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當一輛名為“井岡山牌”的小轎車在眾人的期盼中駛下了簡陋的試制車間,一場與時間競速的賭局悄然令“北京”制造開啟了和世界汽車工業的對話。
在皇城根兒下成長了62年的北汽集團,在踏過這半個多世紀的進程后,迎來一次次蛻變。營收突破5000億、連續八年上榜“世界500強”、產量累計突破3000萬輛,這些都是歷史進程中的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值此2020年北京國際車展之際,相信從熔鑄著全新品牌DNA的BEIJING-X7到時刻講述著中國越野文化的BJ全系列車型,乃至聯合麥格納、華為共同打造的全球首款商業搭載5G技術的ARCFOX αT正式開啟預售,這一切的一切都愈發將北汽集團厚積薄發的氣血向世界顯露。
歲月如斯,然則歷練偉大
對任何企業而言,北京國際車展都是練兵的舞臺,北汽集團更是在這一縷縷的高光中脫穎而出,讓公眾清晰感受到這家與世界一流車企比肩的中國車企,近年來突飛猛進和高質量發展的顯著成效。
就像茨威格說過的那樣,“所有命運的饋贈,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不要隨便嫉妒和猜忌那些在當下能贏得與時代博弈的人,他們嘗過的辛酸與苦楚,付出的心血與努力又有何人能知?
產量從0到100萬輛足足用了35年,憑借地緣優勢的北汽在世界汽車行業的發展浪潮中掙扎前進;從100萬輛到1000萬輛用了18年,踏上WTO春風的北汽在眾目睽睽下推動這個被掣肘近半個世紀的行業······而此后,在中國這個暗藏洶涌的市場中,北汽終以一種全新的態勢徐徐展開著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一個全新的開始。
在2011年后的不到十年間,北汽完成了累計產量從1000萬輛到3000萬輛的跨越,年營收從2000億元到5000億元的躍升。一方面,這一串數字凝聚著千萬用戶的肯定和支持,記錄了北京市汽車工業從無到有、發展壯大的全過程。
可另一方面,在積極延伸產業鏈、拓展價值鏈,創造協同效應的執念下,北汽也儼然從最初以整車及零部件經營為主,發展成為涵蓋整車(包括新能源汽車)研發與制造、汽車零部件制造、汽車服務貿易、通用航空、投融資、出行等業務的國有大型汽車集團。
總有人說,每一次的風云激蕩中,一個時代的結束,往往是下一個時代的開始。曾經那些搶占過高地的“某某”,終究會躲不過風霜歲月的摧殘。2018年末,中國車市以一場“凜冬已至”的跌幅結束了連續29年增長。可即便如此,在這隨后的2019年里,得益于“高、新、特”戰略的進一步落實,以及自主品牌架構的重新梳理,北汽集團仍以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012.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26%的成績,成為首家年營收突破5000億元人民幣的北京市屬國有企業。
而研發體系布局五國七地、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整車及KD工廠、以及遍布全球8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體系構建,更是令北汽集團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國際化企業。
甚至在今年,當突如其來的疫情全面為中國車市按下了暫停鍵,但從此次車展來看,北汽集團數月的閉關修煉,不僅沒有放緩腳步,反而提速前行。完善的品牌架構、強大的產品陣容,讓北汽在這次車展上足以用高昂的姿態出現。
秣馬厲兵,終當砥礪前行
是呀,62年的發展歷史、13萬名中外員工、中國5大汽車集團之一、位列全球汽車行業14位,以及《財富》世界500強排名第134位這幾組數據,如今共同占據了北汽集團的網站主頁。我們相信,這是一個從量變轉向質變的過程,而這是未來的開始。
2019年10月15日,北京中華世紀壇,北汽集團對旗下品牌進行整合,推出了全新品牌——BEIJING。而隨著集團對北京汽車與北汽新能源的營銷體系進行整合,此次全新自主乘用車體系的建成,或將為其在此跌跌不休之際提供“風雪盼春歸”的耐心與自信。
再者,亦像丘吉爾在《至暗時刻》中說的那句,“沒有終局的成功,也沒有致命的失敗,重要的是繼續前進的勇氣。”
相較于諸多競爭對手在營銷手段上盡玩“出圈”,BEIJING汽車全力將自身建設成為“世界級綠色智慧出行科技創新品牌”的戰略目標,也儼然被視為了改變未來時局的良機。
早在2014年,根據汽車行業的形勢變化,北汽集團就已提出了“從傳統的制造型企業向制造服務型及創新型企業”轉型的重大戰略。盼望著從過去主要依靠規模擴張的外延式增長,向主要依靠創新和勞動者素質提高的內涵式增長轉型。
興許從那一刻起,堅定推進創新型企業戰略轉型,促進企業發展方式和盈利模式的轉變,就是北汽集團革故鼎新的開始。時至今日,以“高、新、特”戰略為指引,從新能源化與智能網聯化去推進高質量發展,北汽集團已深刻認識到,要成為汽車制造領域技術潮流與商業模式的翹楚,科技創新從來都是最堅強有力的武器和依靠。
?
因此在過去幾年里,北汽集團不僅先后與博世、采埃孚、海拉、松下、科大訊飛等產業鏈或跨界伙伴緊密聯手,建立圍繞智能網聯技術的全價值鏈朋友圈。旗下的新能源板塊也與寧德時代、西門子、麥格納、百度、華為、京東、蘇寧、滴滴等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圍繞電驅動、自動駕駛、智能網聯等進行深度合作,推進聯盟化發展。
而在轉型戰略的核心業務板塊,掌握核心“三電”技術,堅持“純電+混合動力+氫燃料燃料電池電池三線并舉”的技術路線。建立新能源整車、零部件、服務貿易等高效協同與支持配合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為客戶提供“產品+服務+充電+運營”一體化的城市綠色智能出行解決方案······北汽集團也顯然以一種超越時代更迭的趨勢,再度扛起洗凈鉛華的重任,讓歲月沉淀,讓良者矚目。
今時今日,北汽集團能取得3000萬輛的成績,得益于數字之外軟指標、軟實力,是全局謀篇的結果。縱然汽車行業正處于一個由漸變到突變的時代,但以這疫情之后的首個國際汽車A展為契機,北汽集團已經抓緊機遇,在駛向下一站的節點上,加速向“百年北汽”砥礪前行。
文/曹佳東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28543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