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8日,由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聯合電池中國網共同舉辦的第二屆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CIBF深圳)國際交流會在深圳隆重召開。大會期間,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金成、孚能科技(贛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王瑀、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閆洪嘉、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覃九三圍繞電池材料技術突破與國產化進程的話題展開了圓桌對話。
以下為圓桌對話實錄:
梁銳:感謝楊總的精彩主持,時間掌握得非常好,基本上接近了高鐵的準點率的水平,也為我們留下了非常好的時間空間。同時,今天我也非常高興得到組委會的邀請,大家對我的信任,下面進行圓桌會議,4位都是行業大咖人物,從劉工、覃工和王博,我們都是老朋友,和閆總也有過交流,都是行業的風云人物,通過和4位嘉賓的互動,能給我們業界同仁們、跟行業的專家們拋磚引玉,聽取大家的思考,同時,為產業的發展碰撞出思想和火花?,F在,隆重邀請:
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金成先生
孚能科技(贛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 王瑀先生
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閆洪嘉先生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覃九三先生
請四位嘉賓登場。
回到論壇,我想說一些開場話,過去的一年由于疫情的影響、由于中美貿易戰給我們造成非常大的經濟上的障礙,但鋰電行業的同仁們應該說都經歷了一個喜憂參半、悲喜交加、痛并快樂的過程。大家可以深刻地體會到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不管是消費類電池還是動力電池,需求急劇增長,但是去年下半年開始,另外一個情況是原材料價格大幅度上漲,碳酸鋰上漲了幾倍,這也使鋰電企業遇到了很大的經營壓力。大家看到兩位電池的老總很波瀾不驚,因為我們一直在痛并快樂的成長過程中,一直是這樣的。今天談的話題跟產業有關系,更大程度跟材料有關系,今天切入一個什么話題呢?今天是軟包的論壇,但電池發展這么多年一直是依賴于電池材料的發展才不斷的進步,劉博士和王博士都是這方面資深的研究人員,他們在這方面的理解是非常的深刻,很多材料的出現都引發了電池技術和電池產品的革命,首先,想請教一下劉金成先生,對電池材料未來的發展,您覺得有什么樣的方向,后續有什么發展趨勢?現在大家掌聲歡迎劉工給我們做分享。
劉金成:梁總的題目好大,從市場的應用場景發展來看,不管是儲能還是動力,磷酸鐵鋰占據了很好的位置,跟它相聯系的所有材料都會在未來市場上,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前兩年花了很多力氣做高鎳無鈷化,多半都是對鈷價上漲情緒性的反映,高鎳無鈷化到現在都是缺乏基礎,缺乏真正的驗證數據,但反復的都在講這個話題,講得多了就以為是真的無鈷化了,我覺得好像不是這樣。因為商業材料的基本鈷價體系就是以鈷來決定的,鈷沒有了,這個結構就壞了。目前為止,沒有看到無鈷材料真正做得很好,鈷會減少,但是真正無鈷是有難度的。未來材料體系的變化不應該會很大,原因是不能把自己當前已經能夠滿足儲能和電動車要求的體系說它不行,而是更好,我是比較惰性的觀點,因為我覺得現在的體系已經很好了,怎么把它用好,把它的成本弄穩定,不要一會兒鈷很難弄,一會兒鋰拼命漲價,這對于產業發展非常不利?,F在我們非常清楚地知道漲價只漲中國公司,海外的公司根本不受影響,原因是他們的供應鏈管理比咱們好,他們都是簽長單,3-5年的價格,這一次上漲都是影響中國公司,其他車廠3年的價格都談好了。所以,咱們要把心放平和一點,把產品做好的方向去發展,這樣會更有力一點。我比較保守,匯報這么多,謝謝。
梁銳:劉工很謙虛,但是有兩點是我體會到的:1.他覺得不管采取什么體系,但必須要給用戶創造價值。任何的產品必須經過充分的驗證才能推向市場,他不叫保守,我認為是作為電池人最基本的職業準則,就像我們做良心電池,要保證安全和可靠。劉工還給我們分享“咬定青山不放松,任爾東西南北風”,不管你的價格怎么變,市場風云怎么變化,但是我們要有長期的眼光、長期的戰略,使我們的業務能穩定的發展。非常感謝劉工給我們分享非常簡短但非常有內涵的觀點。
4位嘉賓當中,還有1位是王瑀博士,孚能近幾年在動力電池市場上應該說是風頭正勁,而且今年還成功上市,成為科創板冉冉上升的新星,孚能科技在動力電池的軟包電池方面的創新很多方面走在市場前列,在這里想請王瑀博士分享一下,在電池開發的新技術應用方面,有什么樣的體會,并且在產業化方面有沒有一些創新的思路?
