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信息源爆料國威毀于投資房地產失敗,國威總經理陳偉獨家回應傳聞
8月21日開始,一則樂清汽車供應商國威科技遭欠薪員工維權的傳聞流出,內容還包含“國威因資金鏈問題已經破產(拖欠5000人工資約半年),負債10億。目前影響涉及覆蓋到14家主機廠被迫停產,多數都是自主品牌車系,為了防止鬧事,政府和國資委已經介入”等信息。
有自媒體稱“都是吉利惹的禍,國威因吉利拖欠貨款倒閉”,但隨后該媒體致歉,表示“此消息沒有任何實證信源,消息不實”。
22日晚,一位自稱知情者的陌生人添加《汽車商業評論》微信,通過后主動爆料“國威自身經營不當,將財產轉投房地產行業想賺快錢。全副身家連同200多名員工集資的數億資金都被套牢在樂清南虹廣場和上海的10套花園別墅上,導致自己內部資金鏈斷裂,對外還欠債,一來一往,就只能用動產抵押了。總結就是,跨界失敗導致垮掉……如果國威踏實的做配套是不會出問題的。后來,聽說他開始以斷供要挾各大主機廠,敲詐模具費。”
這些與先前流傳的信息完全不同,令事件變得撲朔迷離。
《汽車商業評論》隨后通過電話和微信專訪了國威科技總經理陳偉,向漩渦中心當事人求證來自兩方的不同信息,以下為實錄。
汽車商業評論:網上有消息說國威資金鏈斷裂要倒閉,是否屬實?
陳偉:沒有,現在正跟政府協商,跟主機廠正在談這個事情,幫忙一起度過難關。
汽車商業評論:我看到有拉橫幅抗議的圖片。
陳偉:這些事情都解決了。這些消息嘛,工資晚發一點員工就說拖欠工資,這個怎么說啊。政府現在在幫我們解決。
汽車商業評論:有說法主要因為吉利拖欠?
陳偉:吉利有貨款沒給我們,幾千萬吧,它是我們公司最大的客戶,占銷售額差不多30%還是20%啊?(貌似詢問旁邊的人)他們給我們的錢中還有一部分我們要付給分供方,也都是吉利指定的分供方,一共2000多萬吧,加上后續的應該有3000多萬。
汽車商業評論:是逾期貨款嗎?
陳偉:現在不說逾期不逾期了,公司遇到困難,希望大家都幫幫忙嘛,有一部分錢到期了,有一部分錢還沒到期。
汽車商業評論:跟吉利的關系有多大呢?
陳偉:這個怎么說呢,也不是我一個人說什么就是什么。輿論雖然是有,但有些東西不能亂講的。你說跟吉利有沒有關系?也有關系,你說沒一點關系嘛也不可能,多少有點關系的。前期我們對吉利的投入也蠻大,入不敷出了。
汽車商業評論:國威一共14個客戶?
陳偉:我們大大小小客戶加起來30多個。
汽車商業評論:有人向我們爆料你們資金鏈斷裂是投資房地產失敗。
陳偉:沒有,根本沒有的事情,投資房地產的事情起碼是幾年前,4年前、5年前吧,5、6年前的事情了好不好?如果5、6年前投資失敗了,我們公司還能撐這么久嗎?2017年我們還要上市呢,投資失敗還能上市嗎。爆料可能是公司一些員工對情況不清楚,老板也不可能什么都一五一十跟員工說吧。
投資房地產你說的也對,老板5年前還是6年前有投資房地產,但都是占小頭的好不好,股份很小的,而且那個前根本沒有影響到公司經營層面的,而且那個錢老板也沒從公司拿走一分錢,都是他自己的,像銀行貸款啊,都是他自己的錢,跟公司經營層面一點關系都沒有的。
汽車商業評論:多少錢?
陳偉:那個不多,我們都是小股,小股東而已。而且那些錢就算虧了,房地產本肯定是保住了,只是沒賺錢而已,那個本拿回來都是給銀行了,銀行貸款就還銀行了,可能自己就虧一兩年的利息嘛,也就虧個幾百萬而已啊。我們公司一年產值做七八個億,老板虧個一兩百萬不是很正常嗎。
汽車商業評論:爆料者說……(內容見上文)
陳偉:我這么講吧,他這個話沒有一句是真實的,只不過把兩個地方講對了,南虹廣場和上海花園,這兩個地方是講對了。
南虹廣場,對,有投,但我們只有5%還是3%的股份,南虹廣場總投資是20億,你算算我們多少錢,5%的話是1億。可能5%都沒有,我記得是3%還是多少,只有一點點。因為一個大股東占了70%,我們好幾個小股東加起來是百分之十幾。我們大概是五六千萬的資金,沒超過一個億。
而且南虹廣場的錢什么時候投的,起碼5年前,可能2012、2013、2014那幾年吧,廣場蓋都蓋了好幾年。
上海花園是老板自己住的,當時可能連買了好幾套沒錯,都是以他個人名義買的但是也都抵押給銀行了,而且抵押完那個錢也都是投到公司里來的,他自己根本沒拿走錢。
這個信息除了兩個地方是對的,其他沒有一點真實性。南虹廣場房子蓋好3年了,上海花園2008年左右蓋好的,多少年了。
汽車商業評論:那您覺得這些消息怎么來的?
