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很突然,百度創始人、集團董事長兼 CEO 李彥宏剛剛下發全員郵件宣布,從今年 7 月起,陸奇不再擔任百度集團總裁兼 COO,但會留任集團副董事長一職。
陸奇是誰?
2017 年 1 月 17 日,百度宣布前微軟全球副總裁陸奇加盟百度,出任百度集團總裁兼 COO,主要負責百度的產品、技術、銷售及市場運營,幾乎涵蓋了百度所有的業務,直接向百度集團董事長兼 CEO 李彥宏匯報。
關于陸奇,有這么幾個評價:
時任微軟 CEO 鮑爾默:(陸奇)集深厚的技術專業技能、杰出的領導能力以及廣博的商業知識于一身,是這個行業最值得尊敬的技術專家之一。
某新造車公司創始人:(陸奇治下)AI 的路徑很清晰:語音和自動駕駛,在自動駕駛方面還有自定位高精度地圖這個殺手锏。……接觸的幾個百度的老主管,感覺勤奮程度都大幅提升,決策速度也非常快,私下清一色表示很服陸奇。
最后是李彥宏本人:陸奇(在百度)上上下下有口皆碑,大家都很喜歡他,他有非常強的技術能力,又有很強的管理能力,并且工作極其玩命。
套用廠長的話總結: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有口皆碑。
陸奇在百度
我從自動駕駛業務切入,說說陸奇在百度。
早在微軟時期,陸奇就有一句名言廣為流傳:永遠保持戰斗的姿態。
先說內部。
陸奇 2017 年 1 月 17 日加入百度。3 月 1 日,百度通過內部郵件宣布,對自動駕駛事業部(L4)、智能汽車事業部(L3)、車聯網業務(Car Life etc. )進行整合,成立智能駕駛事業群組(IDG),陸奇親自擔任 IDG 總經理。
陸奇之前,百度 L4 事業部由前百度 SVP 王勁帶隊、L3 事業部由百度搜索公司總裁張亞勤帶隊,除此之外百度還有車聯網業務。兩位高管各自帶隊,溝通不暢、爭奪整機廠資源屢見不鮮。百度員工是這么說的:“其他公司內部也會有競爭,但不會跟百度一樣,出去跟車廠談合作會互相詆毀對方。”
這種惡性競爭已經很難粉飾為所謂賽馬機制(即組建多支團隊,內部競爭激發團隊潛力),所以陸奇到任不到半個月揮刀組織架構,對百度無人車業務的及時止損重新出發效果拔群。
陸奇做出的里程碑式貢獻在于百度 Apollo 生態計劃的推出。
去年 4 月 20 日,陸奇低調現身上海車展的一間小會議室,宣布百度IDG正式推出 Apollo 計劃,向合作伙伴開放百度無人駕駛平臺。
Apollo 平臺涵蓋一套完整的軟硬件和服務體系,包括車輛、硬件、軟件平臺和云端數據服務四部分。百度會開放環境感知、路徑規劃、車輛控制、車載操作系統等功能的代碼或能力,并且提供完整的開發測試工具。這里直接放圖給大家感受一下:
百度 Apollo 技術框架
去年 7 月 15 日發布 Apollo 1.0、9 月 20 日發布 Apollo 1.5、今年 1 月 9 日發布 Apollo 2.0、4 月 19 日發布 Apollo 2.5。每2-3個月進行一次版本更新。節奏穩、有料(更新內容較偏技術,不再展開),其實越來越多的各類機構加入 Apollo 也很能說明問題。
索性列一下 Apollo 的合作伙伴(涵蓋高校、科研機構、車廠、地方政府、零部件供應商、創業公司、出行平臺、互聯網巨頭、高精度地圖圖商……):
百度 Apollo 的合作伙伴
再說市場。
自動駕駛汽車對交通產業潛在的顛覆性影響已經不必多說,激進如特斯拉、保守如豐田都能達成共識:自動駕駛一定要做,不做一定會被淘汰。但自動駕駛技術的問題在于牽動的產業鏈過長。光是硬件層面,量產自動駕駛汽車需要可商業化的傳感器和自動駕駛芯片、足夠長的路測數據下訓練出的成熟技術、強大的汽車供應鏈管理和制造技術。也就是說,像自動駕駛這么投入巨大、技術復雜的領域,比起單打獨斗,分工合作、群策群力成功的概率會更大。
