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白色Vive Focus虛擬現實顯示設備,周圍的人看到的是舉起手臂對著空氣做出各種動作,但對于頭戴顯示器的人來說,看到的是清晰的3D畫面,并通過動作完成了3項汽車組裝廠里的培訓任務。
幾個月來,我們一直聽說特斯拉在電動車生產過程中出現了“生產地獄”,應用交互式數字體驗來培訓工人如何制造汽車的想法聽起來像是提高汽車生產的妙招。
在Vive虛擬現實活動上,HTC Vive宣布將擴展其Vive Focus系統,并提供給醫療、娛樂、汽車、航空航天和零售等領域的企業使用。
除了這家企業,還有來自德國的Innoactive公司,他們使用Vive VR技術打造了用來進行訓練的虛擬世界軟件。
雖然Innoactive還沒有和特斯拉展開合作,但它與大眾集團走到了一起,將為坐落在全球各地的生產車間設計虛擬培訓課程。
Innoactive創始人、CEO丹尼爾?塞德爾(Daniel Seidl)展示了2款試用程序,通過頭帶顯示器和6DoF控制器進行點擊和指向屏幕里的各種東西。
使用者可以用畫面里的虛擬手臂進行零部件抓取并將其放到架子上,還有機器助手對接下來的行動給出提示。
與大眾的合作中,塞德爾的公司要在5個大眾品牌的30個模擬測試中培訓1萬名員工。他知道模擬訓練和真實訓練不一樣,但系統展示了組裝過程和工廠布局,讓人們可以熟悉他們將要做的事情。
參與VR培訓體驗的人員
不僅如此,當培訓人員進行虛擬訓練時,可詳細查看每臺機器的功能以及它是如何運作的,只要足夠專注就能學到很多關于工廠的知識。
風險也相當低。如果虛擬操作錯誤,導致機械手臂擊中使用者的頭部,這個人也不需要真的去進行治療。
當然,即使虛擬體驗讓人能夠更了解相關工作,但也讓人感覺它削弱了崗位的重要性和技能水平。畢竟,現實中的是一份工作,而不是像玩電子游戲時,完成任務就能升級一樣。
Innoactive開發了內容管理系統和軟件,可以讓大眾汽車這樣的客戶進行培訓和工作環境模擬。塞德爾認為,所有項目都能重置,因此,新手在VR培訓中犯的錯誤不會破壞實際工作流程或損壞昂貴的設備,還節省了人員出行培訓的成本。
Statista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各行業中進行面對面培訓的成本加起來有936億美元。然而,VR培訓項目并不是免費的。拿Vive Focus來說,商業使用的單獨一套頭戴設備的價格為599美元。
其他使用VR系統的公司中,Raymond用來進行虛擬叉車操作;空客創建了飛機的虛擬實物模型和3D模型,用來加快檢查流程;Bell Flight則為直升機開發了虛擬模型,并在制造真正的飛機之前先在VR中查看可能遇到的問題。
也許VR技術并不能解決汽車生產難題,但不可否認,這確實是一種有趣又友好的訓練方式,可以讓相關人員了解到在裝配線上生產汽車零部件的任務有多艱巨。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商業評論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8085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