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這一周,汽車媒體的圈子里幾乎被大眾ID的名字填滿了,3月20日,一汽-大眾ID.4 CROZZ正式上市交付,3月25日,上汽大眾ID.4 X正式上市交付,第一批大眾ID的車主提到了他們心儀的愛車。
一汽-大眾ID.4 CROZZ交付之夜
上汽大眾ID.4X交付之夜
從去年11月兩車共同亮相,到本周集中交付,四個月的時間,ID.4這一炮雙響的響動著實不小,而在參加完ID.4X的交付儀式之后,邦老師覺得有必要來聊聊大眾的ID與特斯拉之間的故事了。
歐洲——大眾與特斯拉的第一戰
馬斯克與迪斯的這張合影估計會出現在今后所有記述汽車發展史的文章當中
曾幾何時,迪斯和馬斯克在推特上就好比一對CP,互相力挺,再配上上面這張ID.3車前的合影,用我們編輯部小編的話來說,這笑(gēi)容(lì)燦(gēi)爛(qì)的樣子,還以為這是鐵桿盟友呢!
這張合影是發生在2020年9月的事情,當時ID.3才剛剛從綿延許久的軟件門泥潭里爬出來,8月份的時候全球媒體熱傳的那張ID.3插線OTA的照片幾乎成為大眾要被智能汽車時代拋棄的印證。
彼時,大眾為上萬臺已經生產出廠的ID.3進行有線OTA升級,幾乎整個智能汽車領域都在看戲,不過當時也有聲音說,這種情況并不是大眾被軟件拖累了,而是大眾超前設計的E3架構實在太過顛覆性,再加上車輛的機械制造方面又進度超前,所以才造成了這種車等軟件的情況,但大眾在軟件方面選擇的方向是正確的。
這句話到今天來看,的確是有見地的,去年底到現在,ID.3在歐洲的熱銷,ID.4在中國市場的一炮雙響,以及之后消費者和媒體對于大眾智能車機的積極評價,都證明這條軟件道路雖然道阻且艱,但對于正在經歷大象轉身的大眾來說,算是初步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在交出這份滿意答卷的同時,大眾也開始顯露自己的野心了。今年1月20日,迪斯在自己的首條推特中寫下了這樣的內容。
迪斯入駐推特的首條推文
迪斯公開叫板馬斯克,說ID.3和e-tron已經贏下了第一戰,在歐洲擊敗了特斯拉。他能說出這話主要是因為2020年的后幾個月,ID.3在歐洲的月銷量連續壓了Model3一頭,以整個2020年全年來看,大眾品牌的純電動車銷量也超過了特斯拉,位列第一,占據了整個歐洲市場12%的份額,領先特斯拉3個百分點。
不過邦老師這里要說句實話,現階段大眾在歐洲戰場的勝利含金量真的不高。作為特斯拉最暢銷的車型,Model3目前還沒在歐洲本土生產,所有歐洲銷售的Model3均來自上海工廠,長途的海運帶來的時間和資金成本都讓Model3在歐洲的競爭力受損,假以時日,德國柏林的工廠投產之后,才是大眾和特斯拉在歐洲的決戰之日。
當然,大眾在歐洲市場的確更有勝算,大眾對歐洲市場的脈搏把握的還是更準確,比如車身尺寸上,ID.3就更加適合歐洲狹窄的道路和能把人逼瘋的停車位。以Model3的自動泊車能力,歐洲車位能讓這個功能直接宕機,沒辦法,誰讓美國都是大車位呢。
如果說在歐洲市場,即便Model3在德國投產之后,大眾也已依然還有一定勝算的話,那么在北美市場,特斯拉就是無可爭議的王者,沒辦法,先發優勢和市場滲透的深度,特斯拉在美國都是獨一無二的那一檔,沒有競爭者可以靠近。所以說,大眾與特斯拉競爭的主戰場就是下面要說的重頭戲——中國市場。
中國市場——大眾與特斯拉的勝負手
大眾與特斯拉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都是戰略級的,不夸張的說,雙方都認為中國市場是一戰定乾坤的地方。
特斯拉的第一個海外制造基地,第一個海外設計中心都放在了中國,也是唯一還保留公關部,甚至還在擴張公關部的分公司。這些都印證著中國在特斯拉市場布局當中的獨特地位。
馬斯克:我保證...
