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累累回天乏術的力帆汽車,在熱盼“白衣騎士”——重慶兩江基金和吉利邁捷投資降臨的關鍵時刻,接連發生兩起事關自身未來命運的大事。
10月13日上午,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十家全資子公司重整案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在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力帆汽車破產重整,正式進入實質化推進階段。不過,就在同一天的晚間,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T力帆”)發布公告,披露其控股股東重慶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帆控股”)及實控人尹明善、陳巧鳳、尹喜地、尹索微涉嫌信批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一喜一驚之間,牽動的不僅是重整相關各方的神經,更牽動近千家力帆債主討債維權的希望。正在發生的力帆重整事件,或許將為中國汽車工業當前經歷的時代大變革做出最生動的注腳。
?債權人看到希望
“總算看到拿回錢的希望了。”在10月13日第一次債權人會議之后,力帆經銷商李偉(化名)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在得知吉利參與重整的消息后,心里就已經有了底,現在應該屬于官宣前的準備工作。”
據李偉介紹,其旗下兩個公司總計被力帆拖欠100多萬元資金,而第一次債權人會議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申報確定債權人的債權總額。雖然還沒有明確的償還時間表,但李偉認為畢竟邁出去了實質性的一步。
力帆總計拖欠了多少公司的欠款?《中國汽車報》記者拿到一份被打上“僅供債權人使用,嚴禁外傳”水印的《汽車銷售債權表》,里面顯示,管理人共收到489家債權申報,申報債權總額11.28億元,最終核定債權總額6.99億元。
6.99億只是力帆債務的一部分,力帆方面的法人主體——力帆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目前仍有162件民事訴訟和仲裁訴訟未結案,涉及執行標的總額約8.7億元。
據悉,力帆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所涉債務也只是其中一部分。據統計,力帆存在大量涉訴案件及大額資產被凍結的風險,目前涉訴案件1178件,涉及金額50.37億元。“作為力帆的經銷商,我們當然看好吉利出手重整力帆,如果不是重慶地方政府和吉利這次要一起出手,估計債很難討回來。”另外一位力帆經銷商張鳴(化名)講述了兩次維權的經歷。
2019年,力帆汽車就已經出現問題,張鳴和其他維權的經銷商曾到力帆上門維權,提出集體退網并賠償相關損失,包括:全額返還保證金、建店補助、返利、銷售款等;全額回收庫存車和庫存配件及專用工具;全額賠償經銷商的虧損。
2020年6月,在維權未果的情況下,張鳴和一部分經銷商再次來到重慶就力帆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拖欠相應款項問題進行協商,但也沒有得到明確的解決辦法。“好在重慶地方政府開始重視了,成立了債委會來處理。”張鳴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后續要看新的投資方進來之后,會怎么處理,也可能是債轉股,不過我們還是希望能直接拿到錢。”
?力帆何至于如此
力帆如今的危局,從其近幾年屢屢下滑的汽車銷量表現可以預見,只是在今年疫情影響下,加快了這一進程。3月5日,力帆發布公告,2016年發行的“16力帆02”公司債券到期后全額兌付存在重大風險。隨著3月15日力帆股份未能按期兌付“16力帆02”債券本息,危機全面爆發。
在多次被曝出拖欠債務無法償還之后,力帆只剩下一條路可走,就是申請司法重整并尋求白衣騎士的救助,此時力帆已經身背一百多億元的負債。
根據力帆發布的2020年半年報,力帆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5.84億元,同比減少69.42%;凈虧損25.95億元,上年同期虧損9.47億元,同比擴大173.99%。總資產約為169.6億元,凈資產僅剩1.06億元,暴跌96.12%,負債高達167.7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98.87%,近乎資不抵債。
