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的混動技術是受到行業認可的,90年代的混動普銳斯投放市場后,至今收獲了1300萬銷量,于是說起混動,豐田說第二,就沒人敢稱第一,這樣的高水平也讓其他想要發展混合動力的車企羨慕又渴望。如今聽到豐田開放了混動技術專利,自然有一部分車企會非常開心,畢竟終于可以從學霸那里獲得快速提高成績的秘籍了。乍一看,貢獻出20年研究心血的舉動實在是"可歌可泣",但實際上,豐田這一舉動卻存在諸多含義。
最直觀的原因當然是純電動的飛速發展,我們常說新能源如何如何,實際上新能源包含的方面非常多,純電動、油電混動、插電混動、增程式等等都包含在內。無論是國內還是全球方面,政策都更傾向于純電動車,這一點從補貼額度上就可以看出來??v觀全球知名車企,各家都在積極布局。奧迪宣稱將在2025年前投放12款純電動車型,奔馳的EQ品牌將在未來4年推出超過10款純電動車型,大眾截止到2025年將會有超過50款純電動車型以及超過30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誕生。這些來自歐美的百年車企,都把48V輕混作為了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如此一來,豐田的確會面臨不小的危機,一旦這些極具實力的車企把關注重點放在純電動領域,僅靠豐田一己之力堅持混動想來也是獨木難支。
即便如此,專利也不是白白開放的。面對豐田多年積淀的混動技術,不知有多少人垂涎欲滴,又有多少人趨之若鶩。不少車企猶如撿了寶貝,趁此機會大力研發混動車型,這樣一來不僅帶動了整個行業的發展,同時也為技術來源的豐田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和人氣,這個空間用來做什么呢?四年前,豐田就曾在全球范圍內開放5680項有關燃料電池的專利,以此促進燃料電池汽車進入市場初期的普及。那么此次豐田或許依然抱著發展氫能源的目的。眾所周知,由于重金屬污染這個難以解決的根本性問題,純電動并不能算作真正的清潔能源,但氫燃料電池卻是被完全認可的,豐田也一直致力于在這個領域大展宏圖,只是受限于大環境和成本等因素,速度比較慢而已,將混動領域開放出去以后,他們有了更多時間和精力去研究氫能源,或許會借此更進一步也未可知。
混動得到的補貼越來越少,為了節約成本,大部分車企采用的方法都是減配。而減配這種行為在消費群體中間的影響已經近乎惡劣,一味減配只能是自斷后路。恰逢豐田混動專利即將到期(專利保護都是一次性的),以"送"的名義做個順水人情,真是再合適不過了??上澜缟蠜]有白吃的午餐,要知道,雖然車企可以向豐田申請免費專利使用權,但技術支持卻要另行收費,包括油耗、動力性能、NVH等多方面在內,如果不是熟練掌握這項技術的豐田親自操刀配比,一般車企是很難做到的,就像拿到了絕世武功卻不知該從何練起的俠士,令人很是無奈。
據國外研究機構分析,到2030年在全球汽車銷量中,純電動汽車僅占11%,混合動力車將占43%,和燃油車基本持平,作為燃油車向純電動轉變過程中一種非常合適的驅動方式,混動的熱潮其實并不會很快就過去,而在市場逐漸擴大后,無論多少車型出世,他們中如果大部分技術來源都來自豐田,也就意味著豐田在這個領域有著不言而喻的地位。
特斯拉和大眾都早早地開放了自己的技術和平臺,所以開放科研成果這一事,豐田并不是開天辟地頭一個,當然作為汽車商業圈中常年屹立不倒的一位,任何舉動都不會是空穴來風,不過無論豐田打了什么"小算盤",說到底對消費者來說都不是壞事,只要有更好的車型出現,我們依然可以抱著喜聞樂見的態度來看待問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車插座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89451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