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于通用旗下的雪佛蘭Volt(沃藍達)電動車兩次在撞擊測試后電池冒火星起火,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已經正式發起對沃藍達電動車的調查行動。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宋健曾對媒體表示:從各方面掌握到的情況看,沃藍達起火的主要原因來自于電池本身,并不是說插電式混合動力這一技術路徑和模式存在問題。
據悉,沃藍達的電池供應商是韓國LG公司,LG電池很可能是沃藍達起火的主要原因。
沃藍達起火
據此,今年6月份,NHTSA開展對沃藍達的側面碰撞測試后,沃藍達測試車突然起火,并引燃了另外三輛汽車,在11月NHTSA聯合美國能源部對沃藍達進行的又一次電池碰撞測試中,再次出現電池起火,隨即NHTSA正式發起對通用雪佛蘭沃藍達電動車電池起火原因的調查。
雪佛蘭沃藍達電動車被美國總統奧巴馬譽為”通用汽車復興希望”。汽車分析師鐘師認為,通用雪佛蘭Volt的主要價值是重新樹立市場對通用的信心,樹立購車者對通用公司整體產品技術能力的信心。一旦這種信心受到打擊,那受打擊的將不僅僅是通用汽車公司的新能源汽車戰略,而是通用汽車的整個制造體系。
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沉重打擊,通用汽車被迫向美國法院申請破產保護,去年全球汽車銷量冠軍的殊榮也被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奪走。為了重整通用汽車,通用汽車推出雪佛蘭沃藍達電動車來反擊外界對于通用汽車研發新能源汽車實力不足,全球汽車市場競爭力被削弱的質疑,并期望重整美國政府和汽車消費者對通用汽車未來市場發展前景的信心。
今年11月份,通用汽車正式宣布雪佛蘭沃藍達在中國上市,市場定價為49.8萬元人民幣,遠高于其在美國市場的26萬元人民幣售價。
現在雪佛蘭沃藍達碰撞起火,不僅嚇跑了中國眾多潛在的汽車消費者,更動搖了美國政府和消費者對雪佛蘭沃藍達的信心。
這次燃燒事故不僅僅對通用汽車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更說明電池安全在電動汽車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同時也給全球致力于發展電動汽車的相關企業敲響警鐘。
據悉,給通用雪佛蘭沃藍達提供電池的是韓國LG公司。目前在全球范圍,根據對鋰電池材料體系不同可以分為兩個陣營,一個是以韓國LG、日本的NEC和東芝為代表的錳酸鋰電池陣營;一個是以美國A123公司、日本的SONY、中國的比克和比亞迪為代表的磷酸鐵鋰電池陣營。
在動力電池開發方面,中國企業是以磷酸鐵鋰電池為主,日本韓國企業是以錳酸鋰電池為主,由于錳酸鋰電池具有成本低和儲電能較高的特點,戴姆勒、寶馬、現代、三菱、PSA、雷諾、通用主要采用的是錳酸鋰電池;而豐田、大眾、本田則采用了很多鎳酸鋰電池。
在通用雪佛蘭沃藍達采用LG電池發生起火幾個月后,通用汽車才考慮將沃藍達的電池供應商從LG公司換成美國A123公司,并在10月份與A123公司最終達成相關協議,而通用企業旗下的歐寶Ampera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因為也使用了韓國LG電池,這使打算在今年12月向汽車消費者交付Ampera汽車的歐寶公司措手不及,被迫延遲交車。
現在看來,不僅僅是沃藍達和Ampera電動車,連母公司通用汽車的聲譽也將在這次起火事件中遭受重大損失。由于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產業化的瓶頸,這次事件不僅擊碎了某些國內人士”彎道超車”的夢想,也將是使全球重新審視電動汽車大規模產業化的不平坦征途。
世界電動車協會主席、兩院院士陳清泉曾在媒體專訪中指出,電動汽車不是把傳統汽車的發動機換成電池這么簡單,電動汽車是一個革命性的產業。發展電動汽車國內外都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需要把握好電動汽車的三個關鍵:動力電池成套技術、動力集成系統集成關鍵技術、公共能源供給系統關鍵技術。
電池安全
今年4月,也許一些外國公司還在對發生在中國杭州市的眾泰朗悅純電動出租車自燃幸災樂禍,但現在他們是笑不起來了,因為在電動汽車領域沒有真正的領航者,任何譏笑其他汽車公司出現電動汽車事故的行為都只能是”五十步笑百步”。
雖然對眾泰電動汽車自燃事故進行鑒定的第三方機構為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檢測研究院的最終的鑒定報告稱,本次事故發生不能認定電池單體設計、制造方面存在質量問題,而是電池成組后不能完全滿足車輛使用環境的需求,在應用過程中,出現了電池漏液、絕緣受損以及局部短路的情況,且未能及時發現,在經過多次重復使用以后,隱患顯現,引發事故。
但是對整個電動汽車自燃事故最準確而由令人信服的調查結果是非常難以得到的,這也恰好印證了陳清泉的那句話”電動汽車是一個新事物,電動汽車產業是一個革命性的產業”。
雖然在電動汽車領域占據某些先機的日產LEAF電動車目前還沒有出現起火事故,并不代表以后不會出現。電池成本高企也可能誘使某些車企鋌而走險,在電池安全性能上的研發努力打折扣。
國家863電動車重大專項動力電池測試中心主任王子冬曾對作者表示,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很可能在單個電池方面性能表現優良,但是一旦連成電池組,那么其性能就可能下降,不僅充電次數減少,充放電容量也將衰減。這對中國電池業當前混亂的研發市場狀態是一個警示。
目前,國內各大車企對于電池、電控、電機等電動汽車關鍵技術的研發投資分散、各自為政,很多企業也紛紛涉足電池行業,不僅浪費了有限的研發資源,也影響了電池技術的提升。因此現在是時候來重新來整合中國的電動汽車產業鏈。
( 編輯/董海榮 )
來源:中國聯合商報
作者:劉杰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018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