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拜騰汽車
停擺了三個多月的拜騰汽車終于踏上重啟之路。
近日,拜騰相關人士向未來汽車日報確認,董事會和股東會已經正式批準了拜騰的重組方案,正在推進落實。
迫切需要重回正軌的拜騰,卻在“重啟”的關鍵時刻遭遇掌門人“出走”。10月12日,拜騰汽車首席執行官戴雷被曝已經離開拜騰汽車,由拜騰首席事務官丁清芬暫時接替其工作。對此,拜騰方面表示不便“正式回應”。
回想新造車運動掀起之初,拜騰背景雄厚,團隊陣容豪華,寶馬“i8之父”畢???/a>與成功將英菲尼迪推向中國市場的戴雷珠聯璧合,吸引了一大批來自蘋果、谷歌、寶馬、福特、馬自達、特斯拉、英菲尼迪等大公司的“高手”。
雖然比蔚來、小鵬等新造車頭部玩家起步晚,但拜騰仍然憑借48英寸超大顯示屏賺足了眼球?;蛟S沒人想到,新造車隊伍中,拜騰會第一個“倒下”。2020年7月1日,拜騰中國內地業務暫停運營,僅保留小部分員工留崗值守。
如今,渴望重回正軌的拜騰,能否趕上新造車的“末班車”?
戴雷的個人社交媒體帳號上,在拜騰汽車的任職時間停留在2020年7月。至此,拜騰兩位創始人均已離開拜騰。
拜騰成立之初,兩位創始人的背景分外惹眼。畢??翟趯汃R工作多年,曾主導寶馬電動跑車i8項目,戴雷則是寶馬與英菲尼迪這兩個豪華品牌在華崛起的功臣。在當時崛起的一眾造車新勢力中,兩位創始人的資深背景為拜騰增添了不少光環。
來源:拜騰汽車官方
再加上團隊中高手如云,在當時看來,幾乎可稱作新造車夢之隊。
拜騰在中國南京設立總部,北美硅谷團隊負責技術開發,德國慕尼黑“分舵”負責車輛設計與產品概念研發,這樣的跨國辦公模式為其奠定了全球化基礎。
然而,起點頗高的拜騰卻并未后來居上。2018年拜騰帶著首款概念車M-Byte亮相CES展驚艷全場、隨即拿下一汽華利全部股權,獲得造車資質之后,本該加速推進的拜騰卻急轉直下。
最致命的是資金問題。造車是個燒錢的買賣,蔚來汽車CEO李斌曾公開表示,對于一個電動車初創企業來說,200億元只是一個入門數字。
官方公開數據顯示,拜騰C輪前累計融資8億美元。2018年底拜騰完成B輪融資后,整個新造車市場步入資本寒冬,投資圈對造車新勢力的態度大為轉變,拜騰也遭遇了融資困境。一位拜騰核心員工告訴未來汽車日報,“公司C輪融資對外公布的是5億美元,但其實簽約的不到2億美元,實際到賬不足5000萬美元?!?/strong>
即使按照官方宣稱的融資金額計算,拜騰先后累計融資大約1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7億元,仍然不足造車資金“門檻”的一半。
更令人唏噓的是,燒光80多億仍換不來一輛量產車,表面來看拜騰是被資金短缺扼住了喉嚨,但“缺錢”并非拜騰潰敗的根本原因。
一位業內人士向未來汽車日報表示,拜騰創立初期的“光環”反成為其日后發展的掣肘。
首先,全球多地辦公模式便滋生了許多問題。拜騰的生產制造環節位于中國,研發中心卻遠在萬里之外的加州。據拜騰員工在社交平臺表示,車輛試裝時,加州工程師沒法到現場解決問題,中國團隊只能拍照錄視頻發過去,加上時差等因素,一兩天后,加州團隊才能給解決方案。
此外,團隊磨合也并不順暢。成立初期,拜騰匯集了大批傳統車企人才。不同車企的員工,大到體系思維、做事風格,小到對節點和術語的稱謂都不盡相同,帶著前東家深深的烙印。
這些細節體現在環節繁重復雜的造車生產線上,不斷被放大,導致拜騰的首款量產車不斷跳票,遙遙無期。在美國雇主網站glassdoor上,不少員工都認可拜騰的科技實力和造車理念,然而第一輛車難以從PPT走向現實,卻成為其無法回避的致命短板。
團隊協作困難、內耗嚴重等問題消耗著投資人的信心,拜騰的資金愈發緊張。2018年之后,戴雷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找錢”這件事上。
彼時,團隊內部的問題仍沒解決,總裁則忙著找錢,拜騰已經逐漸偏離了造車的方向。
在“開局不利”的2020年,拜騰先后經歷了欠薪、停工、創始人離職等風波。如今,拜騰渴望借由新的公司重生。
2020年9月9日,一家名為南京盛騰汽車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盛騰汽車”)成立,注冊資本人民幣15億元,經營范圍包括汽車零部件研發;技術服務、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交流、技術轉讓、技術推廣;新能源汽車整車銷售;新能源汽車電附件銷售;新能源汽車換電設施銷售等。
未來汽車日報(ID:auto-time)獨家獲悉,盛騰汽車擬融資20億元加速量產M-Byte,一汽集團等股東方正在積極推進該項融資。
有消息稱,盛騰將以產品研發和電動平臺技術開發為主,拜騰則聚焦產品工業化生產和市場銷售等業務。盛騰也是拜騰重返造車舞臺的關鍵。2019年CES期間,拜騰M-Byte的量產版正式亮相,并在同年6月實現了首臺白車身下線,后在10月完成首臺量產車下線。可以說,M-Byte的量產工作就差“臨門一腳”。如今在盛騰的推動下,拜騰有望加速“復活”。
來源:拜騰汽車官方
不過,如今拜騰重啟,新造車賽道已不可同日而語。理想、小鵬等頭部新勢力扎堆赴美上市,天際、華人運通等尾部新勢力也已推出首款車型追趕末班車?!皟蓸O分化”的競爭格局,已初步形成。
想要占得一席之地,拜騰需要更具產品力的量產車型。此前,M-Byte 49英寸共享全面屏、520公里超長續航等優勢,放在當下恐怕難以再“博人眼球”。
昔日領先的技術已經被時間抹平,拜騰需要點新東西去點燃市場。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作者:丁唯一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29616
以上內容轉載自未來汽車日報,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