8月7日,力帆控股以其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由,向法院申請進行司法重整。8月21日,力帆控股收到法院送達的《民事裁定書》及《決定書》,裁定受理債權人對公司的重整申請。
8月26日,力帆宣布,面向市場進行公開招募重整投資人,公告稱,重整投資人應具有足夠的資金實力進行重整投資,并能出具相應的資信證明或其他履約能力證明,重整投資人資產總金額不低于200億元;行業不限,但擁有汽摩業生產管理經驗者,或擁有汽摩企業并購整合經驗者優先。
9月14日,重慶兩江基金和吉利邁捷投資以聯合體身份向力帆控股管理人提交了意向重整投資人報名材料。9月底,上述投資人被正式確定為意向投資人,參與力帆股份的重整工作。
從力帆司法重整的推進速度來看,不可謂不快。然而曾經創造過輝煌的力帆,淪落到如今的地步還是讓人多少有些唏噓。“力帆的問題,可能大家有相同的認識,比如技術研發跟不上、產品品控做得不到位等,其實這些只是表面現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觀察人士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最根本的原因可能是家族管理和現代企業制度的沖突,家族一方不能充分放權,導致管理出了問題。”
在上述觀察人士看來,力帆在發展的早期和其他自主品牌差距并不大,都是通過逆向研發先解決了生存的問題,但決定生死的是發展的問題。力帆就是沒有跟上發展的腳步,以至于被市場所淘汰。
“當年的力帆汽車還有市場,更可貴的是不壓榨經銷商,一輛車有1萬元的利潤,賣出去20輛就是20萬元,而個別一線自主品牌即便賣出去200輛也未必能盈利,往往還需要依靠廠家的返點獎勵。”一位力帆經銷商表示,“如果力帆的產品能夠跟得上,肯定還會和力帆合作。”
?尹明善英雄遲暮
說到力帆,就不能不提起今年已經82歲高齡的創始人尹明善。在中國汽車界,能夠被稱為教父的有兩個人,一個是“江淮教父”左延安,另外一個就是“力帆教父”尹明善。
尹明善的創業史堪稱傳奇,1992年,時年54歲的尹明善以20萬元資金起家,開始投身摩托車發動機制造。在摩托車領域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尹明善于2003年正式進軍汽車產業,時年65歲。
65歲開始造車,在中國汽車工業史上尚沒有第二例,力帆于2003年收購了重慶專用汽車制造總廠83%的股份,并且以擴建的名義,成功申請到轎車生產資格。3年之后的2006年,重慶第一輛自主知識產權的轎車力帆520上市,自此力帆汽車開始發力。4年之后的2010年,力帆股份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尹明善一舉成為重慶首富,這一年他72歲。
尹明善值得所有汽車人尊重,盡管日前其身陷涉嫌信批違規一案。“雖然現在的力帆已經處于生死邊緣,但尹明善稱得上是一個英雄。”上述業內觀察人士如此評價道。
只是英雄也有遲暮時。尹明善遇到了中國絕大部分家族企業都會面臨的問題:接班人的選擇與培養。尹明善首先考慮的也是家中的第二代,無奈兒子尹喜地和女兒尹索微均難堪大任。此后,尹明善開始考慮家族之外的人選。2015年,尹明善看中了時任力帆股份總裁尚游和力帆集團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陳衛,以及后來接替尚游的總裁牟剛。
尹明善深知家族企業交班問題的重要性,他曾表示,交班問題是團隊問題,企業要想做成百年老店,就必須引進現代企業制度,像美國福特公司一樣依靠團隊。
在培養接班人的同時,尹明善也敏銳地看到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為此,力帆于2015年公告了一項總額約52億元的非公開募股計劃,募集資金主要用在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換電模式和租賃業務上。隨后,力帆斥資1.65億元與重慶兩江新區管理委員會合作成立新能源汽車公司,同時投資15.48億元規劃智能新能源汽車鋰電芯項目。
可惜,三位職業經理人未能按尹明善的預期帶領力帆完成新能源汽車戰略的轉型,力帆甚至卷入了“騙補”丑聞。對于一個二線自主品牌而言,顯然經不起這樣的折騰與失敗。“力帆之敗,內敗在接班人問題,外敗于新能源汽車戰略的失敗。”一位行業觀察人士表示:“力帆明顯起了大早趕了晚集,如果是現在做,可能會是另外一個結果。”
?吉利能消化多少
重慶兩江基金和吉利邁捷投資是此次力帆司法重整的意向投資人聯合體。對于汽車業界而言,重慶兩江基金并不陌生。
