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充電樁的整體利用率不足15%。一方面,充電設施數量遠遠不夠;另一方面,充電設施利用率十分低下。根據成本核算,只有充電設施的利用率達到了30%以上,運營企業才能夠盈利。
充電設施不足很重要原因就是企業盈利難,民間資本投資熱情不高。由于充電樁運營前期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且回報周期長,盈利模式單一,目前已經有一些充電企業黯然退場。
一線城市公共充電站多服務于公共車輛。比如公交車、專用車。這種充電站的利用率可以達到很高水平。但同時還有大量充電樁分散在停車場等場所,這種零散的充電樁往往利用率偏低。
很多時候,電動汽車車主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充電樁,卻發現停車位已經停燃油車或者是已充滿電卻遲遲無人開走的電動車。另外,充電樁損壞也降低了使用率。雖然一線城市的充電樁數量已經十分可觀,但利用率低下使得充電難問題依舊無法解決。
利用率低下是由于充電設施管理粗放。在充電樁市場發展初期,大量企業跑馬圈地,一味追求規模,重視新建充電樁而輕視運營,希望借此獲得更多的補貼同時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這就導致了很多充電樁布局不合理,管理運營缺位。
充電企業也有自己的難處:零散的充電樁派專人管理很不經濟;停車位本來就緊張,況且充電企業并沒有把停車位租下來,沒有理由不讓燃油車停車。
考慮到一線城市緊缺的停車資源,充電企業沒有財力去建設大型專用充電站,必須要與停車場等部門進行合作,零散充電樁管理就需要依靠相關單位的物業。
很多充電企業在抱怨停車場等單位不配合,或者要價過高等問題。然而現實卻是物業公司如果無法從充電樁的運營中獲得好處,就不會積極參與充電樁管理。既然需要別人幫忙管理,就需要把利益關系厘清,合理分配相關利潤。
這樣一來,充電企業的成本勢必會上升。但從長遠看來,這種成本的上升是值得的。只有零散的充電設施得到良好的管理,充電設施的使用率才能夠提升,充電企業才能逐步提升盈利能力,進而又能力對相關方進行分利,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盈利難是根源
實際上,僅靠充電業務,刨除各項成本,充電運營公司很難實現盈利,必須降低成本,開拓其他的盈利模式。只有充電運營公司實現了盈利,才能夠向物業公司分利,實現對分散充電樁的良好運營。
充電運營企業不能僅僅是忙于跑馬圈地,擴張市場份額,還是要回歸對既有資源的管理。
充電樁的建設可以采取集中社會力量共建的方式。這樣可以降低成本,減輕充電企業負擔。目前已有一些充電運營企業采取這類方式進行充電樁的建設。比如通過投資方、運營方和場地資源方有效整合社會資源、對成本進行分攤,根據投資比例分享收益。
隨著新電改政策的推行,社會資本也可以成立售電公司,以批發價格獲得電力,以零售價出售。充電樁運營商可以利用這一政策利好,獲得相關資質,賺取電價差。
針對充電樁與停車位之間的矛盾,一些充電樁運企業開始把停車位劃入自己的經營范圍。通過租賃停車位,整合停車場地資源,實現停車與充電的的靈活轉換;同時通過停車位收入反哺充電營收。不過這將會進一步加重前期投入成本。
很多充電樁運營企業表示,僅靠充電收入很難實現盈利。依托充電服務帶來的流量進行營利將成為運營企業的重要收入來源。最直接的便是廣告,比如在充電樁上安裝液晶屏廣告。
每家充電運營公司大多都有自己的App,這實際上一種導流的接口。這種接口可以和電商、汽車租賃,汽車銷售,汽車維修保養等業務進行連接,拓展充電行業商業途徑。
充電樁不應該僅僅是充電裝置,還應該是連接其他商業的接口。如果充電樁運營企業可以憑借良好的充電服務聚攏一大批新能源車用戶,就可以以此為基礎整合各種資源,使自身的盈利模式更加多元化。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云鳥充電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9834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