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數據”(Big Data),研究機構 Gartner 給出了這樣的定義:“大數據”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來適應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隨著雙積分管理辦法的研究和發布,節能減排是汽車行業里最為熱門的話題。而在日新月異的汽車行業里,人們也已經開始挖掘大數據的價值。11 月 8 日,在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辦的“節能與新能源大數據主題論壇”中,中汽中心數據資源中心節能研究部部長助理王昊,通過分析汽車油耗及節能情況的大數據,對汽車節能減排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給出諸多建議。
首先是燃油車的油耗問題,自實施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辦法以來,行業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持續降低,2017 年 1~9 月行業油耗降至 6.19L/100km。與 2013 年相比,2016 年單臺汽車油耗總體呈下降趨勢。2013 至今,在各項高效動力總成技術快速發展的同時,先進變速器、渦輪增壓技術搭載率超過40%,而怠速啟停技術搭載率提升了 26%,增幅最大。高熱效率發動機及 HEV 車型的推出,成為了企業達標的有效工具,很多企業的現款產品已經可以滿足 2020 年的油耗要求。
王昊認為,出于人口結構、民族背景歷史文化等因素的影響,中國消費者偏愛大尺寸長軸距的汽車產品,就導致了中國產品大型化的發展狀況,這是由市場需要引起。
“從 2013 年到 2016 年,汽車平均整備質量從 1355kg 上升到了 1407kg,按照這個趨勢,如果汽車大型化不得到控制的話,預計到2020年,乘用車平均整備質量將會達到 1490kg(近一噸半)。”
整備質量的提高直接影響著汽車的油耗水平,在汽車大型化的趨勢下,2020 年很難實現 5L/km 的油耗標準。汽車大型化是企業在解決節能減排問題需要直面的一個現象。
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的純電工況下續航里程整體呈現上升趨勢。隨著補貼政策的引導,2015 年,純電動乘用車 150 ≤R<200 續航里程段產量首次超過 R <100 段,成為最大占比產量段,2017 年 9 月占比上升至 66.8%。而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逐漸向 80km 以上的續航里程段偏移。
雖然 2016 年自主企業中有 14 家較上年平均油耗下降,而在不計新能源核算情況下,共 22 家企業平均油耗較上年上升,傳統能源車油耗問題日益突出;自主企業不計新能源核算時,2016 年共有 23 家企業油耗能達標,計入新能源核算時共有 44 家企業達標,部分自主企業過度依賴新能源汽車實現油耗達標。
在雙積分政策中,根據產品的百公里耗電量,對于節能效果好的純電動汽車可以獲得 1.2 倍率的積分鼓勵。而通過分析純電動汽車大數據發現,自主企業部分純電動乘用車綜合工況電能消耗偏高,低能耗車型數量較少;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 B 狀態油耗偏高,技術水平需要不斷提高。
此外,王昊還預測,到 2017 年底全國新能源乘用車累計生產178萬臺,2020 年底可累計生產 380 萬臺,若考慮新能源商用車穩步發展,可以實現行業 500 萬臺的新能源目標規劃。《未來汽車大數據:87%用戶愿購買新能源車,34%接受價格高于傳統車》
綜合汽車油耗及新能源汽車大數據,未來我國政策將繼續完善汽車行業節能政策管理體系,修訂更新節能技術標準:
1、油耗要更加嚴格:修訂GB 27999 形成五階段油耗標準,2025 年乘用車平均油耗要以達到 4L/100km 為目標;同時對商用車的油耗限值也要進一步加強;
2、電能折算:電耗折算方法標準已于 2016 年 8 月完成征求意見稿,將根據熱值、燃料生命周期、碳排放三種折算方法計算;
3、試驗方法:實現測試工況由 NEDC 向中國工況轉換;修訂 PHEV 油耗標準,完善 PHEV 油耗評價方法;
4、循環外技術:對于怠速啟停、制動能量回收等節能技術,從國家發展戰略來看,在四階段內不會給予額外的獎勵,但是在五階段有可能給予節能車一些油耗核算補助。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阿彌諾斯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jishu/58278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