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動力電池的發(fā)展如火如荼,燃料電池似乎不溫不火。但近些日,燃料電池的聲音又重現,且愈來愈熱,中外企業(yè)紛紛加速布局氫能:長城汽車入股加氫站;中石化聯手億華通在昌平布局加氫站,韓國現代汽車將用1億美元基金攻氫能源汽車。國家新能源汽車重點科技專項首席專家歐陽明高院士表示,2020年中國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將達1萬輛;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動力電池實驗室主任王子東則表示氫燃料電池并不能很好地運用于電動汽車。到底,燃料電池在電動汽車行業(yè)有著怎樣的影響?這些企業(yè)布局氫能有沒有未來?
氫能-燃料電池“聞聲”而來
燃料電池在中國發(fā)展的時間很早,其實最早新能源汽車主要的發(fā)展方向就是燃料電池,但是隨著其瓶頸的出現,恰逢動力電池的出現也算是及時救場。氫能-燃料電池汽車產業(yè)當前發(fā)展程度不及動力電池汽車產業(yè),主要是綜合整車端、氫產業(yè)鏈、出清和加氫等方面。
1)從整車端看,核心組件電堆在綜合工況下有待提高的壽命,較高的整車成本等是主要阻礙因素,而且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核心材料方面需要持續(xù)的投資
2)從氫產業(yè)鏈角度看,制氫環(huán)節(jié)受制于煤制氫、天然氣制氫的痕量一氧化碳,電解水制氫的較低效率;
3)儲氫環(huán)節(jié)受制于暫時難以兼顧的質量能量密度和體積能量密度,以及仍需進一步降低的成本;
4)氫加注環(huán)節(jié)則受制于高昂的加氫站建設成本、高壓加注成本等。
圖1 燃料電池和氫能環(huán)節(jié)比較多,初次轉向很困難
而隨著電池進入一陣平穩(wěn)發(fā)展期,燃料電池在2018年的聲音開始重新回到臺面上了。在市場話角度,中國的燃料電池汽車市場在緩步前行,與新能源汽車總體相比,還處在起步期。2016年燃料電池車總產量為629輛,2017年燃料電池車總產量為1272輛,2018年的三個季度分別的產量為524輛燃料電池客車、45輛燃料電池專用車。與2017年相比,整個燃料電池新能源車的發(fā)展并沒有取得太大的突破。2017年的燃料電池貨車的相對上量,是建立在物流車運營商出錢,向整車廠購置燃料電池物流車,然后再將物流車租賃給終端用戶,這是屬于初期的嘗試,也是之前探索的燃料電池產業(yè)可行路徑的試錯,之后是否能持續(xù),等于在考驗和審視每個環(huán)境的瓶頸。
圖22018年燃料電池的發(fā)展
企業(yè)紛紛行動,靠攏燃料電池
1,國內的資本布局和產業(yè)的試探
這一波圍繞核心的三電的新能源汽車已經慢慢進入成熟期,這也意味著在電池、電機和電控上面會淘汰不少的公司和人員。而國家對于燃料電池的政策,是有所轉向的。如下所示:
《中國制造2025》提出實現燃料電池達到1000輛的運行規(guī)模,到2025年,制氫、加氫等配套基礎設施基本完善,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區(qū)域小規(guī)模運行。
補貼政策:燃料電池乘用車依然按燃料電池系統的額定功率進行補貼,即補貼標準為6000元/kw,補貼上限為20萬元/輛;輕型燃料電池客車/貨車以及大中型客車/中重型貨車依然采用定額補貼方式,補貼上限分別為30萬元/輛和50萬元/輛。
各個地方政府特別是在之前新能源汽車沒有特別大的產業(yè)投入的,在燃料電池這塊也是出奇制勝,針對各自的基礎制定了相關的規(guī)劃來實現相關國家規(guī)劃落地工作,引進和制定工作計劃,主要包含北京、上海和廣東省等主要地區(qū)。如下圖所示,地方政府不少圍繞燃料電池汽車進行規(guī)劃。
圖3 2020-2025地方政府推廣燃料電池汽車數量
2,國外資本市場和燃料電池汽車走向
而隨著第一屆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論壇在京成功舉辦,國務院總理、日本首相共同出席論壇并致辭。日本 JXTG 能源集團與中國石化集團將在第三方市場共同建設氫燃料加氣站,這也繼續(xù)強化著資源往這方面傾斜。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對于純電動發(fā)展路線是否能如預期的發(fā)展,這個是需要持續(xù)看到動力電池突破以支撐整個產業(yè)發(fā)展。燃料電池特別是日韓的持續(xù)投入,也讓我們轉移部分資源去做個準備。按照現在的實際情況,在乘用車領域里面,各個企業(yè)都是在整合,總體的發(fā)展趨勢確實是龍頭企業(yè)帶著其他車企一起往前走。
退出者:福特汽車公司、戴姆勒公司以及加拿大巴拉德動力系統公司三方成立的汽車燃料電池合資公司,也在6月初宣布即將關閉。戴姆勒集正將業(yè)務重點轉向電動汽車領域,未來戴姆勒將自主研發(fā)汽車燃料電池技術。日產-雷諾-三菱聯盟將凍結2013年與戴姆勒、福特簽署的燃料電池車(FCV)商用化計劃。日產-雷諾-三菱聯盟指出,由于燃料電池車開發(fā)耗資巨大,難以同時開發(fā)多項技術,所以決定凍結日產-雷諾、戴姆勒和福特三方氫燃料電池汽車聯盟的商用化計劃,并將未來經營資源集中用于純電動汽車汽車的研發(fā)。現代汽車集團與奧迪股份公司宣布,雙方就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組件和技術,簽訂了多年期專利交叉許可協議,現代和奧迪將共同努力發(fā)展FCEV,現代汽車集團將授予合作方獲得基于現代汽車專有技術零部件的權利,包括ix35氫燃料電池車和NEXO上積累的技術。
圖4 燃料電池的歷史真是非常長的
推進者:主要以豐田、本田和現代三家,本田是和通用一起在往前走,現代和奧迪一起走,豐田是一家獨自往前走。據Information Trends的研究結果,自2013年氫燃料電池車商業(yè)化到2017年年底,全球總計售出6475輛氫燃料電池乘用車。 2016年之前一共3000輛 2017年3,382,其中豐田的Mirai就3000輛,占比75%,本田和現代分別為13%和11%。豐田在推動燃料電池車上的不遺余力,主要在美國市場和日本市場同步去大力推動。下圖是美國的Mirai銷量,整個銷量目前是1155臺,全年預計1800臺左右。
圖5 豐田Mirai在美國的銷售情況
總結:
這一波的燃料電池的投資是在早期階段,基于貨運和大客車的發(fā)展方向做的技術和資本儲備。隨著中日之間的交流,特別是在2020年的時間節(jié)點,國內新能源汽車完全退坡和2020年東京奧運會有關氫能應用的社會性展示,全國性的政策是否會做大的變革,以后再來評估。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朱玉龍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79938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yōu)楸疚牡恼鎸嵭院椭辛⑿载撠煟^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fā)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