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以來,全國已有50家左右企業獲得汽車無人駕駛路測的授權,而今終于有突破性進展。
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范區正式揭牌,同時武漢市交通運輸局為百度、深蘭科技、海梁科技頒發了全球首張自動駕駛商用牌照。這些不僅可以在道路進行載人測試,還能夠進行商業化運營,即企業提供自動駕駛服務時可以收費,也就是說一旦技術趨于成熟,無人駕駛將替代公車司機駕駛員,而且極有可能進入民用階段。
從最初(20世紀70年代)的概念提出到現在的商用測試,也或許是5G技術的發展給無人駕駛帶來一個契機,定位的準確性,大量數據處理傳輸,這些都是無人駕駛車輛所需要的一些技術基礎。
無人駕駛汽車通過車載傳感系統感知道路環境,自動規劃行車路線并控制車輛到達預定目標,其間的肯定會有突發狀況,緊急狀況下的應急處理方案官方并為向大家透露,至于如有車身傳感器失靈,汽車的預警方案又是什么?這個也不得而知。所以未來一段時間來說,無人駕駛還是離不開安全員的隨車運作。或許提出這方面有些吹毛求疵了,因為所有測試階段的很多東西,都是先向著技術的深入程度考慮,而后才會考慮其負面的一些問題,負責任的情況下會讓受眾悉知其對于處理這些問題的方案,不負責任的話可能會造成工程上的一些爛尾,作為最后的受眾,我們還是應該關注到這些的。
就小編認為,未來無人駕駛的發展肯定是分為兩個層面,一是商用,再就是民用。
商用的話首先就是公車上的應用,可能為了防止突發事件,比如說行人車輛突然地闖入正常行駛的無人駕駛車輛的運行范圍,而無人駕駛車輛因為速度而沒有足夠的制動時間距離這種情況,無人駕駛專用車道無疑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思路,這是一個有效但是并不成熟的方案,因為很多運行的道路如果很窄的話,這個肯定就不現實。
再就是無人駕駛車輛和民用車輛的同路行駛,相應交通法規的細化,制定,也都是需要考慮到的問題,專用道路畢竟只能存在于具有存在其條件的地方。
不過相關單位為了保障人們的正當權益和人身安全,肯定會嚴格考核這些技術安全上的問題,在所有大方向問題解決,并且無人駕駛技術成本不斷降低,發展至全面民用的時候,電腦系統統一規劃路線,車速,定點接送,自動尋找車位,自動泊車,還有應對一些突發事件的合理疏導,這樣的話安全系數肯定是大大提高,那種科幻電影中出現的場景也將一步步展現。
無人駕駛的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將需要很大的資源投入。當前國內的主要趨勢是:部分技術先上車,讓車先跑起來,以智能駕駛帶動自動駕駛的發展。所有的一切,還是需要行業技術的先驅者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辛苦鉆研,一步步測試發展,以廣闊的前景和良好的發展方向,贏得投資者的信賴,得到更多支持和提升。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新能源新視野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9996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