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由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官方機構主辦,第一電動網承辦、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華西證券支持的第十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GNEV10)在北京舉行。
2019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在補貼退坡后遭遇拐點,深度下滑,今年負增長已成大概率事件。但各車企的負責人正如同驚濤駭浪中的船長,以一種不死的企業家精神奮力前行,做出了開創性貢獻。本次大會的主題是“重新定義汽車:偉大的船長”。
在當天上午“穿越風暴”的主論壇上,廣汽新能源副總經理肖勇表示,在這個最困難的時候,汽車新能源化和重新定義汽車兩大特征,未來會非常明顯地展現出來。
肖勇認為,歸根到底,要把市場做大,還是要立足于科技的產品和服務。行業客戶在未來三到五年仍然是這個市場的中堅力量。不要忽視了行業客戶的力量,他們會極大的幫助降低企業成本。家用客戶的爆發點會在2021年到2022年。
肖勇以智能手機產品為例,認為行業淘汰已經開始,未來三到五年能有四到六家成規模的活下來。需要車企認真思考做華為、vivo還是小米。需要把有效的資源聚焦于極致的科技上。
“在這個時間點,極致的科技產品魅力,加極致的服務,最后是有競爭力的成本是我們要做的事情。在未來,我們不敢說是船長,我們能做一個偉大的驅逐艦也是好的。” 肖勇說。
還記得我去年在這里發言的時候主題是新能源汽車如何重新定義出行生活。那個時候廣汽新能源剛剛起步,我們2017年成立,2018年是我們的第一個運營元年。那個時候我們對未來充滿了憧憬。
以下為嘉賓精彩實錄,有刪改。
未來,中國汽車的兩大特征將會非常明顯地展現出來
2019年我們再站在這里的時候,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汽車出現了寒流。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又看到特斯拉的中國工廠正在加緊建設,明年初就可以投產。國際品牌奔馳、寶馬、奧迪、大眾、豐田都在加速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布局。他們的加入將讓這個市場變得越發精彩。他們為什么這個時候來到中國市場?在這個最困難的時候,我們反而認為中國的汽車兩大特征,未來會非常明顯地展現出來。
第一,汽車新能源化,也就是我們說的電動化、智能化是大勢所趨,已經是不可逆的。第二,重新定義汽車,在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的道路上優勝劣汰比我們想象的來得更早。我相信今天現在在座的同行們都會跟我們一起來思考這個問題,在未來的三到五年,新能源汽車能不能發展起來,能不能壯大起來,跟傳統燃油車相比,我們又會面臨怎樣的競爭。我認為要解答這個問題,還是要從我們的用戶群分析著手。
按大類分,是行業客戶和家用客戶,家用客戶又有剛需人群和嘗鮮人群之分。五年50萬下來,純電動汽車的綜合成本比燃油車有極大的優勢。所以,對于行業客戶來說經營成本的下降就是他選擇新能源汽車的唯一因素。
對于剛需購車的客戶群和愿意嘗鮮購買智能新能源汽車的客戶群,吸引他們的是能不能給他們比傳統燃油車更好的體驗、更好的舒適性、更好的服務品質、更好的服務,從而吸引這些人群不再回到燃油車那個領域,下一臺車、再下一臺車他還愿意買純電動汽車,還愿意買智能純電動車汽車。對于剛需的客戶我們要做的很簡單,就是把產品做到極致,吸引他們。我的觀點很簡單,歸根到底,最后能夠在這個市場上立足,并且壯大發展起來的產品和品牌是什么,極致的科技,具有競爭力的產品。成本后面加了一個括號資本,資本足夠雄厚,你也能活下來。但是歸根到底,要把市場做大,我認為還是科技的產品和服務。我們可以預測到因為成本的優勢和政府引導的原因,行業客戶在未來三到五年仍然是這個市場的中堅力量。不要忽視了行業客戶的力量,他們會極大的幫你分享成本。我們認為家用客戶的爆發點會在2021年到2022年。
從純電動汽車的痛點和難點中考破局之道
