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蔚來剛剛發布的2018年年報中,明確表示上海嘉定建廠計劃被取消。在蔚來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務報告投資人溝通會上,蔚來創始人兼董事長李斌稱,蔚來的第三款車型將繼續由江淮汽車生產。
蔚來終究還是放棄了自主建廠和申請生產資質,選擇堅持代工路線。
放棄自建工廠并不意外
在之前氫云聯寫的一篇《“備案審批”不是開閘泄洪,汽車投資熱或難持續》中曾經提到,盡管由于鼓勵代工,生產資質會越來越不值錢,但汽車生產資質的審批仍然會越來越嚴格。
在發改委公布的最新《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中將資質的審批權力下放,但仍有兩條規定限制了汽車項目投資。
(1)產能利用率是否達標
這意味著只有廣東、上海、浙江、北京、江西等少數幾個新能源汽車強省(市)才有這個資格。
(2)新建項目產能是否達標
新建純電動汽車項目最低建設規模是年產10萬輛,目前新能源產銷比例接近1:1,產量與銷量基本接近,達到要求的僅有北汽和比亞迪、上汽、奇瑞4家企業,這意味著成為頭部企業才能達到建設規模,這對于新建項目來說絕非易事。即使在全球范圍內,也僅僅只有4家達成了銷售10萬輛的目標。
據乘聯會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新能源乘用車的銷量是105萬,在市場進一步擴大之后,達到年產10萬的目標會相對容易。我們假設排行榜第10名達到銷量10萬輛算是一個里程碑,達到第10應該是個相對簡單是事情。2018年排名第10的眾泰汽車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萬輛,簡單起見,就乘以3好了,屆時國內總銷量應當在315萬。而達到這個數字,快則3年,慢則5年。
也就是說,對于一般的省份,現在完成一批項目備案,下一個項目在短則3年,長則數年后才有希望備案。
上海政府必須在特斯拉與蔚來中間做出選擇。幾乎沒有懸念,上海選擇了特斯拉。即便是國內造車新勢力的頭牌,在種種原因之下,也無法與特斯拉進行競爭。
財政和商業模式是更深層次的原因
特斯拉畢竟不是一般的企業,達成10萬輛產能并不是很困難的事情,因為特斯拉中國工廠的產品不僅可以提供給中國用戶,也可以向海外市場銷售,甚至賣回美國本土。2019年特斯拉能將工廠落成投產,最快2020年特斯拉就能達成10萬的產能。要知道,特斯拉工廠的設計產能是年產25萬輛。
也就是說,蔚來最快能在2年后開始申請生產資質的備案。根據國內其他造車新勢力的情況,廠房建成也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加上調試等工作,蔚來完全可以用這個時間差繼續推進廠房的建設。
但蔚來沒有這樣做,蔚來更可能是主動選擇放棄建廠。氫云鏈覺得原因有二:
1、 財務問題
到2018年底,蔚來的總現金資產17.7億美元;但總現金負債超過15.5億美元。自建工廠非常的燒錢,蔚來的現金目前幾乎可以肯定地說燒不起。實際上,蔚來在2 月 4 日發行了總額 6.5 億美元、年利率 4.50%、 2024 年到期的可轉換優先債券,用來緩解資金壓力。
選擇停建工廠,在財務上毫無疑問是個穩健的選擇。
2、 商業模式
對于蔚來而言,自建工廠能帶來什么?新能源積分、生產資質、產線成本和標準控制權。
由于工信部《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辦法》的發布,生產資質不再能給企業帶來高溢價,新能源積分核算等也將出臺相應政策配合。實際上,自建工廠能夠得到的,只有產線成本和標準控制權。
在江淮工廠能夠滿足蔚來的生產標準和成本要求的情況下,將更多的資金和精力投入到研發和市場開拓上,對于蔚來而言是更好的選擇。更況且,蔚來商業模式的核心,在于服務而不是產品。氫云鏈曾求證過多名蔚來車主,車主對蔚來的服務大加贊賞,但對汽車本身的優缺點反而沒那么關注了,可以看出蔚來商業模式的成功。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氫云鏈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87930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