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7日,《十三邀》首播,許知遠面對著當年的風云人物羅振宇顯得有些無所是從。鏡頭里,羅振宇侃侃而談,在他眼里,時代講求效率,人生皆可速成,在那個被稱之為“黑天鵝元年”的歲月里,最動人的神話莫過于創立一家公司,用半年時間讓它估值百億美元,這遠遠超出了像許知遠這般為時代“唱挽歌的人”的想象……
“喧囂中沉淀”
這是那個時代的暗殤,“快”似乎成為了唯一的信仰。這一年,自主品牌乘用車累計銷量首次突破千萬輛,增幅達到了20%以上;這一年,獵豹、寶沃、斯威、等名不見經傳的勢力懷抱著SUV市場的美夢憧憬未來;這一年,“從來沒有這么好過”。SUV市場的你追我趕,狂放的有些不太真實,但幾乎所有人又都沉浸在這種迷人的危險之中。
狂奔的故事里總是免不了些許匪氣。月銷8萬輛的哈弗H6著實有些不講道理,長城也一路橫沖直撞,順勢突破了百萬輛的市場桎梏。一旁的吉利審時度勢,看準時機,以 博越為始,宣告著吉利SUV戰略新紀元正式來臨。
博越一經登場便將那個“以速為王”的歲月重新定義。25個月,50萬輛,博越成為了SUV市場中累計銷量最快突破50萬輛的車型之一,這個時間比哈弗H6的31個月快了半年,比大眾途觀快了17個月,“博越速度”的呼嘯聲一時間響徹在中華大地。
從此,吉利的時代一分為二。吉利3.0時代精品車在向陽而生的博越演繹下熠熠生輝,博越更是以“智能互聯”的前瞻視野,成為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的代表車型,引領著后來的帝豪GS、遠景SUV們共同構建出當時最具戰斗力的全新SUV產品體系。帝豪不再背負著吉利的榮耀與重擔踽踽獨行,“雙輪驅動”后的吉利順理成章的踏上百萬輛的高峰,俯瞰著整個自主品牌,灼灼其華。
以博瑞為始,用博越沖鋒,從品牌影響力到市場牽引力,吉利在那三年間迸發出令人嘆為觀止的沖勁,研發制造、產品結構、營銷戰略、渠道體系,吉利在愈發完善的全價值鏈中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當別人看到吉利跑得很快的時候,發現已經追不上了”。
那些年,“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被人奉為箴言,可如果將時間延伸,這只是一句片面的概括,“飛起來”并不難,難的是飛得高、飛得遠。與博越一同誕生的眾泰SR9、斯威X7等SUV車型們在當時也絲毫沒有掩飾對市場覬覦,但嗅覺靈敏的它們是市場機敏的投機者,卻唯獨缺乏對市場該有的敬畏。
這五年來SUV市場的潮漲潮落足以說明,只是乘一時風起,對市場缺乏敬畏的品牌與產品,終究會摔死在市場繁榮的假象里。就像塔勒布在《黑天鵝》中說,“我們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太當回事了。”而博越呢?它來于喧囂,長于沉淀,五年來累計銷量近120萬輛,成為中國自主品牌SUV中當之無愧的領軍者。
這一方面自然要歸功于吉利冷靜的市場預判,在發展戰略層面上,從梳理產品矩陣到優化單車效率,從提升經銷商健康程度到解決上下游產業鏈矛盾,吉利適時地收起高速擴張的雄心,領會到“慢下來”夯實體系能力的重要性。
當然,更核心的一點是博越本身的產品品質,當時的吉利太了解“產品第一”的理念對于品牌以及市場意味著什么。無論是“造每個人的精品車”的宣言,還是“堅持以用戶為中心,堅持技術領先”的戰略,造車是一場馬拉松,吉利自始至終堅定不移的方向便是對于產品品質的不懈追求,這也使得博越“好看、好開、好智能”的三好品質能夠跨越分化的洪流,進而征服了愈發理性的市場受眾。
博越征戰三年之后,博越PRO“裹挾”著全面進化的產品標準,將智能SUV再次定義。面對合資SUV的步步緊逼,博越PRO力圖通過標桿產品的技術升級在下行的存量競爭市場中與博越保持一定程度上的產品區隔,進而覆蓋更廣泛的受眾群體,形成更具防御能力的產品體系,抵御市場的侵襲。