王瑀:謝謝主持人,謝謝梁總,也謝謝劉總的精彩評論。大家都知道鋰電池能夠誕生,以及鋰電池發展到今天,有這么大的規模,實際上都是因為需求和市場的驅動,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毛里1975年開發鋰金屬電池的時候,也是因為這個市場的需求,那時候摩托羅拉拿著現金在毛里的門口等貨,等18650電池。非??上У氖?,從鋰電池行業的誕生到今天,很多的鋰電池廠是不賺錢,這是另外一個話題,1996年加入毛里的時候是14元人民幣/瓦時,現在是幾毛錢/瓦時,成本降低,當時14塊錢現在是幾毛錢。整個過程發展都是技術的驅動,以及市場的驅動,驅動著我們這些做技術的人員不斷的開發新技術,不斷的去尋找新的路徑來滿足市場的需求,手機市場的誕生促生方型電池和軟包,電動工具又催生了高倍率的圓柱型電池,當時我們成為全球第一家動力電池產業化的時候還獲得了大獎,我記得1997年拿著電動工具的電池到蘇格蘭愛丁堡參加鋰電池國際會議的時候,會場沒有人相信鋰電池還能應用在動力工具上,但是今天電動工具的市場幾乎都是鋰電池,催生了將近40億的市場,也為毛里工程師做突破性的工作感到非常的驕傲。
新能源汽車市場也是未來需要發展的,汽車的電動化是社會可持續發展、人類可持續發展需要做的,電動化就需要電池,現在充電電池發展到今天,也就鋰電池還有希望,滿足了行業的需求。1997年開始,我進入這個市場,就開始探討什么樣的電池滿足需求。當時所有材料都分析過,磷酸鐵鋰、鈷酸鋰、鎳鈷酸鋰和其他一些材料,最后分析,短期內能投產的就是磷酸鐵鋰和錳酸鋰,中期滿足汽車要求的就是三元材料,因為它有廣泛的能量密度變化,從150毫安/時到270毫安/時/克,把三元軟包疊片作為動力電池發展的方向。
剛剛梁總問我怎么驅動這個技術路線,那就是市場。孚能從終端市場分析,什么樣的電池滿足終端市場需求,什么樣的電瓶車滿足終端客戶的需求,我們就要把它設定為目標、創造技術和創造產品誕生。短期內打不成,就通過現有的材料,用各種各樣的技術手段市場需求,這也是為什么提出混合動力,混合動力就是因為電池不行,沒有辦法,就把發動機的能量回收,就誕生了新的形式——混合動力。后來發現混合動力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那能不能再開發一點呢?我們提出了插電混合動力。城市內用插電,城市外用汽油。但是發現電池技術能滿足純電需求,就轉入純電開發,2013年左右,純電慢慢進入了市場。這就是技術開發、產品開發的創新過程,源泉就是社會的發展、人類的發展出現了瓶頸,需要我們做技術的人、需要人類來找出這個渠道和解決的方案,這個催生了各種各樣的產品誕生、各種各樣的技術誕生,謝謝大家。
梁銳:王總作為鋰電界的前輩,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大家分享了鋰電成長的過程,我深有同感,因為我做鋰電池超過20年了,我有三句話:以需求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來不斷的創新、不斷滿足新的需求、不斷的發現新的需求,這是我們作為電池人這么多年一直在做的事情。令人高興的是,從國內來說,現在創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創新的能力越來越強,所以從剛開始的鋰電池中日韓三家,日方占主導,現在變成中國為鋰電行業的主導地位,這是大家不斷創新的結果,我們也祝愿孚能在創新路上越走越好,而且取得更大的成績。
下面,我想從兩位電池企業的老總,他們是屬于高知企業家,講話非常有水平,而且都是干貨滿滿。但是,他們對材料企業也提出了很多要求,從軟包電池產業來說,十年前我就感覺到很多材料不能產業化,尤其讓大家非常頭疼的是鋁塑封裝袋,說起來非常簡單,但是非常難以國產化,到現在還沒有達到國外同行的最好水平。明冠新材的閆總作為行業內的新人,80后的后浪,充滿了活力,明冠在3個月前剛剛成功登陸科創板,也是非常高興的一件事情,也想請閆總給我們介紹一下鋁塑產品的難點到底是在哪里,明冠在這方面又有什么突破,給大家分享一下。
