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取所需,汽車制造商希望實現供應商的多元化,電池供應商也希望開拓更多的客戶,故事或許就這樣開始了。
據彭博社消息,奧迪(Audi)正與比亞迪(BYD Co.)進行談判,希望將其納入旗下電動汽車的電池供應商之列。
如果談判達成,比亞迪電池將被用于奧迪和保時捷聯合開發的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平臺的高端汽車,首批車型預計2021年左右上市。
奧迪和比亞迪還探討了深化合作的可能性,包括成立一家合資企業進行開發,或入股這家中國供應商的電池業務部門。但目前還不清楚談判取得了多大進展,也不能保證兩家公司一定會達成協議。
奧迪發言人稱,公司正在與幾家制造商進行談判,尚未做出決定。比亞迪方面則表示目前沒有任何信息需要披露。
隨著電動汽車的大批量推出,汽車制造商們希望在關鍵零部件的供應上實現多元化,也就是說不能將風險都押在一個供應商身上。
今年早些時候,因為LG化學的電池供應量有限,奧迪不得不下調其純電動車e-tron的年產量,將原計劃今年生產55830量降低到45242輛。因為電池,奧迪正面臨電動汽車生產瓶頸。
而目前在中國銷售的奧迪Q2L SUV使用的電池來自寧德時代。
奧迪母公司大眾集團(Volkswagen Group)計劃,到2028年將在全球交付2200萬輛全電動汽車,其中一半以上將在中國生產。本土的供應商也成為更便利的選擇。
對比亞迪來說,與奧迪等全球高端品牌合作有助于與規模更大的競爭對手CATL展開競爭。
比亞迪是中國最大的電動汽車制造商,也是中國第二大汽車電池供應商。
該公司董事長王傳福去年12月表示,隨著汽車業向電動化轉型,比亞迪計劃在2022年底前將電池業務上市,幫助籌集業務擴張所需的資金。
目前,比亞迪的電池主要用于自己生產的汽車,雖然成為了中國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商,但卻錯失了在不斷增長的電池需求中分得更大份額的機會,尤其是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獨立的電池業務將擺脫比亞迪整車業務的束縛,發展空間更為廣泛。
桑福德伯恩斯坦公司(Sanford C. Bernstein & Co.)預計,到2050年,用于電動汽車、電動巴士和相關能源存儲的電池價值將增長約10倍,達到5000億美元的潛在規模。
除了奧迪以外,比亞迪也在與其他汽車制造商討論電池供應協議。此前與戴姆勒合作生產的騰勢品牌電動汽車雖未獲成功,但也算是與豪華汽車制造商合作的一個嘗試。
在汽車制造商的電動化轉型中,動力電池無疑處于舉足輕重的關鍵地位。此前已有大眾汽車或將入股國軒高科的傳聞,這次又爆出奧迪或牽手比亞迪,未來,汽車制造商與電池制造商之間更深層次的合作,或許會變得稀松平常。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商業評論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98357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