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受鐵路運輸條件的限制,我國現有運載火箭直徑不能超過3.35米,為發展體積更大、推力更大的運載火箭,只能通過水路運輸,所以我國在海南文昌建設新的航天發射基地。同樣的問題也曾困擾過美國航天局。
中國和美國的鐵路軌距是1435毫米,這個標準來自于英國。1825年,斯蒂芬森制作世界第一列旅客列車成功,為了試車,鋪了一條軌距為4.85英尺(折合1435毫米)的鐵路,1846年,英國國會把這個軌距確定為標準軌距。主持修筑中國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的工程師是英國人,所以采用的是1435毫米的軌距。
為什么英國人采用4.85英尺這個標準呢?據說英國馬路車轍的寬度是 4.85 英尺,如果馬車選用其他輪距,它的輪子很快就會撞壞。不僅英國,整個歐洲的長途老路都是羅馬為他的軍隊鋪設的,而4.85英尺正是羅馬戰車的輪距,這個數據是牽引一輛戰車的兩匹馬屁股的寬度。
羅馬戰馬的屁股居然影響著中國的現代航天發展,而鐵路路軌寬度的選擇則是典型的路徑依賴癥。
路徑依賴理論原本是用來描述技術變遷的自我強化、自我積累的性質。道格拉斯·諾思因為研究路徑依賴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在他看來,路徑依賴有兩種表現方式:自我強化和鎖定。
沉沒成本是路徑依賴的主要原因。人們做出技術路徑選擇以后,會不斷地投入技術、資金、人力,如果哪天發現選擇的道路不合適也不會輕易改變,因為這樣會使得自己在前期的巨大投入變得一文不值,這就是經濟學上所說的沉沒成本。
工信部部長苗圩在一次講話中提到“思維定式”,其實就是路徑依賴。他說:“有人說電動車充一次電跑400公里是設計規范。這個規范從哪來的呢?我查了一下,上個世紀初期,美國的加油站間距大概是400公里,也就是說加滿一箱油必須得跑400公里才能到下一個加油站,于是就成了汽車設計規范。現在來看,這個規范對汽車來說都大大地落后了,現在又來要求電動汽車。”“將200公里的續駛里程降到100公里,理論上講電池可以減一半,成本可以下降。”“現在的電動車,不客氣地說是在傳統汽車上的改裝車,根本不是按照真正的電動車設計的,所以它的軸荷分布、自重、整車布置等都是不合理的。真正的電動車應該是電驅動輪轂電機,取消機械、液壓等復雜的系統。”
苗圩還講到互聯網與汽車智能駕駛、電商與汽車營銷等問題,他希望汽車企業認真地考慮一下,在新的變革、新的革命到來時,如何擺脫傳統的思維定式,擺脫傳統發展路徑的依賴。
來源:北京商報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pinglun/2987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