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 D
自新能源汽車從前兩年開始火熱以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加入新能源大軍,畢竟這一塊大蛋糕誰都想吃一口。在國內方面,對于自主品牌而言,除了要面對合資品牌的沖擊,還要面對來自造車新勢力的挑釁。德系三強作為傳統豪華轎車的領導者,它們的新能源布局到哪一步了呢?
作為德系三強的老大哥,奔馳早在2011年就通過與比亞迪合資打造騰勢品牌。不過騰勢在國內表現可以說是一塌糊涂,筆者直到現在也沒見過一輛在路上跑的騰勢。
或許是騰勢的失敗讓奔馳覺得合資的方式還是不靠譜,奔馳決定還是和自己的“老朋友”北汽來進行合作。在生產制造方面,今年7月,戴勒姆與北汽集團在德國簽署框架協議,將共投50億元人民幣,在北京奔馳建立純電動車生產基地及動力電池工廠,生產奔馳品牌的純電動車產品。EQC車型將成為首款在北京奔馳生產的純電動車型,于 2019年內投產。
寶馬在國內新能源的布局目前來看是要不奔馳完善,包括BMW i3、BMW i8、BMW 5系插電式混合動力混合動力、BMW X1插電式混合動力、BMW X5插電式混合動力、以及BMW 7系插電式混合動力在內的6個車系,涵蓋了從緊湊型轎車到大型豪華轎車。在產品布局方面就已經領先于其他兩家德系豪華品牌。
除了產品陣營,在研發方面寶馬也沒有落下,2017年10月建成的華晨寶馬動力電池中心便是最好的證明,它意味著寶馬成為了中國首家建立動力電池中心的豪華汽車制造商。除了自建電池中心以外,寶馬還與國內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合作,再一次把產品品質推向“高潮”。
奧迪在國內新能源領域的布局還是稍晚于奔馳寶馬,目前基于傳統燃油車打造的插電混動車型就有奧迪A6L插混。不過從全球布局來看,奧迪e-tron已經首發亮相,未來這款車型將會進行國產。但是在前段時間,由于動力電池的原因,e-tron的產量被迫降低,還可能因為一些負面原因,對已經交付的e-tron進行召回。
當然了,撇開車型不談,為了更了解中國市場,奧迪在中國設立了研發中心。未來,奧迪將擴大在華研發人員及技術裝備的投入,聚焦電動和智能網聯技術。
寫在最后
總的來說,德系三強在國內市場都有所布局,不過從車型已經研發團隊來看,還是寶馬略占上風。不過未來的局勢誰也說不準,同樣作為德系三強,在其造車功底上肯定是有硬實力的。雖然目前奧迪的布局最為緩慢,但是別忘了奧迪背后還有大眾集團最為靠山,真要拼一拼奔馳寶馬應該還是會感到十分頭痛。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智電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95702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