閆洪嘉:謝謝梁總。剛才聽到劉博士和王博士的分享,受益匪淺。大家對于明冠還是比較陌生,明冠還是成立比較早,最早2007年,再早是2003年,一直圍繞著高分子材料、基礎材料為主,在這方面還有自己的心得。做鋁塑膜之前,明冠是做太陽能電池背板,也是起到了封裝的作用,內部就一直在講,前兩天內部高管開會的時候講到上市之后,發現很多公司要求更嚴,或者是要求更怎么樣,我說現在有另外一個心態,雖然你是上市了,但是是進入新的賽道,有很多大佬和很多前輩都在這個市場上,你還是一個新兵。做基礎材料不管是鋁塑膜還是其他的基礎材料,我們在這一點上還要承認,日本、美國在技術沉淀上是有的,國內的企業,明冠不到15年,國外的企業都是幾百年來做基礎材料,基礎材料是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和技術的沉淀,不是今天看到這個行業好,今天看到很熱,然后你就進來做,做鋁塑膜這個企業在行業倒下的比例是相當高的。前兩天有資本市場的老師問我,一講鋁塑膜就頭大,每家都說做出來,但最后資本市場熱一陣子,之后就沒有影子了。
為什么明冠還會堅持做這個呢?因為當時選擇太陽能背板的時候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那時候在光伏買一平米背板,當年太陽能之父施振榮飛到澳門找供應商才能買到材料,剛剛劉博士講到材料的謹慎性,由于太陽能背板的緊張,行業發展非常快速,原材料供應不上,訂單又很多,沒有辦法,也是采用了各種各樣的基礎材料,也是給行業帶來很多的質量成本和風險。明冠在太陽能行業做背板的時候就考慮了這個問題,也看到了今天的問題,如果有關注明冠企業的財報時,在美國很大的收入是做修復生意,就是太陽能組件是用10-25年,但有很多用了5年就開裂等一系列的問題,這對于行業的發展是非常不健康的。我們在做鋁塑膜的時候就考慮了這個問題,鋁塑膜在電池里邊占的比重是非常小的,但是這個材料如果做得不好,你付出的代價,給你的客戶,包括你自己,這個責任是相當大的。我們在做鋁塑膜不是今天才開始做,2010年就拿到了發明專利,2007年太陽能和鋁塑膜同時立項,當時以數碼為主,太陽能又很熱,公司集中精力做這一塊,這些年的研發是沒有放棄的。
下午隔壁有產品推介會,2009年的同事陪著這個項目十幾年,他說從小伙子變成了一個老男人,他對產品是非常有感情的,剛剛主持人講得他眼睛冒光了。雖然他是一個男同志,但是我相信他是把鋁塑膜產品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鋁塑膜最難的是它是鋁箔,鋁塑膜肯定是從日本和國內買,買了之后就是怎么用好它,表面處理是很重要的環節,這樣就會導致工藝和設計有很大的影響。傳統鋁塑膜有7道工序,每個環節都要去管控,每個環節都要做到百分之百,這還是有一定的挑戰。明冠在工藝裝備上的設計能力很強,雖然設備是進口的,但是工藝設計和圖紙是自己出的,所以工藝設計能力很強,這樣就變成把鋁塑膜做成集成化,第一步從7道工序簡到3道,新車間簡化到2個環節,這樣就減少了管理和技術漏洞。鋁塑膜很難的一塊還有膠粘劑,我們2014年就開發出來了膠粘劑,從材料的最關鍵的表面處理上,明冠還是做了很多功課。當然,在鋰電行業里邊,我們還是新兵,還要向劉兵、王博士、梁總和覃總請教和學習。
梁銳:閆總充分抓住會談的時間,向劉博士和王博士展示了核心的能力,我也替你做一下營銷。明冠第一個是屬于相關多元化拓展,在太陽能背板基礎上開發了鋁塑膜,你是有技術積累的,不是跨界做這個事情的,是值得大家信任的。另外,你是充分理解了客戶的痛點,包括鋁塑膜雖然是小的材料,但一旦出現問題,會造成重大的安全隱患,會給客戶帶來很大的損害,所以你們設定的標準就從客戶的角度出發,來設定檢驗的標準。如果堅持這個原則,就能讓你們行穩致遠,成為中國鋁塑膜領先的企業,非常感謝閆總。我們非常高興看到又一個原來非常難攻克的材料品種被優秀的企業掌握,對于鋰行業的發展又多了一份強大的助力,非常好的形式。
同樣,新宙邦也是做材料的,電解液在電池的功能性更強的材料,甚至它的功能性、安全性可靠性,很多的性能指標都和電解液有關系,覃九三總也是多年從事電解液的開發,他們不僅成為鋰電行業電解液的領頭大哥,而且在固態電池方面也進行了超前的布局,剛剛在下面也向他請教了幾個問題,也想在此請覃總對于固態電解液技術方面的難點和新宙邦的發展狀態,歡迎覃總。