看看前不久馬斯克急赤忙慌地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澄清中國的特斯拉車內攝像頭沒有開啟,同時保證不會向美國政府提供其車輛在中國收集的數據。這滿滿的求生欲,這樣的快速反應在以往特斯拉的危機公關當中是絕無僅有的。
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數據
當然了,中國的銷量也對得起特斯拉的重視,2020年全年,據乘聯會的數據,特斯拉在中國賣出了137,459臺Model3,占全年116萬總銷量的近12%。毫無疑問的市場霸主,2021年開年幾個月,雖然銷量第一的寶座是讓給了宏光MINI EV,但Model Y的增長勢頭可謂是來勢洶洶。
反觀大眾,在中國新能源市場的早期動作比較拉跨,E高爾夫,純電朗逸之類的產品,除了在清庫存大額優惠的時候能聽到一點響動,幾乎就是市場上的透明產品。而這種局面終于隨著ID的到來結束了。
在剛剛結束的上汽大眾ID.4 X上市交付儀式之前,上汽大眾品牌營銷事業執行總監楊嗣耀在采訪中透露,上汽大眾的中長期目標是占據中國新能源市場份額的9%,那么再加上一汽-大眾的市場份額,哦,對了,還有江淮大眾的思皓品牌,大眾品牌的目標毫無疑問是成為中國新能源市場的領跑者。
這個場景似乎在哪見過,哦,對了,國內緊湊級轎車市場上不就是這樣嗎,軒逸雖然是第一,但是排名二到四的朗逸、寶來、速騰的大眾尾標真晃眼啊!
在新能源市場上,大眾也將復制這種策略,2021年內,南北大眾都將分別國產ID.4,ID.6,ID.3,三種型號,南北大眾加起來六款產品,每款產品至少4-5種型號,覆蓋從A級到C級的全系產品,價格覆蓋15-35的主流區間,再加上思皓專攻10萬區間的產品。就算單個產品我打不過你,我就不信群毆我還干不過你!
而且從ID的產品表現來說,特斯拉做的不好的地方,大眾幾乎都做得很好,比如內飾、做工、NVH,特斯拉特別領先的地方,大眾起碼也處在市場主流水準以上,比如智能化,輔助駕駛。所以對于那些準備從油車轉換過來的消費者,或者是對購買電動車顧慮比較重的消費者來說,大眾的吸引力的確更強。
這方面,邦老師可以現身說法,春節后邦老師身邊就有三個本來準備買入門版Model3的朋友,轉去ID.4了,當然還有最近幾天傳出的大眾ID.4周末試駕要排隊幾小時的新聞,都證明ID.4的頭炮打響了。
特斯拉,中國市場暫時的領先者,大眾,來勢洶洶的大玩家。特斯拉勝在已經搶先占領消費者對新能源產品的認知,而大眾,則有用數十年打拼贏來的中國市場江湖老大的地位。一個用劍走偏鋒的方法快速切下了新能源市場的一大塊蛋糕,而另一個則準備用大巧不工的方法橫推過去!
誰會笑到最后,現在還尚未可知,不過這種針鋒相對,棋逢對手的競爭肯定是消費者的福音,做工更好的特斯拉,亦或是更加智能的大眾ID,這樣的產品相信離中國消費者都不會太遠了。
邦點評
光說大眾和特斯拉了,我比亞迪不要面子的嗎!話說邦老師自己就是個比亞迪車主...這就是中國市場為什么是全球最好的新能源市場了,雖然2020年,歐洲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短暫超越中國大陸市場,但是在中國,每一個品牌都不可能有安全感,大眾在歐洲,特斯拉在北美的那種接近絕對安全的市場環境在中國是不可能出現的,因為環伺周圍的自主新能源品牌,不論是產品力還是對中國市場的熟悉程度,都絲毫不落下風,所以,咱們中國消費者真的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新能源消費者了。
來源:電動邦
作者:尹路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43003
以上內容轉載自電動邦,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