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在,第十二屆汽車藍皮書論壇上,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分享了華為在汽車領域的兩個打法。
一是華為將用ICT技術來打造性能更好價格更低的零部件;二是大規模開發底層軟件。同時,王軍認為,30萬-50萬價位的車型,未來將成為快消品。比較富裕的消費者,會快速換車,以體驗新技術和功能。
王軍透露,華為在武漢有一個總計超過萬人的光電技術研究中心,中心正在研發激光雷達技術,目標是短期內迅速開發出100線的激光雷達。未來計劃將激光雷達的成本降低至200美元(約1390元人民幣),甚至是100美元(約695元人民幣)。
激光雷達是一種綜合的光探測與測量系統,通過發射接收激光束,分析激光遇到目標對象后的折返時間,計算出目標對象與車的相對距離。目前常見的有8線、16 線、32線激光雷達。激光雷達線束越多,測量精度越高,汽車駕駛安全性也越好。激光雷達掃描的點云數據得到環境三維模型,性能優越,是實現L4/L5級自動駕駛的核心傳感器。但價格高達數千至數萬美元,明顯高于其他傳感器。
“大家都說如何超越特斯拉,特斯拉沒有用激光雷達,除了其他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貴。”王軍說。此前,華為已經申請了多項智能汽車有關的專利,包括自動駕駛、5G等等。
王軍表示:“汽車行業其實沒有傳統企業和新勢力企業之分,不管是燃油車還是電動車,都要走向智能化,智能化才會給用戶帶來最直接的體驗。”他為,未來國內汽車市場不會出現幾家獨大的狀況,因為國內汽車市場有足夠大的空間讓更多的玩家發揮作用。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王鳴幽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22670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