具體到中國市場,陸奇給出的評價是:“中國有超過 250 家汽車 OEM 廠商,沒有一家具備開展(自動駕駛)深度研究的完整能力。”
由于歷史原因,技術儲備不夠深厚的本土自主汽車品牌在追趕國外汽車巨頭的道路上走得很辛苦。在面臨一項投入巨大的技術變革時,他們中的多數都對分工合作以攤銷前期投入的路線有著強烈的意愿。這就是為什么 4 月 19 日陸奇在上海車展放出了阿波羅計劃的消息,到 7 月 15 日百度 AI 開發者大會召開的時候,包括奇瑞、北汽、長城、一汽、東風在內的 13 家國內 OEM 已經加入了阿波羅生態。所以對于百度而言,國內 OEM 買不買賬不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收起那些“車廠占個坑觀望一下”的論調,目前跟百度達成有明確量產節點的車廠包括金龍客車、奇瑞、北汽(如有遺漏,評論請補充)。新造車公司里,蔚來、車和家、威馬都是百度 Apollo 的座上賓。
最后說競對。
直到現在,我仍然維持我的判斷不變:中國沒有一家公司具備與百度 IDG 競爭的能力。
阿里在偷偷布局自動駕駛領域,其實早就成為公開的秘密,負責帶隊的是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王剛。騰訊自動駕駛實驗室剛剛拿到了深圳交管部門下發的唯一一張自動駕駛路測牌照,這個團隊隸屬于騰訊地圖平臺,而地圖平臺又劃歸移動互聯網事業群(MIG)。
熟悉 AT 兩家的人士給出的觀點是:如果堅持投入,阿里未來或許也能在無人車領域分得一杯羹,騰訊的思路暫時還看不太清楚。但百度的先發優勢已經非常顯著,尤其是 Apollo 平臺放大了這種優勢。
你仔細想一想,百度 IDG 在中國汽車市場這片廣闊的天地幾乎長驅直入,不同于前幾年在移動分發、外賣、視頻甚至打車市場與阿里騰訊的鏖戰,百度在無人駕駛領域完全處于一家獨大的地位。所以對技術儲備不算充分的本土車企來說,他們很多時候面臨的問題不是如何選,而是根本沒得選。
有興趣也可以翻翻 MIT、彭博社和 Navigant Research 這些外媒機構發布的全球自動駕駛企業綜合勢力排行榜,百度往往是中國唯一上榜企業。
陸奇離場
為什么陸奇卸任了集團總裁兼 COO 留任了集團副董事長這種 Title?
李彥宏在郵件中的說法是“由于個人和家庭的原因,Qi 無法繼續全職在北京工作。”很 PR 的話術,你們都不信的,是吧。
我想起陸奇剛加盟百度時,前微軟中國總裁、打工皇帝唐駿給陸奇寫的一封信:
我現在都能想象出你現在在百度的每天的工作場景和每一次會議的場景,這和你在雅虎和微軟的場景會很不一樣,你不會習慣但是你也無法改變。
你也會發現原來下面的人都很聽話,但是一旦到執行層面很難推動,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聽那個人的指示和態度,至少短期內你不要想去改變他們,也許在你的任期內也不能改變他們。
剛開始你會覺得很無助甚至會生氣,但是你需要慢慢適應,因為你改變不了。
其實百度 IDG 只是陸奇主治下百度變革的冰山一角,我認為他本人的概括非常精準:
百度正處于全面向 AI 轉型的變革中,目前這一進程已經取得了顯著而關鍵的成果。當下,一切都在最好的時刻高速發展著。
為什么陸奇離場了?我也想知道答案。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42號車庫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68723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