套,不過依舊是老問題,小康股份“拿來主義”色彩嚴重。例如日前,小康股份宣布擬收購控股股東持有的瀘州容大車輛傳動有限公司86.37%的股權,以提升公司汽車動力系統的整體競爭實力。 “并購于不具備相應領域技術儲備的企業來說,的確是一種可行的方式,但‘拿來’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實現自主研發能力的積累?!狈治鰩熧Z新光表示,企業實現從技術“拿來”到“消化吸收”的過程也是實現從跟隨到引領的蛻變過程,看似簡單實則是“難啃的骨頭”。 而不斷大手筆的投資也被爆出“資金周轉問題”。雖然小康股份回應目前公司整體融資渠道通暢,投資者對投資公司新能源汽車項目具有較高的投資熱情和積極性,公司資金方面不存在壓力。 不過資料顯示小康股份的歷次投入資金到位情況并非一帆風順。例如其2016年12月19日宣布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39.6億元,該定增募資項目于2017年3月19日終止,小康股份表示終止原因在于不符合再融資新規,并在2017年4月通過發行可轉債形式繼續推進其新能源乘用車項目。 無論是SF還是金康新能源,小康股份的目標無非兩個,一個是成為“第二個特斯拉”,另一個則是進軍中國新能源中高端市場。但如此激進、問題頗多的小康股份攜轉戰海外的SF真就像某些媒體老師所說“集硅谷智能高地先發優勢、智能產品演進迭代優勢、全球智造布局集成優勢、智能商業催化市場優勢于一體”的新造車勢力? SF公司創始人兼CEO張正萍 我看未必,畢竟連硅谷“明星”特斯拉最近都深陷“能否活過半年甚至是熬過三個月”的流言中,更不要說在國內已經“毀掉”的樂視汽車,還帶著FF流亡硅谷的賈先生…… 加州的淘金熱釋放出了什么樣的力量,硅谷每一天都在上演,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那面對SF MOTORS的會是什么? 對了,忘記說SF 還發布了兩款純電動智能SUV,分別命名為SF5和SF7,其中SF5將于2018年內在美國市場開啟預訂,并將于2019年上市。此外,SF也將于明年將登陸中國市場。 你們期待嗎?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BusinessCars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66123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