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百姓消費有一個面子情結,希望買一個東西回頭率很高,很驕傲。現在我們買一個電動車,非得在后面標上這是純電動車,走起來得解釋半天人家才知道這是電動車。你想想,在這種市場氛圍情況下,要想引起消費者的關注,是比較難的。”國家863計劃電動車重大專項動力電池測試中心主任王子冬在近日舉行的鋰電高峰論壇上道出了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進入市場的難題。
據統計,在新能源車新政引領下,2014年上半年,中國共生產電動汽車20692輛,銷售20477輛,比2013年同期分別增長2.3倍及2.2倍。但面對當前新能源市場政府主導較多的情況下,如何由“政策軌”順利過渡到“市場軌”成為論壇的焦點之一。
“21世紀是具有‘娛樂精神’的世界,做新能源車,為什么不能多一些娛樂精神,像特斯拉一樣做成一個大玩具?”王子冬認為,能做出一種讓老百姓喜歡的電動汽車,才有利于打開市場。“我在成都街頭看到一輛車,如果不看車尾的標簽,還真不知道是一輛新能源車!”
“從企業研發的角度看,新能源汽車也是車,除了酷炫有特色之外,車子的智能化與互聯網交互,使其‘科技感更強’也能吸引消費者的眼球。”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姚振輝認為,從車的品質上考慮,電動汽車和常規汽車相比,整個質量管控和開發體系都是一樣的,并沒有因為是電動汽車就降低要求,有的甚至比常規汽車還高。“不然消費者買回去以后,一時圖便宜,有補貼,最后買單的還是企業。”
“中國的汽車公司都在對特斯拉進來做一個反思,并加強對其產品的理解和產品包裝的理解。因為它已經觸及到了很多中國整車企業。”上汽集團商用車技術中心技術總監蘭志波表示,除了技術要做到位,能滿足需求、引發需求,這是更重要的。“簡言之就是產品定位的問題。”
蘭志波認為,電動車的駕駛感覺是一種天生的吸引力,那種感覺完全跟普通車不一樣,把這個感受挖掘出來,附加到普通人的需求當中,形成比較好的適中的成本增加是市場著陸點之一。
行業人士分析稱,從整個新能源的行業發展中看,自行車改成電動自行車,沒有人在意價格的問題。固定電話改成移動電話也沒有人在意價格,這個價格差得更多。但是汽車改成電動車,大家都在問成本問題,為什么?如果因為價格賣不動,前兩個商業項目都不應該成立,但現在確實成立了。
“價格不是決定性因素,關鍵是設計一個什么樣的電動車。回到開始的話題,就是要讓百姓覺得‘有面子’,移動電話替代傳統的固定電話,也是增加了很多功能。而電動汽車替代燃油機的時候,沒有增加任何功能,這是問題所在。”王子冬坦言,用互聯網思維解釋的話,以前“汽車是四個輪子加一個沙發”,而現在“汽車該是四個輪子加一個iPad”。
“我們國家之前對新能源汽車主要是通過政策推動公共領域為主,現在已經開始轉向市場導向私人領域。”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研究室主任任美林表示,電動汽車私人市場是一個細分市場,其商業模式在政策春天的來臨之際更要不斷的探索前行。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劉彥君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pinglun/3558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