重慶兩江基金全稱是重慶兩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公開資料顯示,兩江基金成立于2013年7月,注冊資本1億元,截至三季度末,公司作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共管理了10只基金,管理基金總規模達132億元(按認繳計算),重點管理兩江戰略性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和兩江科技創新股權投資基金及子基金群。顯然,以兩江基金的資金實力,可以給力帆提供較大的資金支持,兩江基金在2019年就曾與渝富資本共同增資9.6億元加碼投資金康新能源。
然而要想真正盤活力帆,顯然不能只投入資金,這就是參與意向投資的吉利邁捷投資所能發揮的作用。
資料顯示,吉利邁捷投資有限公司是吉利科技集團下屬企業,吉利科技集團是一家以科技創新為導向,以投資、運營雙輪驅動的大型產業集團,是跨界科技生態領域的產業投資商與運營商。吉利邁捷投資顯然等同于吉利參與投資,只是吉利方面至今都不做“肯定此事”的表態,完全不同于此前吉利屢屢進行的大手筆收購。
力帆到底值不值得吉利出手?“在一定程度上,吉利或許已經不只是考慮市場價值了,就像吉利之前托管長豐獵豹一樣,有地方政府出面運作的因素在。”一位行業觀察人士分析認為。
那么,吉利收購力帆會不會是虧本的買賣?就目前已有的觀點分析認為,吉利可謂穩賺不賠。如果吉利汽車接盤力帆股份后,將獲得力帆股份在重慶當地的鴛鴦地塊,此地塊目前價值100億元,當地政府當初收儲只給了30多億元。與此同時,力帆股份上市公司的身份可以為吉利汽車在A股融資。此外,力帆股份還擁有吉利汽車夢寐以求的金融牌照,這對于吉利旗下曹操出行等板塊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對于力帆汽車的遺產,吉利能消化多少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近一兩年來,吉利先后出資收購了寶騰汽車49.90%的股份和高端跑車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戴姆勒旗下Smart品牌50%的股份以及托管湖南長豐獵豹股份有限公司長沙工廠。在商用車領域,吉利商用車集團以4.35億元收購商用車企業華菱星馬15.24%股權,成為公司控股股東。不過這些股份被吉利收購的企業,要么虧損嚴重,要么經營困難,吉利尚需要時間去消化。如果再加上一個力帆,吉利的胃動力恐怕將經受更大的考驗。
?力帆是否還有明天
對于尹明善和力帆而言,其重點考慮的是未來力帆品牌存在的可能性。力帆品牌能否有明天的一個關鍵是,尹明善家族未來在力帆中的位置。
力帆控股為*ST力帆控股股東,持有其47.08%的股份。尹明善、陳巧鳳、尹喜地、尹索微四人均在公司擔任董事職務,以上四人合計直接持有公司0.49%的股份,而通過持有力帆控股的股份間接持有公司股份共計為47.08%。
“在力帆完成司法重整之后,尹明善家族很有可能丟掉控股權,否則新的投資方幾乎不可能進來。”一位行業觀察人士表示。“從尹明善家族角度考慮,肯定希望留下日后反轉的可能,比如保留上市公司的殼資源,再注入其他產業。”在一位證券市場分析人士看來,力帆未來的命運還存在不確定性。
從目前力帆的業務板塊來看,摩托車業務表現尚可。2019年,力帆股份重新聚焦其賴以起家的摩托車業務。前7個月,力帆摩托車累計銷售約28.76萬輛,摩托車發動機累計銷量約為41.5萬臺。只是,力帆的乘用車品牌或許已經走到了歷史盡頭,即使被收購,市場上不需要這么一個已經被徹底邊緣化的品牌。
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主任安慶衡指出,多年來,由于整車企業生產準入門檻較高、生產資質相對稀缺,同時對于產業鏈的帶動作用明顯,對地方政府稅收和區域就業的貢獻巨大,所以一直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資最為看重的投資方。但從區域長遠發展角度來看,一些產品技術能力較弱、自立自強能力較差的整車企業難以帶來持續效益,很有可能曇花一現。對此,地方政府應正視產業發展趨勢,積極推動當地汽車行業的整合重組,一方面嚴格控制新增企業,另一方面推動現有企業兼并重組、盤活已建產能、提高資質利用價值。
力帆汽車顯然屬于“產品技術能力較弱、自立自強能力較差的整車企業”,未來和明天,已經不掌握在力帆自己手中。
編輯:郭晨
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作者:張忠岳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30065
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汽車報網,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