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天琦,圖片來自“123RF”
核心觀點:
1、富士康計劃在2025-2027年占據全球電動汽車市場10%份額;
2、富士康早已將目光投向汽車業,“汽車夢”越做越大;
3、手機制造和汽車制造本質是截然不同的領域,富士康的“電動汽車夢”實現不易。
10月16日,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表示,計劃在2025-2027年占據全球電動汽車市場10%份額。
“我們希望將臺灣的電動汽車產業推向世界。”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但集團并不會打造自己的電動汽車品牌。
鴻海集團將通過建立“開放平臺”的方式,向汽車制造商生產包含電池在內的電動汽車零部件,以及提供車聯網服務。劉揚偉表示與車企的談判已取得“相對良好”的進展。
同日,鴻海集團宣布推出其第一個電動汽車底盤和一個軟件平臺,旨在幫助電動汽車制造商更快地交付車型。到2024年,鴻海集團將推出一款能夠改進現有電池的大容量儲存設備。
除了新能源和車聯網,鴻海集團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布局也已做出一定成績。鴻海集團高管表示,其自動駕駛技術已經在日本的一些機場班車中有所應用。
作為蘋果公司的主要供應商,富士康的野心并沒有囿于手機代工,早已將目光投向汽車業。
2005年,富士康開啟“汽車夢”,并購了向福特和裕隆汽車等廠商提供汽車線束的安泰電業。2010年,富士康成為特斯拉中控觸摸屏面板等零件的供應商。2013年,富士康成為奔馳、寶馬等跨國車企的供應商,業務包含車載娛樂設備、汽車電動機械、中央控制安全、汽車電子等高科技系統。
2014年,富士康集團CEO郭臺銘公開表示將純電動汽車作為重點業務,與北京汽車共同投資研發新一代動力電池及系統。
2020年1月,富士康宣布與菲亞特克萊斯勒合作,以分別持股50%的方式成立合資公司,在中國開發生產電動汽車及經營車聯網業務。
鴻海集團的“汽車夢”越做越大。2019年,鴻海集團的汽車零部件的銷售額約為3.3億美元,其計劃2025年要達成300億美元的目標。
富士康熟悉制造業工藝流程,具備一定勞動力和產能基礎,擁有電池供應商的資源和成本優勢,在汽車零部件行業中積累了十多年經驗。其欲從大勢所趨的電動汽車產業中分一杯羹合乎情理。
但正如馬斯克所言,手機制造和汽車制造本質是截然不同的領域,富士康要在短短幾年間占據全球電動車市場10%的份額,讓300萬輛汽車使用其平臺,實屬不易。
來源:億歐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29771
以上內容轉載自億歐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