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國產自主電動汽車品牌將面臨不小的壓力,特別是最近特斯拉示好國外傳統汽車制造巨頭,另外,包括奧迪、寶馬、大眾在內的車企已紛紛推出新能源汽車,日本豐田新能源汽車也做得風生水起。這些將對我國自主品牌車企發展新能源汽車帶來不小壓力,在國家政策的庇佑下,將來能否有車企在這場狂風驟雨般的殘酷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呢?完成我國汽車制造彎道超車的夢想呢?這些還都是個謎。
就目前觀察到的現象是越來越多的傳統汽車制造巨頭紛紛試水新能源汽車,就寶馬來說,最近更是動作頻頻,新BMW 530Le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也在廣州車展全球首發,與此同時,標志著寶馬進入電動出行時代的全新純電動BMW i3和BMW i8插電式混合動力跑車等創新產品也同臺亮相。
雖然BMW 530Le是華晨寶馬自主研發,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研發是得到了總部的大力支持,同時寶馬公司近日展示了其研發的新型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Power eDrive,最高動力超過670馬力,計劃用于未來勞斯萊斯車型及寶馬正計劃上市的SUV車型。顯然寶馬對未來市場定位側重于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盡管關于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爭議不斷,但是市場表現卻出奇的好。或許寶馬已開始布局插電式混合動力新能源汽車,雖然這對包括比亞迪秦及唐在內等國內自主品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影響不大,但這給處于上升期我國新能源車企帶來壓力,將要面對寡頭來自中高端車型的封鎖。
此外,奧迪研發部總監烏爾里希哈肯貝格教授博士(Prof.Dr.UlrichHackenberg)日前證實,奧迪計劃研發一款全新電動汽車,雖然競爭對手鎖定特斯拉ModelS,但是就其純電動續航450公里來看,這將是一款更為實用的純電動汽車,將于2017年亮相,而我國純電動車的續航里程現在大多處于260~300公里之間,同樣推算至2017年的話,將來這款車的競爭力也是不容忽視的。
在純電動汽車制造方面,現在我國算是風頭正盛,一方面是迫于環境的壓力,另一方面是想借此邁向汽車制造強國的行列,雖然政府對純電動汽車的補貼力度在新能源汽車中是最大的,但是消費者對它的認可度還不是很高,續航里程的擔憂和充電的不便這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純電動汽車的發展,在這方面政府和社會資本將會慢慢介入,會在一定程度上緩和這個問題,同時這是否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呢?若是有企業跳出來,突破傳統的概念,發展電動汽車的同時,再著力打造以純電動汽車為主的生態系統,對汽車制造來說無疑將會是一個全新的角度。
這一點似乎有些苗頭了,據稱樂視將和北汽合作新能源汽車。早在今年4月份,北汽董事長徐和誼在一次公開場合就提出,“汽車企業未來可能會成為互聯網企業的貼牌制造商”這一觀點,甚至點名“樂視網”,表示愿意“代工生產樂視汽車”。若是這種情況成為現實的話,或許這將會是對汽車制造消費市場的顛覆,或許很大程度上將改變我國汽車制造業的面貌,這在我國手機行業發展史上很容易看的到類似的狀況。
另外,日本燃料電池汽車方面帶來的壓力更不容忽視,豐田FCV現在技術已經成熟,可能將在2015年上市,廣州車展上更是帶來了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內的數款新能源汽車。這幾乎包羅了現在新能源汽車所有的類型。但是,最值得我們警惕的是,日本很多燃料電池汽車已經能和家用供電系統對接。特別是豐田,“普銳斯PHV”增加了供電功能的改良款,但是這種車型的電池容量只有4.4kWh,輸出功率為1.5kW,相比蓄電池車和FCX都要低。因此,為了彌補較小的輸出功率,汽車的電力將輸送進家用蓄電系統儲存。在需要時通過蓄電系統利用分電盤為家庭輸出電力。這個思路將會極大的拓展新能源汽車的普及面。這帶給我們的提示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否可以結合現在在世界上占優勢地位的光伏產業,采取化整為零的辦法,喚起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產業更大的積極性呢?另外,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電動汽車原始電力的來源不清潔的問題。
小結:國產自主品牌汽車產業幾乎面對的是“列強環伺”的狀況,這或許也將激發出不同尋常的創造力,總之,發展新能源汽車將是我國走向汽車制造大國的必由之路,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輸不起,而且環境的惡化也逼得我們必須走好這條路,所有這些將寄托希望于國產自主品牌汽車制造企業了,同時他們也應該得到更多的鼓勵與喝彩!
來源:OFweek 新能源汽車網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pinglun/3590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