陳偉:可能是員工吧,員工看到公司這個情況,政府這邊在想辦法怎么樣再扶起來。現在汽車行業誰都知道什么情況,政府說看我們能不能輕資產上陣,多余的資產能拋售的拋售出去,把資產減到最輕,我們再上來。我們該開發票開發票,該交稅交稅。
汽車商業評論:那這次事件的核心原因是什么?
陳偉:今年汽車行業這么低迷,汽車公司產量這么減,我們一直在投入,汽車行業這個單接了前一年半都是投入,它是一年半甚至兩年以后才量產的東西,沒想到2018年下半年和2019年上半年這么低迷,前期投入比較大,資金鏈緊張。
汽車商業評論:欠薪涉及多少人、多少金額?
陳偉:我們公司一個月工資也就七八百萬,拖欠一個月的,七八百萬。目前公司1100人。一年產值七八個億。負債現在還在統計,沒有10億。
汽車商業評論:主要原因在你們還是網上說的主機廠?
陳偉:主要是產值下降,前期投入太多,后面產值下降,支出和收入不成正比。
汽車商業評論:存在不存在主機廠欠款不還的情況?
陳偉:有這樣的事情,前兩年主機廠回款都比較好,這兩年真的是,也不能說欠款不還,就是拖欠,時間往后拉。以前可能說好3個月以后開始回款,現在可能變成4個月,甚至變成5個月都有。
汽車商業評論:普遍這樣嗎,還是哪幾家比較嚴重?
陳偉:怎么說呢,幾家大一點的會比較好一點,像上汽這種大公司一般會實打實地來。但有些情況,比如我們有的產品是二級供應商,供給一級供應商,像我們的開關供給面板廠家,錢是上汽給到面板廠家,面板廠家再給到我們,現在面板廠家也緊張,可能會往后拖一段時間,拖半個月、一個星期,上汽可能月底給他錢了,他可能拖到下個月月初或者月中再給我錢。
汽車商業評論:有沒有想對外界澄清什么?
陳偉:中國汽車行業整個體制不是很完善,對我們供應商你說很公平吧也沒有很公平,你說很不公平吧也沒有很不公平,因為你選擇這個行業做生意嘛,也就這個樣子。
公司到這個地步全怪主機廠也是不對的,我們自身肯定有問題,市場的敏感度各方面欠缺一點,這是我自身的問題,我也是敢于承認問題的。主機廠這邊肯定也是有原因,價格啊、包括一些東西,肯定對我們影響也是比較大的,我們公司開了30多年,以前價格多高啊,現在原材料、人工都在漲,可是主機廠它不管你這些,他就是要這么低的價格,現在所有汽車行業都很難過,不是我們一家,我們只不過比他們更難過而已,今年多少像我們這樣的配套公司出現困難,甚至已經倒閉的都有。
汽車商業評論:現在有度過難關的具體措施嗎?
陳偉:我們現在和投資方也在談。
汽車商業評論:現在有幾種說法,有說你們已經進入破產清算程序的,有說破產了,檢察院都封存了,有的說停產了,有的說還有生產,到底什么情況?
陳偉:我們還沒有申請破產,車間還有在生產,只是在清算債務,準備輕資產上陣。
(實錄完畢)
以上信息可見,至少最初傳聞中的“拖欠5000人工資約半年”不實,公司員工一共才1100人。“負債10億”的說法也待考證。
《汽車商業評論》同時向國威的幾家主機廠客戶求證,得到的信息也不完全相同,有的說“國威已經啟動破產清算程序”,有的說“破產了,檢察院都封存了”,也有說“停產了,還沒破產”的。幾家主機廠的生產受到不同程度影響,最初傳聞中的“目前影響涉及覆蓋到14家主機廠被迫停產”也不準確。
同樣,陳偉表述的真實性也待證實。
此事件無疑是從去年開始至今汽車銷量下滑、市場萎縮給行業帶來的影響之一,雖然帶著傷感色彩,但大浪淘沙的過程無可避免,優勝劣汰將成為常態。
此事件中還有不少爭議點,例如國威危機的原因到底是自身經營不善還是主機廠拖欠貨款?《汽車商業評論》將帶來后續報道。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商業評論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97788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