覃九三:新宙邦定義自己是材料技術導向型的公司,同時定義自己是顧客方案提供商,講固態電池之前,電解液方向新基建做了很多工作,電解類容器有50%的全球份額。鋰電池和液態也做了很多的工作,前面介紹了新的添加劑做了400多個材料,做了大量的工作。固態電池是我們始終抱有非常高期待的方向,我們公司有2位博士原來在清華,這是20年前的事情,固態電容已經做成了,現在新的團隊接力賽,隔膜已經做成了,中國做成了。固態電池是全球沒有做成,至少商業化存在一定道路,我們認為只要顧客有需求,有戰略和耐心,從戰略上選擇是制高點,是很有價值的點,我們公司剛做五年規劃,在這方面繼續堅持,客戶的選擇、解決方案的設計,現在有一點是許總和幾位介紹的,大家學會了妥協,在技術方面,不能一步就新、一步登天,有一個漸進的過程,新能源汽車發展到今天是因為手機行業把風險充分釋放了,安全和能量密度尋求平衡,固態電池用妥協的眼光,甚至是在市場上妥協,我看這是提出了很好的觀念。在固態電池上不尋求1500次循環,做到500次無人機,這個市場就足夠大了,還是非常充滿機會的。對于固態電池就說這么多。
梁銳:認識覃總十幾年,我們都是中年男人的一種思路,跟劉工差不多。既積極求變,又沉穩飽受。既銳意創新又堅守原則,這是這些企業尤其是在座企業從小到大發展起來非常有益的經驗。不說覃總的產品怎么好,因為不用我說了,就從經營的哲學來看,他們會做得更好,而且固態電池的電解液已經布局了,也希望為下一步電池的發展及時提供新的材料支持。
剛剛4位嘉賓談了材料、電池技術發展的回顧和感想,大家現在都知道隨著習主席在去年9月22日聯合國大會上,向全球承諾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作出這樣的莊嚴承諾之后,碳達峰、碳中和的浪潮已經席卷而來,那新能源產業,尤其是鋰電池這樣的新型儲能的產業,應該說是迎來了千載難逢的大機遇,我想在座的各位應該都是非常的激動,所有的企業都摩拳擦掌,希望在新的風口期盡快搶占自己的位置,電池技術和產品也要適應這個新的發展,尋求新的突破,所以,我想最后對鋰電池未來技術的發展、未來新的材料應用,以及企業發展當中要關注的主要方向,請在座4位嘉賓每人給一段簡單的總結,以此結束今天的論壇。按照原來的順序,請劉工分享一下。
劉金成:碳達峰、碳中和事關人類持續發展的大事情,習總書記號召了,我們堅決做,兩個指標:電池循環壽命1萬次,億緯鋰能先干100G。
王瑀:從我做起,怎么做呢?中國的目標是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那我們能不能提前5年碳中和,為2060年碳中和作出鋰電應有的貢獻。
閆洪嘉:響應習主席的號召也是對自身發展的機會,我們做鋁塑膜,臺上的兩位大佬和臺下的前輩同樣擔心的還是可靠,明冠要從可靠到綠色可靠,為什么這么說呢?明冠在光伏太陽能有這個基礎,自用的電有綠色光伏發電30%,到2030年,光伏+儲能完全做到自循環,所以是可靠到綠色可靠。
覃九三:我是學化工做化工的,學化工做化工的人在碳排放上負有原罪,石化產業新能源、傳統汽車經過我們這一代人,我們要把這個問題贖罪,為下一代創造碧海藍天。
梁銳:剛剛4位嘉賓暢談了鋰電池產業、材料和相關技術的發展展望對于各位鋰電池的同仁和產業有很多的啟發,我們也汲取了很多思想的火花。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在國家迅猛發展、新能源產業蓬勃向上的大形勢下,我們希望鋰電池行業能夠進一步增強實力、進一步抓住市場機會,成為中國在全球的另外一個亮麗的名片,我也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共同地抱團、共同地支持,把新能源產業發展得更好,也預祝大家都能在各自專業層面取得成功,謝謝大家,謝謝4位嘉賓。
(注: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嘉賓審閱,僅作為參考資料,請勿轉載?。?/span>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第二屆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CIBF深圳)國際交流會”直播專題!
來源: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42393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