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EV咖啡館】是第一電動網最新推出的高峰討論欄目。本欄目將圍繞行業熱點話題,邀請主管官員、企業高層、資深專家和觀察人士以圓桌討論的方式,論辯形勢,交鋒觀點。第一電動網的作者則負責記錄和編輯討論內容,以饗讀者。
【第一電動網】(作者 杜俊儀)8月3日晚上,在北京一家飯店里,一場討論正在熱烈地進行著。飯桌上的美味佳肴已食用大半,酒杯里的酒空了又滿。行業友人的聚會,在觥籌交錯之間更加暢所欲言。
這場聚會的大腕有金沙江創業投資董事總經理潘曉峰、新大洋集團董事長鮑文光、第一電動網CEO龐義成、新勢整合傳播機構副總裁王豐斌以及幾位業內資深的汽車人士。他們熱烈討論的話題里,涉及能源、電池技術、政策等多個方面,始終圍繞的,是微型電動車的發展。
微型電動車市場不可估量
眾人對微型電動車有著相似的定義,車身小而輕,純電驅動,符合短途出行需求,并且價格便宜,廣大消費者能購買得起。這類產品不同于低速低質的“山寨”電動車,而是正向開發,有技術含量和安全質量保障。山東微型電動車每年以50%的增速發展,市場需求已經得到驗證。
在潘曉峰給出的架構中,電動市場分為三大領域:第一類以特斯拉為代表,走高端路線,但是國內企業很難造就奢侈品牌;第二類為中端的A、B、C級乘用車,根據用戶的用車需求,適合推插電式車型,能兼顧經濟性和實用性;第三類A0級、A00級車型以及兩輪車等構成微型電動車新市場。而這個市場,根據潘曉峰的測算,將達到4-6億的量級。
“這個新市場與目前傳統乘用車1.5億輛的市場不同,二者服務不同的消費群體。微型電動車主流銷售市場是二三線城市,作為短途出行、遮風擋雨的代步工具。”潘曉峰認為。
金沙江創業投資董事總經理潘曉峰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微型電動車產品售價為2-5萬元,續航里程在100km以上,直接使用家用電源就可以充電。“二三線城市的居民很多都購買了電動兩輪車,對這種插頭充電的方式輕車熟路。具備經濟、便利這兩大要素,微型電動車可以極大地推動電動汽車市場化。”潘曉峰表示。
鮑文光說,只有真正市場化,大量的電動汽車在路面上使用起來,才能把節能減排落到實處。幾百乃至幾千輛的電動汽車示范運營,對保有量巨大、吐著廢氣的燃油車來說,起到的作用不過杯水車薪。另外,微型電動車市場化還將帶動相關零部件產業發展,必然也將推動產業品質和技術的升級。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劉剛教授也曾表達過相似的觀點:“微型電動車無需擔心其技術前景,只要市場起來了,市場自然會推動技術進步。”
補貼政策應取消
傳統整車廠生產高速、高價的電動車產品,享受著優裕的補貼,但發展緩慢。一款續航150km的高速電動車平均售價在20萬以上,補貼后購買價格也需十多萬,價格高、續航短的電動汽車很難成為消費者的首選。
有一組數據可以用來解釋國內電動汽車市場發展的矛盾所在:截至2012年年底,中央財政補貼資金57億元,全國示范推廣各類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僅27432輛,25個試點城市只建成174座充(換)電站、8000多個充電樁。另外,中央財政還將對新能源汽車推廣再投入40億元的補貼資金。2013年新能源汽車推廣不足2萬輛,今年情況雖有好轉,但整體上與2015年50萬輛的推廣目標相去甚遠。這樣的局面與政府、企業等市場主體在新能源領域的巨大投入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顯然,電動汽車的市場并沒有真正打開,作為汽車行業發展的最大動力,來自于民間的購買力并沒有得到有效開發。
潘曉峰一語中的:只要取消補貼,做不好產品的“偽君子”將全部退出,但是要給一個寬松的政策環境,讓真正想造電動汽車的企業能進來,充分調動市場的力量。“產業根本不需要補貼,把這些錢拿去做標準、做準入,更有利于發展。”
鮑文光補充道,促進行業發展不一定要采用補貼的方式,政策只要給電動汽車提供特點的便利條件,比如不限行等,再者提高傳統汽車的使用成本,就能給市場起很好的導向作用。
新大洋集團董事長鮑文光
微型電動車:一是放二是管
但是要想實現如此巨大的量級,前提是得到政策的許可。眾所周知,汽車行業的準入制度非常嚴苛,沒有生產資質也就沒有合法上牌上路的產品,更別提補貼。但是民間力量對微型電動車行業十分看好,不乏傾力投入的企業和鼎力支持的專家、媒體。
楊裕生等多位工程院院士一直為微型電動車的轉正奔走呼吁;山東代表性微型電動車企業成立品質保障聯盟;6月電動汽車百人會啟動微型電動車調研課題,據傳已制定出管理解決方案,這讓業內看到了微型電動車轉正、行業有序發展的曙光。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秘書長付于武作為電動汽車百人會微型電動車課題組組長,提出,“在道路資源和安全可控范圍內,將微型電動車納入現行的道路交通管理體系,即作為‘四輪摩托車’使用,將具有一定的適應性。”四輪摩托車可參照歐洲“L6e”、“L7d”類標準,目前暫未納入道路車輛管理體系。目前國內三輪摩托車已有一套成熟的管理制度,付于武建議,在微型電動車交通管理方面可參照三輪摩托車管理制度。
歐盟EC指令將摩托車分為2、3、4輪摩托車,用L1-L7進行分類管理。其中L6e、L7e四輪摩托車按EC法規進行產品認證,采用和三輪摩托車相同的交通管理要求,作為道路車輛使用:L6e、L7e乘用車以微型化、輕量化、和牌照等顯著特征加以辨識、區分。
“歐美在此方面已走在中國前列,早已出臺微型電動車標準。沒有限制電池路線,但是用車的標準以及市場來決定電池的走向。”出國考察多次的鮑文光對國外的政策和市場非常了解。他表示,雖然美國的標準和管理進行較早,但市場需求遠不如中國來得強勁。相較中國汽車總體銷量的微增長,山東微型電動車幾乎一年漲一倍。
幾番討論下來,眾人有了共同的心聲:微型電動車市場及產業鏈都已培育到了一定基礎,政府應該把握住發展時機,盡快放開準入,制定標準。“一放一管,才能促進微型電動車行業的有序發展,同時也推動整個電動汽車市場的完善、快速發展。”潘曉峰如是說。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杜俊儀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pinglun/33774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