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電動網訊:5月21日,國家電網公司營銷部智能用電處前往河南新鄉調研,對新鄉在智能電網建設及電動汽車發展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新鄉模式”在國內率先解決了電動出租車經濟效益無法保障問題,為未來實現商業化奠定了基礎。截至作者發稿,共有100輛純電動出租車在市區范圍內上路運營,其中 70余輛已累積運營半年有余,單車行駛里程最高已達3萬多公里。
純電動出租車運營效果顯著
走進新鄉新能電動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能”)的運營監測室,從位置服務到電池使用,這里的”EVIS電動汽車信息交互系統”大屏幕清晰地顯示著每一臺電動出租車的運營狀況。
從2011年12月20日運行至2012年5月18日,新能電動出租車累積運營超60萬公里,投運時間最長的一臺車行駛里程已達32156公里。”雖然這些純電動出租車每天僅運營到晚上10點,運營時間比傳統出租車少了將近三分之一,但因為車輛動力性能穩定,出勤率自然也得到了保障。”新能公司總經理張輝介紹道。
在新能與國家電網的座談會中,作者了解到,這批純電動出租車司機,每天只需向運營公司上交160元”班錢”,其他收入全部歸司機,電費、司機的社保、福利、車輛維修等費用全部由運營公司負擔。”平均算來,按5元起價,每公里1.4元,司機每天能運行300公里左右,一天就有將近400元的收入,除去上交的160后,每天能賺240元。公司要求司機每周休息一天,一個月至少休息四天,因此如果沒有重大事故,司機月收入在4000到5000元之間不成問題。”張輝說。
采訪中,一些出租車司機也向作者透露了自己當前面臨的苦惱:雖然收入和福利相對可觀,但單次充電最高150公里的續航里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出租車的正常工作。”一是新鄉市內的換電網絡布局尚未健全,白天出車至少得換一次電;另一方面司機夜晚不允許出車,早上上班還需乘坐公交到較遠的運營公司提車,晚上下班又要把車完整交回運營公司檢修。這些均與傳統出租車運營不同,覺得不是太方便。”一位王姓司機如是說。
對于司機反映的這些問題,新能方面表示這些都將很快得到解決。據稱,新鄉為滿足這100輛電動出租車的換電要求,規劃的能源供給網絡由1個中心站和5個子站(移動換電車)構成,目前已經投入使用的只有中心站和2個子站,年底前其他3個子站也將投入運營,到時將可全面覆蓋整個新鄉市區。”到時,司機白天運營中途需要換一次電就可就近去一個換電點,晚上下班收車可以就近停靠也可以將車開回家,第二天一早先就近換完電池后,開始正常工作。”張輝說。
移動換電,搭建新鄉換電網絡
依托新能技術團隊,新鄉目前已有的6個移動換電站(車)全部投用后,將初步完成新鄉市區換電網絡的搭建。單車一次換電僅需4分半鐘,整個過程完全自動化。
作者在現場觀摩換電過程時了解到,新能通過反復試驗卡接式、掛鉤式等技術,最終選擇了插銷式換電模式,將檢索放在操作工作臺上。由于底盤空間有限,新能電動車有意將座椅下的底盤空間設計成了”弓”字形,使前后高低不同,中間設置連接通道,從而順利將一塊21.6KWh的電池安裝進去,在合理利用底盤空間的基礎上保證了電量。
新能公司2008年開始研究換電模式,2009年9月份由新鄉市政府向河南省匯報,同年底獲批,在新鄉供電局的大力支持下展開工作。2010年9月,新能電動車項目順利啟動。
小小的電動車凝聚了無數智慧。為了取得盡可能優質的電驅動系統,新能公司與上海電驅動合作開發,重新設計并定義了新能出租車的車身及底盤。張輝說:”我們最初嘗試的內容與杭州電力搞的基本一致,采用后備箱換電模式。但通過反復試驗對比研究,我們最終選擇了底盤換電技術。”
