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汽車行業進入新一輪的周期,全球來看汽車零部件行業存在了很多的變數,一個可以明顯看到的現象是美國零部件企業的收縮,以多元化的集團首先開始剝離和拆分汽車零部件業務為代表,比較典型的是:
1)世界著名航空發動機、安防系統與特殊材料制造商霍尼韋爾集團宣布正式剝離旗下的非核心業務——渦輪增壓系統,將成立新公司Garrett。霍尼韋爾正式退出低利潤附加值的汽車零部件行業。
2)江森自控將退出汽車零部件業務,將把生產汽車電池的動力解決方案業務(全球約三分之一的汽車使用該公司的鉛酸電池)出售給布魯克菲爾德商業投資公司,這筆交易價值132億美元,江森自控將專注于建筑技術和解決方案業務。這是2016年江森自控把汽車業務拆分為Adient后的離場。
這個總體來說也是符合整體的發展趨勢,這里主要有幾個特點:
日系零部件企業:日系零部件公司都是圍繞整車企業來構建體系的,營業利潤率都是日系整車企業掌握的,除了極少數企業依靠開拓對外業務(主要是歐美車企的業務),大部分的營業額是日系車企協議下的產物,總體的利潤是偏低的
德系和歐洲零部件企業:伴隨著德國企業在全球的一波擴張,特別是有挺大一塊豪華車的配套,歐洲的零部件企業的利潤率是中等的,也是和歐洲車企聯系較為緊密,由于生態上存在幾個大的巨頭,所以并沒有像日系主導的那樣
北美零部件供應商:如圖所示,美國的零部件企業的情況,是我們需要一家家來看的,由于北美的零部件企業很考量營業利潤率,所以在很多的領域都一路放棄
圖1 全球汽車零部件的行業營收和利潤率情況
北美供應商的困局
總體來說,從2005年,經歷了一輪汽車行業的低谷和恢復期,美國的供應商并沒有完全的擠到歐洲的汽車產業整車企業的供應鏈,在韓系和中國整車企業里面也沒有占到很大的份額。從通用分拆出來的德爾福,一路瘦身下來。德爾福汽車對動力總成業務部門的拆分,改名安波福公司,其動力總成業務部拆分后起名為德爾福科技公司,德爾福科技將專注于動力系統和后市場,而安波福將專攻主動安全技術、車聯網和無人駕駛。
福特剝離偉世通,在為汽車空調、娛樂系統、車內電子產品和照明系統,這塊業務面臨激烈的后來者的競爭。在這個過程里面,類似TRW這樣的,被德國企業給并購掉了。
圖2 北美供應商十多年的變遷
李爾,這家座椅(159億美金)和電子電氣(46億美金)供應商,現在成了美國最大的零部件供應商。與安道拓一樣主要的大頭,主要是在座椅業務領域。在內飾和座椅領域,是需要注入大量的資金,才能維持增長。這個領域都是兩家美國企業的戰略領域,是有點讓人驚訝的。
圖3 兩家領先的美國零部件企業都主要靠座椅業務
從2008 年開始李爾制定的長期發展計劃是往電氣電子新的業務上轉型,當時制定的戰略目標是到 2012 年電氣電子銷售額由 30%上升至 40%。如下圖所示,實際上事實并不盡如人意,往電子電氣和新能源汽車上的拓展業務遇到了很大的阻擊,來自日本和歐洲的線束供應商在新的電氣系統的技術和制造工藝的改進處在更有利的位置,而隨著特斯拉引領的線束簡化運動,在低壓配電和線束這塊的業務成長期也讓人開始有些懷疑。在新能源汽車的零部件領域如車載充電機和Mode 2的充電線纜也是起了大早,趕了晚集,甚為可惜。
圖4 Lear的業務構成10年變化
歐日韓零部件市場被打開
總體來說,在中國崛起以前,美國汽車市場是全球最大的市場,而美國零部件企業則依靠美國三大整車企業在國內市場的好日子過活。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和韓國整車企業進入美國市場,歐洲豪華車進入美國,不斷擠壓北美的汽車市場,從絕對數量來看,美國零部件企業在本土的生存空間就是在不斷擠壓的。此消彼長之下,歐洲和日系的零部件企業的生存空間就被越來越打開了。
圖5 美國三大整車企業在美國市場的市場占有率
戰略轉型
汽車行業發展了上百年,產業里有部分價值已經出現“拖尾效應”。隨著電動汽車的普及和自動駕駛這一未來發展趨勢,原有的產業鏈正在發生劇烈的變革。未來汽車產業將出現分層,比如依然結構和工藝方面產品價值溢價開始往汽車電子和軟件方面分離,圍繞消費者相關的基于內容的開發,會使得強勢的整車企業在頂層上考慮軟硬件會單獨分開,在傳統的底盤、發動機、安全功能,和未來的自動駕駛和車聯網等方面架構新的價值分工體系。圍繞汽車行業,零部件行業也需要適應這個周期性行業,會經歷配套車型的需求增長和萎縮,產品本身就會存在繁榮-衰退期,這對公司的現金流有著極高的要求。而汽車的發展,也使得在某些領域里面需要注入更多的資金和技術,未來還面臨著不確定的投資回報率,業務上也面臨著原有的客戶往日系零部件和歐洲零部件企業嘗試,這也是美國多元化企業最終決定忍痛說再見,將投資轉向回報率更高的其他業務的原因。
小結:
有時候我們從總的制造業來看,由于美國的年輕人和資本都追逐新的東西,以特斯拉為代表新的美國汽車勢力在全球考慮主要供應商,走的道路和之前美國車企的套路并不一樣,這其實也是在全球選擇最優供應關系的必然的選擇。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朱玉龍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81548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