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BC君看到一條新聞忍不住虎軀一震——“華為終于開始造車了。”
作為年收入6000億元的科技巨頭,華為造車,那成功率豈不是剛剛的。再仔細一看,原來說的是華為等大佬聯手打造的威馬汽車下線的那點事。
新造車勢力最大的新聞是什么?除了新車落地,當然是發布融資的消息。而且背后的資本大鱷最好是互聯網巨頭BAT或是科技巨頭華為這樣咖位的,因為他們的入股,由于這些金主自身的強大光環和資本號召力,為新造車企業提供了無限量資金保證和實力的背書。
在威馬宣布其首款車威馬EX5量產車下線的當天,同時釋放出來的消息,儼然是華為已經參股威馬汽車,曲線殺入汽車領域。在一大批新造車勢力爭搶賽道的關鍵時刻,華為的背書,無疑為威馬加分不少。 不過就在昨天(4月8日),華為突然發布聲明否認了入股威馬的傳聞。在聲明中華為稱,經了解,這是華為上海代表處企業業務部與威馬汽車有限公司自2016年簽署合作協議,致力于在企業信息化和車聯網技術方面的合作,并不涉及威馬汽車的制造,也沒有對任何汽車制造商進行投資,“華為沒有進入汽車制造業,也沒有推出華為品牌汽車的計劃。” 看來所謂的華為造車,華為與威馬的投資關系,不過是某些企業在蹭熱度的行為,這波狗糧看來是白吃了。 但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實際上,關于華為進軍汽車領域的信息,一直在業內不間斷地傳出過,包括此前的華為榮耀汽車,以及與清華共同測試無人車,都證明華為一直在用一只腳低調地測量著汽車江湖的水深。 不過,企業的發展性格與掌門人有著直接關聯,華為副董事長郭平曾在多個場合表態過:“華為是不會進入汽車制造業的。”而這背后體現的,更是任正非對通信行業的專注,任正非曾在《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一書中說過,華為25年只做一件事通信制造。 然而,當汽車行業互聯網化之后,汽車的互聯網硬件以及基礎芯片都有華為有關,所以華為不可能不參與進來。華為的目的,是利用自身在ICT與車聯網等行業數字化轉型領域優勢,與汽車產業上下游實現廣泛合作。 在剛剛結束的2月MWC2018大展上,華為正式發布了首款符合3GPP標準的5G商用芯片——Balong 5G01,這款芯片面對的,可能是包括汽車、無人機、智能家居等領域。而這款小小的芯片,或許也凝聚著華為對未來汽車領域的全部野心。 當然,華為無意入股汽車制造業,但帶著大把資金入場新造車勢力的互聯網巨頭,卻是大有人在。 據BC統計,目前多家新創業公司的背后有BAT的身影。例如重金押注蔚來汽車的騰訊和百度,之后又都投資了威馬汽車,阿里巴巴則投資了小鵬汽車,而騰訊還曾是FMC的早期投資人。 獲得互聯網巨頭的翻牌,既是蜜糖,也可能是砒霜。短期內大量的資金加持,可以讓新創業公司在資本助推下快速搶跑,緩解前期燒錢的煎熬;但資本的暗手在背后的攪局之下,也可能讓這些新造車公司失去主導權,而一旦資本失去耐心,那很可能會重演摩拜單車被美團收購的故事。 BAT正在新造車領域加速爭搶風口,擴充自己的版圖,他們并不關心未來活下來的品牌是叫威馬、蔚來還是小鵬,這為原本就前途不太明朗的新造車運動,又增加了一些混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BusinessCars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66479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