如何發展壯大新能源汽車。還是要從純電動汽車的痛點和難點兩個角度思考。我們也可以通過油改電的方式發展我們的純電汽車,但是我們的團隊電池走了純電專屬平臺,為什么?只有純電專屬平臺才能解決我們的幾大痛點和占據未來的先發優勢。如果我們走油改電的模式,可能這幾年你會比較舒服,但是未來一點競爭力都沒有。
續航里程目前基本上已經解決,今年主流都已經是400公里、500公里了,而我們已經超過了600公里,已經超過了燃油車,但是再往上發展,成本投入會很大,做到700公里、800公里有必要嗎?沒有必要了。二是充電的問題。三是充電樁分布的問題,充電樁的數量分布不均衡,這是要靠整個社會力量推動的。四是安全的問題。我們純電專屬平臺可以讓電動汽車、新能源汽車更加安全。
我們能夠給客戶帶來的甜點,讓他愿意購買的是什么?我們始終堅定地認為,純電動汽車將比傳統燃油車更加智能化。也就是前面領導和同行發言提到的,智能手機必將取代傳統手機,這已經成為事實了,而未來智能汽車、智能電動汽車必將取代傳統汽車。這就是我們有信心和有底氣堅持下去的原因。它的操控好、加速性好,這都是電動汽車物理特性決定了它的先天優勢。我們售價30萬的Aion LX,所有粉絲都拿它跟百萬級的燃油汽車相比,因為百公里加速3.9秒,我們壓力很大,我們才賣30萬,要跟百萬級的燃油車比,還要比它更好,我們只能盡量努力。但是這也代表客戶選擇我們的一個方向,或者選擇我們的一個需求,我們未來要成長和發展起來,超越傳統燃油車的必然所在。30萬能夠造出百萬豪車的水平,這就是我們未來競爭力所在。
整個服務生態也不一樣了,燃油車每個季度都要保養和維護,電動車有賴于我們的合作伙伴,電動機已經是終身免維護的產品,省事、省心,還省錢。在服務方面,我們還沒有想好。我認為新能源汽車跟燃油車應該是不一樣的,科技感對服務的觸動應該是更大的。我們推出了廣汽新能源的APP,讓客戶可以直連總部,但這還遠遠不夠。怎么讓新能源汽車在電動化、智能化的過程中讓客戶感受到它的更多魅力,讓我們朝這個方向去努力吧。
再說說成本問題。特斯拉在北美市場賣得很好,到中國來,我相信也不是會很差,因為中國特別歡迎它喜歡它。但是它有一個問題,成本競爭力的問題。我們新能源汽車,我很自豪地說Aion S上市半年,月銷達到4000輛,已經進入前二了。新能源汽車靠規模降低成本是很難的事情,月銷4000臺已經第二了,這個規模跟傳統燃油車動輒幾萬、十幾萬相比,你認為你的成本能降下來嗎?所以,降成本還是要靠創新。
我們銷量不大,品牌很多,這就是我們認為接下來新能源汽車會進入長尾的原因。如果我們還是在銷售去年第一代平臺的產品,我們今年可能會非常難過,但是我們今年推出了第二代純電產品,所以相對來說,我們在市場和節奏方面就抓住了機會。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淘汰賽才剛剛開始
再談一下未來產品的定位和格局的問題。我想從智能手機行業里找一點答案。目前的智能手機其實是分幾個層級的,上面是華為、蘋果、三星,中間是vivo、OPPO再往下是小米。六個品牌已經囊括了中國智能手機市場90%的份額,絕對是頭部企業。我認為新能源汽車未來的本質也就是智能產品,從智能手機的發展結果來看,可以看到淘汰剛剛開始。實話實說,未來三到五年能有四到六家成規模活下來的就不錯了。在座的各位真的應該想一想自己的定位是什么,你是要做華為,還是要做vivo、小米。包括廣汽新能源在內,大家天天喊著要做華為、做特斯拉,兄弟,五年后,你會發覺做小米也挺好的,至少代表,第一你活下來了,第二代表你是行業細分市場的老大,你會過得很滋潤、很好。
還有一個問題,對智能駕駛的思考。在談技術領先的時候,最后你會發覺總是這樣投入,你能的資金能支撐嗎?你什么都想給客戶,但客戶又不想付這個錢,怎么辦?所以,我們在思考一個問題。在某一個客戶能感知的場景上,把它做到極致。把有效的資源聚焦于這些極致的科技魅力所在。
在這個時間點,極致的科技產品魅力,加極致的服務,最后是有競爭力的成本是我們要做的事情。在未來,我們不敢說是船長,我們能做一個偉大的驅逐艦也好。
編輯:趙杰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趙杰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06072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