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的阿里云棲大會上海峰會上,阿里云宣布為上汽提供「混合云汽車研發仿真計算服務平臺」上汽仿真計算云。會上公布的另一個數字是,從 2016 年 7 月 6 日首款搭載 AliOS 互聯網汽車系統的車型榮威 RX5 發布算起,今天上汽旗下 AliOS 車型保有量已經超過了 60 萬輛。
一家是全球排名前十的互聯網公司,一家是全球排名前十的汽車制造商,兩家巨頭能坐在一起,把傳統汽車制造&工程團隊和互聯網軟件團隊有機融合,除了馬云和陳虹兩位最高話事人在背后強推,兩邊的執行層團隊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成績。很多新造車公司都喜歡從斑馬網絡(阿里上汽合資公司)挖團隊琢磨中控大屏的人機交互,其實很能說明問題。
上汽全系自主品牌、標致、雪鐵龍、福特…AliOS 正在走進越來越多的汽車品牌。但從整個智能汽車市場看,事情正在起變化。隨著下半年第一批新造車公司開始交付車輛,蔚來、威馬、小鵬、車和家都將加入到智能汽車的隊列中。
對于 AliOS 來說,如何把阿里旗下的高德地圖、蝦米音樂、支付寶無感支付等打包成一個更具吸引力的智能車機生態整合輸出,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為什么是 AliOS?
經過數十年的迭代演進,Android 在全球的消費電子領域已經發展得非常成功。但真正面向汽車場景內發展出智能車機生態的,卻是在移動端并不算成功的 AliOS。另一方面,就像上面提到的,幾乎所有新造車公司的車機系統底層都是 Android。那在未來的中國市場上,阿里系生態和 Google 系生態會不會發生交鋒?
首先我說說為什么 AliOS 會活得很好。
汽車中控操作系統與手機、平板乃至電腦操作系統都有一定的差異。行車場景下,最自然最安全的交互無疑是語音交互,當你語音喚醒中控大屏的語音助手,去開關天窗乃至實現更復雜的功能時,中控的軟件系統就需要跟汽車底層的 CAN 總線、電子電氣架構和整車控制體系打通。如果要實現特斯拉式的更深入的整車 OTA,通過中控調整電機輸出功率、剎車精度,系統就要更深入的接管整車最關乎行車安全的功能。到這一步,中控系統的重要性跟自動駕駛技術已經沒有明顯的高低之分。
這就是 AliOS 的機會。
2017 年 11 月 5 日,科技部在北京召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暨重大科技項目啟動會。會上公布了首批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名單:依托百度建設自動駕駛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為什么要建設國家級平臺?自動駕駛技術將戲劇性的提升整個汽車工業的發展演進速度,而汽車工業作為工業革命時代的復雜度最高的產品,是一個國家輕工業水平的代表。因此幾乎可以肯定,未來中國汽車行業的政策引導與發展,會類似于互聯網領域,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智能汽車行業。
不再詳細展開了,從不亞于自動駕駛的重要性+政府監管的角度出發,AliOS 作為國內唯一一個底層操作系統,獲得政策資源的傾斜是必然的。
當然,移動互聯網時代 Android 和 iOS 在中國都活得很好,所以 AliOS 必須給車廠一個理由:為什么選 AliOS 不選生態演進更成熟的 Android?
AliOS 首席架構師謝炎提了一個點:對開發者的支持。去年的 Google I/O 開發者大會上,Google 宣布了兩家智能車機合作伙伴:沃爾沃和奧迪。到今年的開發者大會,Google 的興趣完全轉移到了自動駕駛汽車上,對車機只字未提。
而 AliOS 對車廠開發者有更友好的開發、測試工具和更及時的技術支持(當然,這和 AliOS 在移動端羸弱的生態也有一定關系)。
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在 Google 尚未專門在這一市場上投入資源的時候,以盡可能快的速度豐富這個生態體系的功能和服務,增大對車廠的吸引力。這一點阿里做得很好,比如特斯拉今年早些時候推送更新,支持 App 遠程開啟后備箱,實際上這個還原到生活場景中「不下樓收快遞」的功能榮威 RX5 車主已經高頻用了超兩年時間了。多說一句,這個體現的其實是李開復談過的中美企業創新的差異:美國更擅長顛覆式、基礎技術創新,中國更擅長漸進式、服務和模式創新。
不要輕視中國式創新,如果在 60 萬輛 AliOS 車輛的大數據投喂下,阿里的 AI 語音解決方案在中文語系下能不斷改進,達到亞馬遜 Alexa 或 Google Assistant 在英語語系下的水準,那就意味著 AliOS 具備了相當的吸引力。
AliOS 的挑戰
AliOS 面臨的挑戰也是非常明確的,我們來看已經加入 AliOS 生態的車企:上汽自主品牌、標致、雪鐵龍、福特。都是在過去幾年的中國市場,無論銷量還是品牌聲量都不算很好的車企(從這個角度看,牽手 AliOS 也可視作它們謀求轉型、提升產品競爭力的路徑之一)。
我們假設,BBA 中的任何一家宣布與 AliOS 合作,后續在華銷售車型全系搭載 AliOS 智能車機系統,對后者的生態發展會產生多么強大的號召力。當然這些大廠的姿態是非常高的,今天奔馳發布了第一款支持中控 OTA 的車機系統,沒有選擇 Android 作底層操作系統,而是和特斯拉一樣基于 Linux 開發。
如果只能延攬到銷量和品牌聲量排不進頭部梯隊的車廠,AliOS 即便勉強建立起了先發者優勢,也很容易被回過味的 Google 趕上甚至后來居上。
除此之外,從外部競爭的角度看,百度擁有國內最大規模的 AI 人才體系,在發力 AI 語音交互方面無疑有更多底氣。AI 語音整合百度地圖和百度智能駕駛業務打包推出,也讓 AliOS 面對百度的一攬子解決方案吸引力不夠。比如奇瑞、北汽與百度的合作中,都是從語音助手、AR 導航、HMI、車家互聯、安全到智能駕駛技術全方位的合作。
而騰訊的殺傷力在于最強的社交平臺+最豐富的內容體系。
上個月馬化騰一句「為什么我們沒有提供直接內嵌在車聯網體系的微信解決方案,我們擔心用戶用得太爽了之后,產生安全問題」,搞得已經支持中控大屏登錄微信的車廠都很被動。據 GeekCar 報道,曾有車機硬件后裝供應商調用過網頁版微信的 SDK,但是端口被騰訊官方封掉了。
馬化騰的解釋是:「如果用戶在(車載)屏幕上還在刷朋友圈還看和回消息,會對其他人的生命安全帶來很大威脅。我們的團隊在思考,能不能提供一套純語音交互的接口,沒有界面,要保證人的眼睛始終是盯著路面情況,而不要去分心看屏幕,連看一秒都不要看。
如果能做得到,那我們就正式地在車聯網解決方案中提供給大家。我們希望未來這種車載模式可以非常智能。」
AI 語音解決方案+微信+QQ 音樂+騰訊系內容服務……一旦發力也是不容小覷。
AliOS 的未來和其實百度 Apollo 有點類似:巨大的市場、很好的政策環境,地利天時都有了,就差人和,修行在各人了。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42號車庫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69960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