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有預熱,但蔚來13日已從舊金山開始路演并正式向美國證監會提交了IPO文件,還是讓許多人出乎意料。
很多人都沒有實際見到過蔚來的產品,就先被IPO的消息刷屏。
蔚來擬籌集18億美元資金,估值卻可能高達370億,因此上市籌集資金的作用遠遠低于讓投資人解套的作用。不得不說,蔚來對投資人那是妥妥的真愛。
在上市這一點上,特斯拉是個好靶子。當年也是在大幅虧損的時候上市,花了8年仍然沒有盈利,但不妨礙它成長為500億美元以上的大企業——盡管從產銷量來說它是不折不扣的小作坊。
有樣學樣,蔚來也學了特斯拉這招,特斯拉上市時僅有一款量產車,蔚來也是(ES8);特斯拉IPO的時候,首款車Roadster也沒賣幾輛,蔚來也是;特斯拉“量產車”上市時,嚴重拖期,且只有可憐巴巴幾輛,也是先給了投資人、內部員工,外界對此大加嘲諷,蔚來也是。
從這一點看,特斯拉是所有新能源汽車創業企業的師傅,幾乎所有商業模式和資本的玩法都是它先開創的。蔚來也不例外,招不在新,能用就行。至少賠錢賣車、圈錢上市讓投資人盡快解套這些,蔚來的IPO都學個八九不離十。
創舉是三層股權架構和創始人“捐股”。
世界上絕大多數股票市場都是同股同權,即便這樣,掌握公司的大股東也擁有信息獲取和影響公司治理的絕對優勢,小股東通常在財報上才了解到,哭著喊著沒人理,只有吃相太差惹了眾怒、小股東同仇敵愾、監管層“譴責”的時候,才會讓大股東有所收斂。
而美股是個異類,多重股權架構則加劇了大小股東的不平等。作為補償,前者必須建立以信息“足量”披露為中心的機制。二級市場的機構投資者可以發起集團訴訟,平衡大股東的優勢。
馬斯克認為,公司運營事無巨細的披露,令競爭者取得競爭優勢,聲稱要私有化。至少,每財季產品交付數量,盈虧攤到每輛車上多少錢、資金使用方向等都為公眾所知。
現在蔚來構筑了更為少見的三重股權架構:A層一股一票,B層一股4票,C層一股8票。盡管出于保護創始人團隊控制公司的需求,也出于獎勵早期投資人的需求(畢竟越早投風險越大),三重已是極限。這意味著創始人團隊投入資本,無法與其他早期投資人相比。公司虧錢,虧的大都是投資人的錢?,F在蔚來財報有點難看,但創始人寄望于二級市場投資人看好“未來”。
如果蔚來無法快速突破產能瓶頸,IPO后就不能像今天這樣遮遮掩掩了,必須亮家丑,那時的二級市場投資人可能就不會客氣。特斯拉這兩年經歷的,蔚來可能會經歷更多,除了大肆做空,還可能引發投資人的集體訴訟。
走到如今這個份兒上,產品交付成為焦點。除了數量,還得讓普通消費者不至于罵上門來。擴張產品線也成了當務之急,蔚來承諾五座SUV(ES6)將盡快上市。高端(EP9)奪眼球,中高端(ES8)拼流量,中端(ES6)創利潤,低端……呃,沒了,蔚來不會推出低端產品,除非走投無路。不過那樣一來,李斌苦心經營的公司形象和人設也毀于一旦。鑒于蔚來永遠無法成為通用、大眾、豐田那樣的傳統制造業,所以低端車型毫無裨益。
李斌為了讓早期客(da)戶(lao)關系更融洽,也煞費苦心,承諾捐出1/3個人股票收益(保留投票權)。與早期客戶透過某種機制共享收益,也是遍歷納斯達克頭一份。這是蔚來突破特斯拉窠臼的天外飛仙一招。
有人貶低稱與客戶共享收益是“傳銷”策略,其實這是失之偏頗的。
理由很簡單,李斌沒有讓客戶掏出額外的錢入股來“共享收益”。有特斯拉的“前車”,蔚來大概率很久都不會盈利,所謂的股票收益,僅僅是姿態而已,但仍然是李斌經營公司形象、個人人設和客戶、市場關系的大手筆。不過,如果真盈利了,那就是實實在在的錢了,一切質疑將煙消云散。
資本運作方面,蔚來還是有一把刷子的。
不過還剩下一把,老問題,看產品。
來源:騰訊汽車洞察者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pinglun/74645
以上內容轉載自騰訊汽車洞察者,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