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2019年電動汽車補貼比2018年退坡三分之一的消息瘋傳,雖然中汽協打個馬虎眼沒有明確回應,但是誰都知道,新能源的補貼退坡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一切也不過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順應時代,退補早已是全球大勢
17年11月,美國眾議院發布《減稅與就業法案》,除了對美國征服和普通家庭的稅收減少之外,新能源汽車減稅政策也赫然在列,而在此之前,以特斯拉為首的車企前20萬輛電動車可以享受7500美元/輛的稅收減免。消息一出,剛剛有所回溫的特斯拉股價立馬遭遇整體下滑,跌破了300大關。
反觀國內,2016年中央補貼加地方補貼雙重高保障,17年中央退補20%、地方貼補50%,18年根據續航里程不同也有-100%~14%的浮動,未來極有可能再減三分之一,甚至是一半之多。其實并不難理解,補貼本身就是一種變相的激烈,而絕對長久的“收益計劃”,就像一個苦口婆心的母親不斷的告誡自己的孩子“爹媽幫得了你一時,卻幫不了你一世。”
兩極分化,逐步開始優勢劣汰
無論是傳統汽車還是造車新勢力,新能源這塊領域都相對處于同一起跑線,一開始一視同仁鼓勵前行,不過鉆空子始終是國人最擅長的技巧之一,海量的A00級電動車掛著占號車的“美譽”實則大行騙補。
不過這一現象也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解決,電池能量密度低于100wh/h及續航低于150公里的乘用車將不再享有補貼,而一些高續航里程的電動車補貼則有了明顯的提升,簡言之,同樣的起步時間,甭管是偏補還是能力有限,如今都是時候“優勝劣汰”了。將標準線拉高,逼迫著成長,適應不了的自然就是被淘汰的產物。
數據顯示,當18年補貼明顯減少之后,國內大多數新能源車企出現了銷量下滑,業績不佳的情況,甚至出現了嚴重的危機,這對于新能源行業來說,既在情理之中,又多少讓人有些擔憂,其實這次的兩極分化更像是一場行業的期中考試。差等生擔心不及格慘遭淘汰,而優等生則拼了命的想再進一步。
變相的激勵有望大大提升國產電動車的續航里程,許多打著雙積分小算盤的車企也不得不重新開會討論下一步的戰略方針。總體來說就是將一些缺少科技含量的企業淘汰,留下真正有核心技術且有上進心的“優等生”。
奶斷了,該學會自己走路了
沒了補貼之后,新能源還能活得下去嗎?擔憂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最大的矛盾點來自于消費者對于新能源車的熱情是否還能延續。眾所周知目前新能源乘用車的主要銷量來自于一線城市,不限購不限行、免購置稅和牌照費等等巨大福利“誘引”著消費者進行購買。
從某種角度上來講,國內的新能源品牌還處于一個斷奶期的陣痛,脫離了補貼和種種福利,產品本身還能有多少的競爭力?而補貼退坡后必然會遭受到外資和合資企業的沖擊,不過這也未必是一件壞事,安逸必然阻止了前行,拼個“你死我活”才能留下真正的精英。
各種補貼和優惠時期已經長達8年,逐步的弱化無非就是給各大品牌提個醒,奶水真的要斷了,如何將電動車變成“主流車”才是他們真正應該思考的問題,如何從“只能買”,“可以買”的觀念改變成“想要買”才是正確的引導。斷奶水就是一次行業的大洗牌,重壓之下能歷練出來的自主品牌,才能有資格在未來的電動車市場去爭奪一場天地。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新能源觀察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72091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