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道,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KIT)研究人員與PERCISTAND項目的伙伴合作,生產出效率接近25%(目前該技術取得的最高值)的鈣鈦礦/CIS(二硒化銅銦)太陽能電池。這種材料組合重量輕且用途廣泛,因此或可將這些串聯太陽能電池用于車輛、便攜式設備以及可折疊或卷起的設備中。
圖片來源:Marco A. Ruiz-Preciado, KIT
堆疊太陽能電池可提高效率。如果每個堆疊的太陽能電池在吸收來自太陽光譜不同部分的光方面特別有效,則可以減少固有損耗并提高效率。效率是衡量入射光轉化為電能的量度。由于其多功能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為此類串聯電池提供了出色的組件。使用鈣鈦礦和硅的串聯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已達到創紀錄的29%以上,遠高于由鈣鈦礦(25.7%)或硅(26.7%)制成的單個電池。
將鈣鈦礦與CIS相結合以提高移動出行性和靈活性
將鈣鈦礦與其他材料如CIS或銅銦鎵硒(CIGS)相結合,或可生產出輕巧靈活的串聯太陽能電池,不僅可以安裝在建筑物上,還可以安裝在車輛和便攜式設備上。這種太陽能電池甚至可以折疊或卷起儲存,并在需要時展開,例如在百葉窗或遮陽篷上,同時遮蔭和發電。
由KIT光技術研究所(LTI)和微結構技術研究所(IMT)的Marco A. Ruiz-Preciado博士和終身教授Ulrich W. Paetzold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成功生產出鈣鈦礦/CIS串聯太陽能電池,且最大效率為24.9%(認證為23.5%)。Ruiz-Preciado表示:“這是該技術報告的最高效率,且也是近無鎵的二硒化銅銦串聯太陽能電池達到最高效率水平。”減少鎵的量會產生大約1個電子伏特(eV)的窄帶隙,非常接近串聯較低太陽能電池的理想值0.96eV。
具有窄帶隙的CIS太陽能電池:低溴含量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帶隙是一種材料特性,決定了太陽能電池可以吸收太陽光譜的部分以進行發電。在單片串聯太陽能電池中,帶隙必須使得兩個電池可以產生相似的電流以實現最大效率。如果下部單元的帶隙發生變化,則上部單元的帶隙必須根據變化進行調整,反之亦然。
為了調整帶隙以實現有效的串聯集成,通常使用高溴含量的鈣鈦礦。然而,這通常會導致電壓下降和相位不穩定。由于KIT研究人員及其合作伙伴在其串聯底部使用具有窄帶隙的CIS太陽能電池,因此可以使用溴含量低的鈣鈦礦生產上部電池,從而使電池更加穩定和高效。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劉麗婷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jishu/178730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