從博越到博越PRO再到博越百萬款以及3月剛上市的博越亞運版,博越的這份少年赤子心一直不曾改變。這五年間的每一次進化,每一次升級,無論是從產品的升級,還是銷量品牌的提升,無論是從傳播層面的進化還是文化理念的傳遞,不僅為自主品牌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鮮明的體系化范本,也同時為中國自主品牌把握時機實現躍遷樹立起一個標桿性的發展路徑。
那便是以產品品質為基礎,以用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從而完善市場布局形成體系化經營發展,亦步亦趨地實現對合資品牌的追趕與超越。
“三好少年,再出發”
3年前,馬來西亞寶騰X70上市活動的現場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年過9旬的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蒂爾穿著一身藍西裝,精神矍鑠。他看著眼前一路陪伴的夫人,滿眼愛意地將寶騰X70的新車鑰匙遞到她的手中,時間在這一刻仿佛飛速回溯,馬哈蒂爾看見了那個曾經絢爛無比的寶騰,想起了將寶騰生產的第一輛車送給夫人時那雙略微激動到顫抖的手。
千帆過盡,33年之后,以寶騰X70之名,寶騰品牌再次回歸了,而寶騰X70在國內有個更為人所熟知的名字—博越。
就早在寶騰上市的半年前,吉利博越“挑戰100度 中歐品質行”的活動在英國的賽車圣地古德伍德完美收官,在這場穿越亞歐大陸的旅行中,博越的歷史使命便已經悄然改變。
“吉利汽車在中國市場占有率再高,不代表成功,吉利的目標并不放在中國市場,汽車行業必須進入國際化、全球化,參與到全球市場的競爭。”后百萬時代,博越承載著吉利全球化野望越飛越高,越飛越遠。
將視角放大至全球汽車產業中,每一個成長起來的汽車巨擎,都有著漫漫長征式的全球化拓展歷程。從100年之前的福特T型車到50年之前的大眾甲殼蟲,從30年之前的豐田卡羅拉到如今的日產奇駿,每一個龐大的夢想,都有這些璀璨的全球車明星點綴輝煌。
可像從單一品牌發展到全球多種品牌,打造全球車這樣的經歷,中國自主品牌鮮有成就。雖千萬人吾往矣,眼界決定世界,思路決定出路,高度決定深度,格局決定結局,博越與吉利必須義無反顧。
從白俄羅斯工廠的啟動到寶騰工廠的投產,博越一直立足本土化生產、本土化供應鏈、本土化管理、本土化服務為一體的全球化,并且加快全面重建海外渠道網絡,優化創新服務管理,構建全新的國際營銷新體系。毫無疑問,博越的全球化過程,成為驗證吉利汽車走向世界最有力的試金石。
扎導版《正義聯盟》在片尾中說道:“這世界傷痕累累,支離破碎,無法改變,但世界不能在過去修復,只有在未來才能。”此前中國品牌蹣跚的全球化之路在博越的奮進中顯現出未曾有過的光芒。
如今,博越在歐、亞、美洲等海內外25個國家中穩居緊湊級SUV市場第一陣營,說明五年間無論是品牌市場的積累還是在體系能力的打造上,博越的“全球車”進程擁有了完備的全價值鏈支撐力量。博越的三好品質日漸精進,“吉利制造”成為“中國制造”在全球市場中的鮮活展現。
吉利躊躇滿志,“把吉利打造成受人尊敬的全球化企業”鐫刻在每一位吉利人心中,從中國三好SUV到全球經典SUV,“三好少年”博越的進化,符合汽車行業發展規律,也是中國汽車工業從大到強的必經之路。
特斯拉引領的大時代、大浪潮,像一場颶風呼嘯著掠過每個人心底,老牌巨頭們蠢蠢欲動,這場新舊勢力碰撞的戰役,龐大的企業帝國,常常會被不知道從哪里跳出來的創新型企業擊敗,失去原有的競爭優勢和地位。博越當仁不讓成為吉利的急先鋒,五年來博越的種種榮光不是結果,而是寓意著一段新的征程,三好少年,不忘初心,再出發。
文/衛金橋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43055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