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斑馬消費,圖片來自“特定授權”
前腳剛發布定制網約車D1,造了一波品牌聲勢,后腳就因為花小豬違法違規被青島七部門約談,這樣的“冰火兩重天”,一直是近幾年來,滴滴的常態。
2012年進入移動出行市場,在資本加持之下,滴滴開啟最瘋狂的網約車燒錢大戰,合快的、并Uber中國,一舉成為中國網約車市場的老大。
2016年之后呢?如果說移動出行、網約車市場是一座高山,那么,滴滴只花了4年時間就爬上了頂峰,之后的4年,一直駐守于此。
早年,滴滴創始人程維被喻為土狼,兇狠善戰。但是,土狼的沃土是草原,并不擅長困守。這幾年,滴滴用戶增長陷入瓶頸,業務進展不大,還動不動就因為監管問題成為眾矢之的。
2020年,滴滴再出發,順風車重新上線、補貼出租車業務,核心業務網約車下沉與出海齊發,并通過青桔單車、橙心優選等豐富滴滴生態,就是要尋找下一座高峰。
但是,美團、拼多多、京東、嘀嗒等巨頭不僅牢牢占據這些山頭,還對自己的腹地虎視眈眈,最大的競爭對手Uber上市,一座更高的山峰正壓過自己,留給滴滴裂變的時間還有多少?
11月16日晚,滴滴舉辦第12場“滴滴開放日”活動,正式發布與比亞迪合作的全球首款定制網約車D1。
這是一款號稱擁有A級車尺寸、B級車軸距、C級車后排空間、MPV安全性和舒適性的新能源汽車,續航400KM,以青果色為主打色調。D1專門為滴滴網約車定制,擁有彩虹接駕燈,乘客上車前可以通過APP自助調節車內溫度,單側電滑門保證上下車安全,方向盤上還配備了滴滴鍵。值得一提的是,這款車并非標價出售,而是根據公里數向比亞迪付費。
滴滴造車,標志著公司從輕資產的出行平臺,轉型為出行服務提供商。程維在發布會上說,過去滴滴致力于優化軟件,未來10年將同步優化軟件和硬件。
轉型背后,是滴滴突破用戶增長瓶頸的渴望。
2012年7月,以出租車智能化為主要業務的小桔科技創立,拿到金沙江創投的300萬美元A輪后,陸續推出滴滴專車、滴滴快車、滴滴順風車、滴滴代駕等產品。2015年初,合并補貼戰中的主要對手快的,2016年8月收購全球最大移動出行巨頭Uber在中國的業務,一躍而成為中國移動出行市場的老大。
滴滴8年崛起,離不開騰訊、阿里巴巴、高瓴資本、軟銀等實力股東的支持。據不完全統計,公司創立至今,共融資20次左右,募集資金1500億元左右,投后估值800億美元。
但是,8年仍然沒能結出贏利果實。Uber去年虧損85.06億美元,今年前三季度虧損約60億美元,滴滴也未能盈利,行業估計2019年的虧損額高達11億美元。
對于成長期的科技公司而言,用戶增長停滯或下滑,比虧損更可怕。
數據顯示,2014年-2018年是中國網約車用戶和市場規模快速增長的階段,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28.0%。行業估計,2019年之后將轉入平穩增長期,年復合增長率將維持在12.3%的水平。
2019年Q3,中國網約車應用的每日活躍使用量同比下降6.3%,這也是其連續第5個季度下滑。公開數據顯示,市場份額93%的滴滴出行,乘客和司機端App使用量分別下降了5%和23%。
挑戰并不止于滴滴內部。
神州專車在高端網約車領域無人能比,盡管受瑞幸咖啡影響,神州系搖搖欲墜,但神州優車的核心業務仍在苦苦堅持;首汽約車在北京區域市場中高端用車領域的影響力,也不是滴滴可以輕易撼動的。
成立于2010年的易到用車,是中國第一家出行領域的互聯網信息公司,中途因創始人出局陷入停擺,2018年高調復活后,仍然是滴滴的主要追趕者之一。
以美團、高德為代表的互聯網平臺們,出于生態拓展、流量變現等原因,不斷進攻出行市場。其中,美團打車已經躋身網約車第一梯隊。
這幾年,移動出行領域降溫,連機構的研究報告都出得少多了。汽車廠商因自身行情疲軟參與其中做得有聲有色,算是行業為數不多的亮點。
汽車廠商做網約車,早年頂著賣車的動機不被看好,但借助上游的天然優勢,已經在市場打出一片天地,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曹操專車和T3出行,已經成為最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其實,滴滴從眾多戰略合作伙伴中選擇比亞迪推出D1,完全可以看做是對此的反擊。
當然,最值得注意的還是出租車群體。畢竟,全國100多萬臺出租車,仍然完成了全國城市客運量的接近3成。
早年網約車崛起,搶的就是出租車的生意。為了保住飯碗,出租車行業也開始互聯網化。近幾年,多家以出租車智能化為主要業務的公司,開始在區域市場落地。
總之,在滴滴一家獨大的這些日子里,各大巨頭們趁著滴滴陷入業務瓶頸、監管整頓的時機,分路進攻。出行領域并非西線無戰事,只是都將矛頭對準了滴滴。
你們看,像不像《倚天屠龍記》中,六大派趁明教內訌圍攻光明頂?
