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上半年可謂是電動汽車行業的多事之秋。該行業的三大巨頭,一家轟然倒下,一家垂死掙扎,僅剩特斯拉(Tesla)獨樹一幟。眾人追捧的電動企業的命運,為何有如此的大相徑庭?
記得去年10月初在硅谷參加亞杰商會(AAMA)在Stanford Park旁的特斯拉展示店舉辦的活動,我和Tesla第一次親密接觸,不僅坐在亮閃閃的藍色跑車里閃了靚照,還試坐了一把。瞬間啟動和駕駛的流暢性及超大、炫酷的車內控制屏,讓我這個汽車”絕緣體”也瞬間成了T粉。
今年4月初再度回到硅谷,在Palo Alto大街上時常能看到幾輛帥氣的特斯拉Model S型轎車停在路邊或聞聲Tesla Roadster跑車呼嘯而過,這的確很真實地反應了其出貨量的增加。
上周去舊金山北部的Muir Woods爬山時,在山門口的停車場看到幾處電動汽車免費充電站。一輛黑色的Tesla S型轎車正在電動汽車專用停車位上充電。據稱,這種充電站的數量正在快速上升。長遠來看,政府的該項舉措能有效地刺激公眾購買使用電動汽車。
明星還是泡沫?————商業模式之戰
2012年10月初特斯拉的股價位于28美元附近,2013年5月底股價已經突破100美元,市值突破120億美元,可謂是火箭速度。
曾希望通過電池交換站改變世界的以色列電動汽車生產商Better Place于5月27日宣布破產清算,引起了電動汽車行業不小的震動。就在第二天5月28日,特斯拉的股價沖破了110美元。這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Better Place的創始人Shai Agassi曾將自己創業的Toptier門戶網站以4億美金價格賣給SAP,并成了SAP新任CEO的熱門人選。這位創業明星曾雄心勃勃地要打造一個龐大的電動車充電站系統,通過機器手快速完成電動汽車進站后的新舊電池的自動更換工作。
這種”買車租電池”的商業模式似乎打破了傳統的”電池與車捆綁銷售”的商業模式。但是其弊端也很明顯:前期需要巨大的基礎設施建設成本的投入,同時存在極高的運營風險,其它汽車廠商的支持也是問題。Better Place的落敗也給其合作伙伴法國的汽車制造商雷諾的電動汽車戰略敲了一記警鐘。
技術還是設計?————創新之戰
當特斯拉的創始人Elon Musk正忙于如何將特斯拉售價在未來3-4年內降至3-4萬美金之時,Fisker的創始人Henrik Fisker正四處奔走商議如何拯救Fisker以避免其破產。
Fisker曾風光無限,有無數好萊塢明星為其站臺,萊昂納多迪是Fisker Karma豪華四座電動跑車的第一位車主。相比Fisker的群星閃耀,特斯拉的第一批跑車則交付給了”技術控”們,特斯拉的幾位創始人加上谷歌創始人Larry Page,Sergey Brin和eBay的創始人Jeff Skoll。
兩家公司近10億美金的總融資額相近,但命運卻大相徑庭。歸根結底,成敗在于創業企業的基因。Henrik Fisker出身名車設計師,曾為寶馬和阿斯頓馬丁設計了多款經典車型,重”外在”;Elon Musk是個技術達人,他在斯坦福的博士研究方向是針對電動汽車領域的儲能應用材料科學,重”內在”。而且兩家公司創始之初在技術方向上既有天壤之別,Fisker是漸進式創新(混合動力汽車)而Tesla是突破式創新(純電動汽車)。
電動汽車行業先期的研發成本巨大,技術門檻極高,基礎配套設施缺乏等因素導致了其推向大眾市場還有待時日。不知還要有多少先驅前仆后繼才能迎來行業的春天。然而毋庸置疑,Tesla是目前電動汽車行業最耀眼的一顆新星,讓我們期待其未來吧!
Tesla位于美國加州的工廠
正在充電的Tesla S型轎車
免費的電動汽車充電站
作者系華山資本副總裁,長期觀察硅谷的創業和投資。
來源:網易科技
作者:劉明豫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pinglun/1976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