電池提供商進行”保姆式”給力支持
電動出租車運營工況復雜,對電池的考驗極大,特別是換電模式,對電池一致性和穩定性等方面的要求更高。 ”目前首批上路的電動汽車電池在跑了3萬公里后,尚未出現任何衰減,雖然由于時間較短尚難對電池進行準確評測,但這批電池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的表現令人滿意。”張輝說。
據了解,新鄉換電站配備的210套磷酸鐵鋰電池中,80%來自環宇賽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環宇集團總裁程志杰在接受作者采訪時指出:”我們前幾天剛剛對新能電動出租車進行了每月一次的電池例行檢修,檢測內容包括外觀、零部件、電壓等;除此之外,為了保障這些電動出租車順利運營,我們還對電池進行半年一次大的檢修,將所有車載電池運回環宇工廠進行充換電的全面測試,如果電池組各項數據穩定,我們將不開箱檢修,否則我們就會開箱檢修。”
”雖然在你們看來,這些檢測相對繁瑣,但在電動車尚未得到普及的情況下,依照我們與山東沂星客車合作推進臨沂電動大巴示范運營的經驗,只有這些‘保姆式’的維護和檢修,才是電動車順利運營的保障。” 程志杰補充道。
”新鄉模式”奠定純電動出租車運營商業化基礎
是充電還是換電,關于這個問題的爭執和一年前的情形相比,雖然塵埃尚未完全落定,但無論是車企還是國家電網已經漸趨理性。是充是換,最終市場說了算;是充是換,要根據車輛的具體用途來考慮。作為使用頻率高、日行駛里程長的電動出租車,在電池技術尚未達到理想水平的前提下,采用換電模式應該是個共識。但問題在于如何給電動出租車換電?
杭州采用了后備箱換電的模式,自動化程度低,工人勞動強度大,業內專家似乎不看好這種模式的推廣前景。
以色列的BP公司是底盤換電的先行者,也一直在努力把其技術推銷給中國的企業,并且與南網合作在廣州建造了一個示范換電站;但不少專家認為BP的技術有些”不服水土”,”用以色列空軍懸掛導彈的技術懸掛電池,未必太復雜,太昂貴了”。
河南新鄉的電動出租車似乎在走出一條自己的模式……
100輛純電動出租車規模運營、”1+5”換電網絡市區全覆蓋、實際運營經濟效益直逼燃油出租車……這些都透露出純電動出租車運營”新鄉模式”已顯現出商業化端倪。
作者先后同新能、環宇賽爾等多家關聯單位,討論”新鄉模式”在目前國內純電動出租車普遍沒有找到盈利模式的情況下,何以一馬當先?
大家將成功的原因歸結為兩個方面:一是資源整合的成功,這有賴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精誠合作。比如,整車性能方面,依靠福汽的整車技術,專門針對電動汽車的特點進行底盤設計,而非簡單改裝;電池方面,新鄉擁有完整的電池產業集群,以環宇為龍頭的電池生產企業具備深厚的電池技術積淀,性能平穩的電池為電動汽車滿足城市代步需要提供了保障;而在電驅方面,上海電驅動提供優質產品無疑為成功運營再添保障。
二是采用獨創式底盤換電技術,特別是移動換電車的推廣,解決了其它換電模式或自動化程度低,或基礎建設和換電設備投入巨大的難題。據了解,由新鄉新能公司設計生產的移動換電車成本才只有一百多萬,無需修建專用的換電站,將之牽引到常規的加油站旁側,只需4分半鐘就能夠完成一輛乘用車的電池更換。獨特的底盤換電技術和低成本、高效率的移動換電車使新鄉電動出租車在出勤率、經濟效益等方面最大化地縮小了同燃油出租車的差距,為下一步實現真正的商業化奠定了基礎。
( 編輯/李艷嬌 )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賀瑩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341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