這一次,80后程維能否頂住進攻,繼續保持絕對的領先地位?
不管神州專車、嘀嗒出行這些公司怎么號稱,滴滴仍然是移動出行市場的老大。
但是,增長乏力、盈利遙遙無期,如何破此僵局?
滴滴想到的方法是,生態。
BAT之后,TMD接班。TMD中的頭條系和美團,都是生態的受益者。
今日頭條以推薦算法立足,后來孵化了抖音、西瓜視頻、悟空問答等產品,在新聞資訊、小視頻等領域保持絕對優勢。
美團本地生活生態圈更為完善,團購、外賣、電影、酒店、打車、單車業務,幾乎無所不包,其中貓眼還獨立上市。公司上市前巨虧,后來扭虧的原因,也是因為酒店等業務的崛起。
美團最新市值1.79萬億港元(2300億美元),字節跳動拆一個Tiktok就值500億美元,整體估值達1800億美元。滴滴估值掉隊,就是因為生態圈業務的缺失。
現階段而言,滴滴要想扭轉頹勢,只能從這些方面著手。
在原先快車、專車等核心業務的基礎上,2020年滴滴加大了對出租車業務的重視,將之命名為快的出租車,拿出1億元來發補貼;另外,重新上線了此前因監管問題下線的順風車業務。
事實上,網約車只是互聯網化的出租車,順風車才是最本質的共享出行模式。因其經濟性、綠色以及消費者預約出行習慣的養成,行業內將順風車視為主流方向之一。
早年,滴滴順風車在細分市場獨占鰲頭,可就在下線的那幾年,嘀嗒趁機崛起,滴滴在順風車市場重新成為一個追趕者。
滴滴主體之外,公司推出青桔單車、青菜拼車,全資入股花小豬,走多品牌孵化之路。啟信寶顯示,花小豬科技成立于2020年8月,由滴滴持股100%。
出行業務之外,公司以海量用戶為基礎,將業務拓展至金融、同城配送、社區團購等新業務。其中,滴滴投資的橙心優選,與拼多多、京東、美團等零售選手正面對壘。
另外,滴滴也在AI、自動駕駛等技術領域有所積累。發布D1時,程維表示,迭代版本D3將在2025年前后推出,搭載自動駕駛功能。
除了在經營模式上全面鋪開,滴滴也開始在業務范圍上動心思,下沉與出海。
數據顯示,2019年Q1,網約車在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的滲透率達到50.3%和20.3%,二線城市為7.6%,三線及四線以下城市的滲透率僅為3.2%和2.8%。
滴滴今年下半年推出的花小豬,號稱“打車界的拼多多”,推薦好友注冊可獲現金獎勵,邀請好友助力可領優惠券,進攻的正是下沉市場。
三線及以下城市看起來是網約車的空白市場,但是,這些小城市空間小、年輕高端消費人群少,滲透率的提升空間有限。哪怕早期通過補貼等方式吸引到了用戶,最終的留存率恐怕不容樂觀。
購物和打車屬于兩種消費模式,低價商品對用戶有著強烈的持續吸引力,但打車的即時體驗性更強,一次低價低質的服務,足以讓消費者心生厭倦。
中國的移動出行潛在用戶基本盡歸滴滴所有,但短期之內增長空間已很小,于是早早地布局海外。滴滴最新宣布的5.5億用戶,2020年10月的4億月活躍用戶,應該包含了全球范圍內的滴滴生態產品。
目前,滴滴已經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巴西、墨西哥、哥倫比亞、智利等國家開展業務。
11月19,滴滴總裁柳青在2020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中國論壇上表示,滴滴在主要拉美市場份額已經接近50%。
其實,從上述海外市場布局來看,仍然是以世界范圍的下沉市場為主,掣肘同樣存在。如果想進一步探索,特別是網約車發達的歐美地區,必然會遇上最大的競爭對手Uber。
度過艱難的調整期之后,滴滴在今年3月提出,3年內實現“0188”計劃,0事故、全球每天服務1億單、國內全出行滲透率8%、全球用戶超8億。
程維離目標有多遠?
來源:斑馬消費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32773
以上內容轉載自斑馬消費,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