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故事發生在麻省理工大學(MIT)Media Lab,一項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無人車道德研究首次透露成果。
而調查內容正是無人車無法繞過的“電車難題”。該不該犧牲一人而拯救五人,這是個大問題。
電車難題:你是否會拉下操縱桿,讓電車轉向另一條軌道?
2016年,MIT的研究人員推出了一個叫“道德機器”的博弈測試,涉及不同性別、年齡、甚至物種等在過馬路時的“電車難題”問題。400萬名志愿者必須根據多種場景下做出選擇,是犧牲車上的乘客還是過路的行人?是犧牲老年人,還是年輕人?
應該直行還是轉向?道德機器中越來越復雜的道德困境
在下面兩種情況下,你希望無人車將直行還是轉向?
MIT教授Iyad Rahwan團隊發現,在情況比較簡單時,比如在保護成人還是兒童的問題上,結果非常明確——絕大多數人更傾向挽救兒童的生命。
穿越道路的行人年齡越大,相較之下挽救他們的人就越少。
再來看另外一種情況,在這兩種情況下,你希望無人車直行還是轉向?
直行,意味著犧牲車上的乘客;轉彎,意味著犧牲人行道上行走的路人。
結果顯示,61%的投票者傾向直行,只有39%的人愿意轉彎犧牲行人。
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場景越是復雜,被調查者就越糾結。
在選擇犧牲一個不違規過馬路的行人,或者犧牲兩個違規過馬路的行人時,投票結果相對均勻。
更有趣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國家和地區不同,選擇結果差異也很大。
當奔馳一方曾表示“奔馳汽車以保護車里乘客的安全為重”時,也著實引發了一場言語風波。
Rahwan表示,由于每個人的道德標準不一,誰對誰錯自然難以分清。這似乎證明了符合阿西莫夫小說中的通用機器倫理不存在。
對了,如果感興趣,你也可以來參加這項測試。科學移步“道德機器”項目官網,你也能親自感受一下無人車設計中的道德難題,還可以選擇中文版~
地址給你:http://moralmachine.mit.edu/hl/zh
來源:量子位
作者:林鱗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pinglun/65449
以上內容轉載自量子位,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